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金庸 > 探求一個燦爛的世紀 | 上頁 下頁
四九


  池田:眾所周知,《水滸傳》全書乃是一個虛構的故事,只有其首領宋江遺事在史書中有記載。經過數百年的增改渲染,由民間傳說的英雄故事演變成現在所見到的小說模樣。從寥寥無幾的文字記載衍化成這樣氣勢雄渾的史詩般的小說,無論作者有多麼豐富的想像力,如果沒有一代代群眾的支持,也是不可能得到如此成功的。在權勢者的淩辱欺壓下,那種追求「倘有這樣的英雄豪傑」、「倘有這樣的除暴安良之處」,正是在這樣的夢想之中才產生出《水滸傳》——那是真摯地反映出當時民眾的原望的文學作品。如果舉例,可把英雄們聚居之地梁山泊看作是人們的理想之鄉,在梁山泊裏有農作、屠宰、養蠶等日常生活的各種描寫。這意味著,《水滸傳》與權勢壓迫無緣而追求自由自主的世界,不正表現了大眾這種內心憧憬的世界嗎?

  金庸:《水許傳》基本上是一部反叛的小說,歌頌反抗當權者的英雄人物。《水滸》版本很多,有一百回的,有七十一回的,一百二十回的,也有一百一十回與一百一十五回的。一百二十回本寫到《水滸》英雄投降朝廷而「征四寇」,最後一一死去,或在戰爭中陣亡,或被皇帝毒死。

  池田:此處有一點是不可忽略的,那就是《水許》的英雄們從來將自身的安全置之度外。他們在自由自在的另一天地中過著無拘無束的生活,沒有必要挺身奔赴廝殺的戰場,更何況是那樣出生入死地去拯救那個欺壓百姓而陷入困境地的朝廷。然而他們的個性也不允許對民眾見死不救。人民有難,英雄們就挺身而出。朝廷利用了這種情形而招他們向朝廷投降。《水滸》對權勢者予以無情的鞭撻,他們利用英雄們憂國憂民的真情而最後卻如卸磨殺驢般將他們予以清除。圍繞著權力與「民眾的力量」,這個不斷變化的悲劇就這樣打上句號了嗎?這是我們在讀《水滸傳》時,戶田先生特地指出的一點,我亦打算以此題目作為我的人生一個經驗。

  金庸:毛澤東主席當年狠批宋江的「投降主義」,認為《水滸》是一部壞書。我個人以為,在北宋年間,《水滸》英雄向朝廷投降,恐怕是最自然的結局,除非眾英雄戰鬥到底,像黑旋風李逵所說的那樣,推倒了朝廷上穿黃袍的皇帝,讓宋江哥哥去坐龍廷。但事實上,梁山泊只殺貪官而沒有謀反,宋江也沒有想做皇帝的野心。他題的反詩中說,「他日若遂淩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也只是要對皇帝和貪官污吏大殺一陣。

  池田:如用毛澤東思想的根源「造反有理」、「不斷革命」的觀點來看,《水滸傳》的豪傑們受朝廷招安,也許是對既有的秩序和體制的屈服。但是,持續不斷的「造反有理」造成的結果是混亂,是恐怖,是人心的荒廢和社會的停滯。「造反有理」與無政府主義正是表裏一體。無政府主義的「黃金定律」正是「自由」吧?但是,這種「自由」是怪論,是必須予以注意的那種糾纏極端兇暴的邪論。那種以追求「自由」而引發的運動,就是導致其結果會招致「獨裁」、「專制」的「自由的邪論」。看看近代的歷史,無政府主義的狂熱風暴,一定被恐怖政治和強權政治作為手段加以利用。

  金庸:「造反有理」,要看造反的對象是誰。對暴虐的奴錄主、封建統治者、外族侵略者、帝國主義者造反,當然是有理的,但革命秩序既已建立,就不能對之造反了,只能要求改進,使得革命秩序更加鞏固穩定。永無止歇的造反,變成無政府主義,那就無理。《水滸傳》的英雄們那時候如能選擇就只有兩條路一是在梁山泊做強盜做下去,發展勢力,佔領整個山東(甚至加上河北南部、江蘇北部),建立一個獨立王國;二是接受朝廷招安,投降歸順。宋江、盧俊義、吳用、關勝、秦明、呼延灼、徐甯、花榮這些大領袖,或為衙門胥吏,或為豪富大紳士,或為書塾儒生,或原為朝廷統兵將領,他們脫離獨立生涯重歸朝廷,在心理上是自然不過的事。至於林沖、李逵、武松、魯智深、阮氏三雄、劉唐等反抗性較強的英雄,在梁山泊並非占最重要地位,也只有聽從大頭領、二頭領的將令了。

  池田:固守在梁山泊中的各方豪傑,如果只是無法無天的人,無論是好是壞,我想不外是山賊集團而已。

  金庸:《水滸》英雄最後投降朝廷大概是事實,但恐怕不能就此整個否定他們。《水滸傳》的重點是反抗朝廷,向不公道的權威作鬥爭,基本精神是反抗。似乎不能因結局是投降,就此說它是宣揚「投降主義」。也可以說,《水滸傳》以眾英雄的悲慘下場,提供一個鮮明的反面教材,教導人們:向封建帝王、貪官污吏投降沒有好結果。無論如何必須抗爭到底,萬萬不能投降。「文化大革命」時毛澤東主席「批水滸」,相信在當時有其政治作用,主要是批判宋江的投降主義,矛頭似乎別有所指,大概是反對妥協、和稀泥的態度。宋江、吳用等所處的時代與二十世紀時不同,他們不甘於受官府無理欺壓,就殺官造反,並沒有長遠的目標,如把他們寫成是受無產階級正確領導的人民革命,鬥爭到底,恐怕是抹殺歷史現實的虛妄幻想。宋江、柴進、李逵、武松等人的思想行為,當然受到各人出身、經歷、家世等各種因素的不同影響,不能用現代的革命紀律、黨性去要求他們。《水滸》眾英雄向朝廷投降了,投降的結果十分悲慘。我學《水滸》寫《書劍恩仇錄》,書中領袖陳家洛與清朝皇帝妥協,受到欺騙,結果十分悲慘,實際上主題是反對向封建官府投降、妥協,含有必須反抗到底的意義。但反抗到底有什麼出路,在那時候的歷史條件下是找不到的。

  池田:對。我們曾論及魯迅,他在說到「與邪惡鬥爭」時曾嚴厲地指出:「要痛打落水狗!」無論是在陸地,還是落入水中,惡狗都是改不了要咬人的習性的,對之千萬不可寬容。對於惡勢力,要與之戰鬥到底,決不可輕言憐憫寬恕。縱然惡勢力裝出一副可憐的樣子,也必須對之徹底追擊,決不輕饒。

  金庸:我膚淺的看法是,《水滸傳》寫了宋江等人的投降,也寫了投降的結果是慘被屠戮,所以事實上是強烈的「反投降主義」。如果《水滸傳》寫梁山泊人英雄受招安後出將入相,榮華富貴、子孫萬代,結局十分美滿,那才是投降主義,以勸誘造反者投降為主題。毛澤東主席批宋江,大概正如他的詩句所說:「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強調革命的堅決性,是革命大領袖的應有態度。《紅樓夢》是毛澤東主席所讚揚的小說,《紅樓夢》寫主角賈寶玉後來和薛寶釵結婚生子,林黛玉卻含冤而死。這本書不是宣揚「父母之命」的舊禮教婚姻,而是在讚揚自由戀愛、個性解放、反對舊禮教的精神。雖然結局是父母之命的婚姻成功,全書的精神卻是反封建禮教的。

  池田:這是封建「家庭」所產生的悲劇,在這個意義上,巴金的《家》也是表達了同一主題的。

  金庸:《三國演義》也根據史實而敘述曹操的兒子曹丕稱帝,司馬懿滅了蜀吳,劉備、諸葛亮、關羽在戰爭中失敗而死,但此書卻不是讚揚奸詐狡猾的曹操與司馬懿的成功,不是否定為人仁義的劉備、諸葛亮的失敗。中國人說「不以成敗論英雄」,用在《三國》與《水滸》這兩部書上是很適合的。

  池田:我亦作如是觀。《星落秋風五丈原》中有句云:「成否誰能論,以一死盡身誠。」人的偉大與否,是不能以成敗來判斷的吧!有時「成敗」是必須要一千年、兩千年那樣長的時間才可以論定的。

  金庸:《說岳全傳》寫岳飛忠勇而被害死,秦檜奸惡卻大富大貴而長壽善終。寫的是歷史事實,但其主旨是褒忠貶奸,那是十分明顯的。

  池田:《說岳全傳》是講述南宋忠臣岳飛因秦檜的讒言而獲罪被害的故事。確實,岳飛被陷害而死於非命,而秦檜卻苟活著,但是,此後的歷史卻將秦檜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直至今日的中國,我聽說秦檜仍是「賣國賊」、「叛徒」的代名詞。《水滸傳》有幾個版本,相信金聖歎的刪改本流傳最廣。

  金庸:清朝的金聖歎,真名叫金人瑞。他做事不守成規,自稱聖人孔子見了他也會搖頭歎息,所以筆名「聖歎」。

  池田:反叛性的面目由此可見。

  金庸:嗯,他刪改《水滸傳》,將宋江投降、眾英雄慘死的情節全都刪去,以盧俊義做一個惡夢夢見眾兄弟都被綁上法場、面臨處斬的噩運而結束。這個刪節本相當受歡迎。當然,其中刪改得不好的地方也很多。

  池田:金聖歎的刪本,亦即七十一回本傳播甚廣之後,本來的一百二十回本與一百回本卻漸不流傳,一百二十回本與一百回本再度出現在坊間乃是本世紀之初吧?聽說反倒是從日本傳回中國去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