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還珠樓主 > 相關資料 | 上頁 下頁
開小說界千古未有之奇觀(3)


  二、儒,釋、道三家思想大融合

  近人研究小說成功的要訣,嘗歸納為「三理」——即肌理、文理與神理。所謂「神理」是指小說通篇呈現出的精神面貌;包括作者的人生觀、宇宙觀、知識學養、小說題旨、寓意象徵、刻劃人物以及心理描寫等等。其中特別是人生觀、宇宙觀與知識學養三者,會通交融而形成了作者獨有的「生命哲學」體系;對於還珠小說來說,其重要性尤在一切之上。

  不可諱言,前述種種還珠小說在想像力上的鶯飛魚躍、海闊天空,有絕大部分是根源於其生命哲學中「形而上」思想的領悟,並受其無形引導與制約;決不是完全「無中生有」而孤立存在的。正如本世紀研究語言源起、古代祭禮及神話發展最著名的哲學家凱西若(Eernst Cassirer)所說:「在真正的神話想像力中,總是隱藏著某種信仰。」⑩那麼,究竟還珠樓主的信仰是甚麼?他如何在小說中表達他對生命理念、存在價值的看法並予以奇妙的捏合?這便要先從他的求知積學與思想形成之過程來考察。

  還珠樓主創作之緣起因由

  誠然我們對還珠樓主李壽民生平所學並不深知,但由其親人、故友所寫的傳記性或回憶性文字中⑾,亦可約略獲悉其人其事梗概。

  李壽民生於清光緒二十八年(一九〇二),出身官宦世家,自幼即隨父邀游各地。在他的日記中曾一再提到「三上峨眉。四登青城」的觀景心得,並與僧、道等方外人交往甚密,顯然對其後來撰寫《蜀山劍俠傳》與《青城十九俠》頗多助益。然因其父早死,家道中落,故僅在蘇州念過幾年中學即告輟學,一生未曾再進學堂接受正規教育,而全靠「自學成才」。據稱,他生具宿慧,幼有「神童」之譽,能夠過目不忘;加以興趣廣泛,博覽群書,故於學無所不窺。除深受儒家傳統思想黛染而精通文墨之外,對於佛典、道藏以及命理、星象之學亦多所涉獵;暇時更兼習禪坐、氣功與武術。其所務所學如此龐雜,乃為創作武俠小說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在民國二十年以前,李氏曾困頓風塵,飽嘗人間冷暖;後始得人引介,相繼人胡景翼、宋哲元、傅作義三將軍戎幕任秘書,更對政界中人爾虞我詐、反復無常之作風,深懷戒懼。迫「九一八事變」爆發,日寇侵華,東北淪陷;李氏目睹時變,心灰意冷,由是「出世」、「避亂」思想益濃;乃于婚後毅然退出官場,以還珠樓主為筆名,寄情於《蜀山劍俠傳》之中。這一階段的人生經驗與閱歷,對其刻劃小說人物(特別是旁門左道)影響至大。

  我們從還珠致友人信裡的一段話,即可看出其創作《蜀山》的基本態度與人生觀:「惟以人性無常,善惡隨其環境,惟有上智者方能戰勝。忠、孝、仁、義等號稱美德,其中亦多虛偽;然世界浮漚,人生朝露,非此又不足以維秩序而臻安樂;空口提倡,人必謂之老生常談;乃寄意於小說之中,以期潛移默化。故《蜀山》全書以崇正為本,而所重在一『情』字,但非專指男女相愛。又以弟個性強固而複雜,於是書中人有七個化身,善惡皆備也。」⑿

  由上可知,《蜀山》小說的題旨在於「崇正」(即邪不勝正)、「重情」(包括愛情、親情、友情及師徒之情);寓意乃在如何教「上智者」克服人性衝突之弱點。這便不是「老生常談」的儒家道德規範所能為力,而要借助於釋。道兩家思想學說提升精神境界——因為這兩家的玄談、妙諦頗多,極富於神秘主義奇幻色彩;只要運用得當,「化」進小說,便無入而不自得了。

  還珠樓主創作之思想泉源

  凡閱過《蜀山》者皆知,還珠樓主在小說中從不「掉書袋」以炫其博;這是和近代一般武俠作家大異其趣之處,也是他技巧高明之處。但雖然他「所存者神,所過者化」,了無斧鑿之痕,吾人亦可由還珠小說之架構、玄理、佈局而略窺其思想信仰及雜學底蘊之一斑。

  大抵而言,還珠重視禮教,主張「忠恕之道」,提倡「四維八德」,這是他近於儒家的一面;但他又是一個宿命論者,篤信「三世因果」、「六道輪回」之說,這是近於釋家的一面;而對於「道家」(采廣義說法,包括先秦道家、陰陽家及道教)的盈虛消長之理、有無相生之論、天地生成之說、陰陽五行之學、讖諱占卜之術以及服氣導引、修道養生、煉丹法門、符篆驅鬼、神仙飛升、太上感應、天人合一等說法,皆相容並包,饒有興趣;而其涉獵釋、道經典之廣,至為驚人!

  如此看來,還珠樓主的「思想面目」似乎是非常模糊的了。正如徐國楨氏所說:「本來是李耳、莊周一般的襟懷,可生就了釋迦牟尼的兩隻眼睛,卻是替孔子、孟子去應世辦事;於是儒、釋、道混成一體了!」⒀

  然而儒家主張人世,釋家主張出世,道家卻介於兩者之間(即「無為而無不為」);這個思想上的矛盾如何統一呢?吾人又如何進一步將其思想信仰定位呢?本人認為,這個問題可用二元論來解決:

  一、玄學主義者——還珠對於宇宙間一切超自然的力量是肯定的,他並深信冥冥中必有主宰;凡賢愚不肖,皆生有自來,且受氣數所限,難以抗爭。其宿命、果報思想充斥于小說全篇,有如是者⒁。

  二、人道主義者——還珠同時主張生命價值至貴,不可任意傷害或趕盡殺絕;更致力於勸善懲惡,鼓勵濟弱扶貧,表彰人性尊嚴。他雖相信「一切俱有定數」,但並不「認命」;甚至認為經過人為鍥而不捨的努力,至誠感格上蒼,亦可「逆數而行」、「人定勝天」!亦即克服原先命定的天數。

  要之,此即貫穿還珠樓主生命哲學的中心思想所在:體現於儒家者曰「仁」,體現於釋家者曰「慈悲」,體現於道家者曰「長生」;即「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還珠在小說裡一再強調「世無不忠不孝的神仙」,其故在此。

  三、(蜀山)表現生命哲學之藝術論

  一言以蔽之,在過去幹餘年的中國傳統小說史上,有談儒家忠孝節義者,有談佛家因果報應者,更有談道家神仙、術數及狐鬼修行者;但從未有一名作家或作品能將儒、釋、道三家之思想學說精義共冶於一爐而予以高度藝術化之發揮者——有之,則自還珠樓主始!

  那麼,他是如何運用藝術的手腕將其生命哲學體現於創作中呢?這便要看他在人道主義「一以貫之」的控縱下,對於儒、釋、道三家思想在小說中的方位怎樣安排了,概括來說,可歸納為四:

  ——道德方面,無論仙凡均不脫儒家的倫理規範;且極力提倡「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淑世精神;

  ——修養方面,崇尚佛法無邊而臻「一塵不染」空明之境;惟菩薩心腸,易發慈悲,在宿命論與因果律的撥弄下,終不免為一「情」字所累;

  ——生活方面,渲染道家的散淡逍遙,遊戲人間;雖則「富貴神仙」講究洞天福地、珠宮貝閥居室之美,亦致力幹清心寡欲、服氣辟穀,而嚮往「博大真人」超劫長生之道⒂;

  ——愛情方面,則抱持「靈、肉兩分」的態度,特重至情至性,從一而終;認為肉欲必使人靈魂墮落,而愛情(尤指精神戀愛)則可脫離肉體而獲得永生。推而廣之,合籍雙修的三生情侶謂之「神仙眷屬」;然縱欲無度的狂蜂浪蝶則「必墮魔道」⒃。

  此外,行俠仗義、除魔衛道固為武俠小說題中應有之義,不必多贅。但還珠對於「一切有情眾生」的生死觀,則與佛家所說略有出入;而對於修道成仙之過程,還珠更自我作古,衍創出一個奇妙有趣而又不落俗套的「修仙進化論」。這兩項都有助於其生命哲學在小說中之藝術性發揮,頗值得探討。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