學達書庫 > 梁羽生 > 三劍樓隨筆 | 上頁 下頁
永留佳話在棋壇


  ——談何順安「歷史性的一局棋」

  金庸兄以前在《隨筆》裏寫過《歷史性的一局棋》,談的是吳清源用新佈局法大戰本因坊的故事。那是圍棋史上有歷史性的一局棋。我想將來如果編象棋史的話,前幾天何順安對王嘉良的一局棋,也足夠資格稱為「歷史性的一局棋」!

  楊官璘敗給王嘉良,棋壇轟動,都稱之為「爆大冷門」,其實在這次全國象棋大比賽中,最出人意外的事,還不是楊官璘之偶然失手,而是何順安的屈居末座。何順安是華東第一高手,攻守全材,這兩年來,除了楊官璘而外,他在棋國中幾全無對手,所以這次大賽,許多人都預測他能獲得亞軍。誰料得到他一敗于李義庭,再敗于楊官璘,三敗于劉憶慈,幾乎連戰皆北呢!

  但他雖然屈居末座,全國冠軍的命運卻由他的一局棋來決定,而且這局棋的意義,還不僅僅是下得精采而已。這件事的本身代表了一種新的運動道德,一種一絲不苟的戰鬥精神。我不認識何順安,但由於他這一局棋,我卻不能不對他起敬。

  楊官璘本來是這次棋賽最大的熱門,我在《隨筆》中曾預測過他是冠軍,也曾預測過他可能因心理緊張而有所失手,果然不幸言中,他真的在緊要關頭,以一著之差輸給王嘉良,造成了棋賽緊張驚險的形勢。

  當何順安和王嘉良下最後一局時,楊官璘的形勢險極,王嘉良只要能和何順安,就可以穩得冠軍了。至於何順安呢?則因為積分太低,不論是勝是敗是和,他都要屈居末座,不能「翻身」的了。在最後的消息未傳來之前,我和幾位棋友閒談,大多數人都說:楊官璘的冠軍寶座一定動搖了。理由是這局棋的勝負,對何順安本人毫無關係,他身體又差,犯不著「搏命」去打。

  另一位朋友更談起棋壇往事,這幾年來,何順安總是輸給楊官璘,楊何二人可說是棋壇上的冤家勁敵,而這次卻是何順安「報仇」的最好機會,他只要不用全力,最多和了便算,那麼楊官璘的冠軍也做不成了。

  不要笑我的朋友有這樣想法,在舊社會中,這是常有的事。以前的棋手為了爭名,常在大場棋賽中「出術」或「聯盟」來暗算勁敵,或買通對方輸棋。這些「掌故」,棋界中人都是很熟悉的。假如是在舊社會,碰著這樣稀有的「機會」,王嘉良一定會和何順安「開盤講數」了,冠軍還輪得到楊官璘麼?

  可是何順安雖得失無關,卻「出人意料」地「搏命」去打,一絲不苟,保持著優良的運動員作風,盡自己的力完成這場戰鬥。

  記得魯迅先生寫過一篇雜文,他說在賽跑中,跑在最後的常中途離隊,有些繼續跑的,旁邊人還笑他。魯迅先生對雖然落後而仍繼續跑的人致敬,他認為我們需要這樣的精神。

  現在時代不同了,沒有人會因為何順安名列最後而感到可笑,相反,每個人都會稱讚他的運動精神。有過上面想法的那位朋友,第二天便對我說:「是我們的舊腦筋在作祟,不應該把何順安想得那麼心地狹窄的!」何順安這次名列最後,但他的精神卻被公認為第一了!

  吳清源對本因坊的那局圍棋,代表著圍棋藝術的一大發展;而何順安對王嘉良這局棋,卻代表著一種道德的光輝。對我來說,何王這一局棋更令我感動。

  當然以楊官璘的棋藝,這冠軍應該是屬於他的。但如果沒有何順安這盤「歷史性的一局棋」,則也不會像現在的「永留佳話在棋壇」了!

  〔1956.12.30〕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