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還珠樓主 > 相關資料 | 上頁 下頁 |
還珠樓主(3) |
|
1985年,我重至岳陽,岳陽樓已修飾一新,光彩奪目,映日生輝,築牆圍成一座公園,購票登臨,見輪渡穿梭於岳陽、君山之間,遊客摩肩擦背,萬頭攢動,歡笑相呼之聲不絕於耳,好一派熱鬧景象,哪裡還有仙俠容身之地!歸途尋覓賣冰糖蓮子粥者,遍求不得,向個體小飯鋪探詢,一位三十多歲店夥膛目不知所對。另一五十許婦女插口道:「你家此話,少說也有三十多年了。」如此這般,便是現代的生活方式,頓使人有往事如煙之感,也難怪年輕朋友不能理解還珠! 至於說到「君子國裡」人,還珠作品中的綠袍老祖之類自然不能算是「君子」。不過,還珠常愛描述雲貴山區民風之純樸渾厚,這也是事實。當年途經黔滇山區,荒村並無野店,打尖投宿全在民家,昔日山區居民生活甚苦,尤缺食鹽,旅客食宿不必用錢,只須送主人二兩鹽巴,便端上大盤煮鮮筍、荷包蛋,熱情款待。留客的空屋內只有一架竹床,上鋪尺許厚稻草,被褥均由旅客自備。或半枝松明黑煙繚繞,或一盞油燈光焰如豆,主人尚諄諄叮囑「小心火燭」。此 種景況遠非今日住豪華賓館。睡席夢思床者所能想像。一次恰逢集日,見有山民賣皮蛋(北方所謂松花蛋),一簍一塊銀洋,竹簍密封,不許開視;若要打開竹簍便是不相信賣主,他便不賣。在沿海大都市受過「泥包草繩」之騙的我,對這種賣法總不放心,買回一看,一簍足足一百零四個皮蛋,個個是上等貨色。山民之純樸渾厚,即此可見一斑,還珠筆下的「君子國裡」人也並非全出虛構。 《蜀山劍俠傳》和《青城十九俠》所寫的劍仙,主要是一些道教徒,還珠的寫作風格也頗有「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的遺風,在思想上也有些「不失其性命之情」的意味,追求自然真情的流露,連書中一些佛教徒也不免如此,這自然是作者自己重情的表現。譬如《蜀山劍俠傳》中說:「佛家原以清靜寂滅為宗,本來無魔,何有於降?出世人世,相由心生,……謝琳道:『我佛無緣無故,時以無上願力普度眾生,便是最情長的人。你看師父,法號忍大師,坐關那多年,一旦前生愛女再劫重逢,金剛不壞的門橫巨木,為何只憑女兒兩滴淚珠,便化烏有呢?』」作者筆下的這些「出家人」並未超脫人世之情。也正因此,《蜀山劍俠傳》、《青城十九俠》中的正派修道之士,總是特重外功的修積,隨處濟世救人,在此類情節描寫中,作者常常對現實的民間疾苦做動情的揭示。譬如《蜀山劍俠傳》中有一段描寫川峽縴夫的文字: 這一臨近,才看出那些縴夫之勞無異牛馬,甚或過之。九、十月天氣,有的還穿著一件破補重密的舊短衣褲,有的除一條纖板外,只攔腰一塊破布片遮在下身,餘者通體赤裸,風吹日曬,皮膚皆都成了紫黑色。年壯的,看去還好一些;最可憐是那年老的和未成年的小孩,大都滿面菜色,骨瘦如柴,偏也隨同那些壯年人,前吆後喝,齊聲呐喊,賣力爭進,一個個拼命也似,朝前掙扎。江流又急,水面傾斜,水的阻力絕大,遇到灘處,齊把整個身子搶撲到地上,人面幾與山石相磨,那樣山風凜冽的初冬,穿得那麼單寒赤裸,竟會通體汗流,十九都似新由水裡出來,頭上汗珠,似雨點一般往地面上亂滴,所爭不過尺寸之地。看情景,每過一灘,少說也須兩三個時辰,上下起載還不在內。 這一段描寫,把川峽縴夫在饑餓線上掙扎的苦況活現在讀者眼前。在《青城十九俠》中也有一段類似的描寫。可見作者對此留有深刻印象。徐國楨在《還珠樓主論》中也特意摘引了這段文字,並且評論道:「像上面一段文字,完全是現實的材料,忠實的描寫,慨乎言之,十分動人。凡是長江下游的人,曾從水道出入川境,一定明白。這不是謊話,這是好文章!」四十年前,我也曾途經三峽,親眼見過這種景象,不過當時是乘輪船,看得不真切,沒有還珠感受深刻。 不知為什麼,我總覺得還珠寫縴夫並不只是對縴夫表示憐憫和同情,徐國楨的評論還顯得太實太窄了一些。我每讀到這段描寫,常感到還珠是在借題發揮、抒寫自己生活的感受。無論在《蜀山劍俠傳》或《青城十九俠》中,關於縴夫的描寫都不是故事情節所必需,那麼,還珠為什麼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寫縴夫?天津人把生活負擔叫做「拉套」,挑上生活的重擔就好像套在大車上的騾馬一般上了「套」;還珠是在奔波勞碌中掙扎多年的人,他難免有一種「拉套」的感覺,寫著寫著就不禁借題發揮一點自身的感慨。或許還珠本來沒有這樣想,而因為我是拉過「套」的人,是我把這種感慨強加給了還珠。 還珠樓主的才華,集中表現在《蜀山劍俠傳》和《青城十九俠》兩部傳世之作中。平心而論,一般寫實的武俠小說,很難達到如此自然的詩境,這並非插入幾首詩就可充作「詩化」的。人們稱讚還珠樓主「才華橫溢」,絕非過譽。他的小說,別人很難仿效,便是明證。 在民國武俠小說作家中,還珠樓主也許是最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人。在他的書中,始終保持著儒、道、禪的中國特色;他那淺近易懂的半文言半白話的文字風格,也毫無半點歐化腔。這也是值得特別提到的。 還珠樓主一生寫了三十六部武俠小說,其中有神怪武俠小說,也有接近現實的技擊武俠小說,但最能代表他的成就的仍首推神怪武俠《蜀山劍俠傳》和《青城十九俠》。除了這兩部書之外,他的《雲海爭奇記》、《兵書峽》、《蠻荒俠隱》、《峨眉七矮》、《長眉真人專集》、《北海屠龍記》、《武當七女》、《冷魂峪》(原名《天山飛俠》)等也較為世人熟知。它如《柳湖俠隱》、《大漠英雄》、《武當異人傳》、《邊塞英雄譜》、《俠丐木尊者》、《青門十四俠》、《大俠狄龍子》、《女俠夜明珠》、《皋蘭異人傳》、《龍山四友》、《獨手丐》、《鐵笛子》、《翼人影無雙》、《黑孩兒》、《白骷髏》、《黑森林》、《黑螞蟻》、《萬里孤俠》、《虎爪山王》等,或由於篇幅太短;或由於一直未續寫;或由於出版年代太晚,隨出即禁;或由於寫得太匆忙,過於草率,因而在讀者中影響較小。總的來說,還珠的武俠小說是以《蜀山劍俠傳》為主幹,上溯、下延、旁出枝蔓,構成了一個系列。他還有一冊言情《輪蹄》(後改名《征輪俠影》),記他與孫經洵的戀愛故事。 還有一點要附帶提及的是還珠作品中的標點符號。今天的讀者常感到還珠對句法和標點極不認真,一逗到底不分段落尚可說是傳統的作法,有時直連斷句也斷得不是地方。幾年前我曾和觀賢談到這件事,她對我說,還珠自遭日寇非刑,目力已壞,不能自書,只好口授,請別人代錄,為怕錄者跟不上口授的速度,還珠便說四個字頓一頓,那錄者也就每逢他一頓就點個逗號,錄完之後,還珠也不再看,隨之交付發表,結果弄成了這個模樣,給讀著造成閱讀的困難。當時觀賢正重新標點《蜀山劍俠傳》,希望能彌補這一缺陷,不料她中年早逝,被癌症奪去了生命,直到半年後我才從清霖那裡聽到這一消息,起初我還不敢相信,這位李英瓊的原型竟也仙去了。 (錄自作者著《民國通俗小說論稿》, 1991年5月重慶出版社出版)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