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雨果 > 九三年 | 上頁 下頁
四三


  八 DOLOROSA①

  與此同時,那位母親在尋找孩子。

  --------
  ①拉丁文,意為痛苦,取自基督教聖歌「痛苦的母親站在(十字架)前」。--原編者注

  她盲目地朝前走。她怎樣生活呢?無法知道。她自己也不知道。她走了一天又一天,一夜又一夜。她乞討,吃野草,席地而臥,她露宿在荊棘中和星光下,有時還冒著風雨。

  她從一個村莊轉到另一個村莊,從一個田在轉到另一個田莊,到處打聽。她停在人家門口,衣衫襤接。有時她被人接待,有時她被人驅趕。她走不進人家時,就走進樹林。

  她不熟悉這個地方,除了西斯誇尼亞和阿澤教區以外,她一無所知。她沒有確定的路線,有時又轉到已經走過的路上,白走了一圈。她有時順鋪路石走,有時順車轍走,有時順矮林中的小道走。在這種飄泊不定的生活中,她那破舊的衣服更加磨損。最初她穿著鞋,後來她光著腳,最後兩腳流著血。

  她穿過戰爭,穿過槍林彈雨,但她什麼也聽不見,什麼也看不見,什麼也不回避,她在尋找孩子。由於全面叛亂,她找不到警察,找不到鎮長,找不到權力機關,只好向過路人打聽。

  她向他們問道:「你見過三個小小孩嗎?」

  過路人抬起頭來。

  「兩個男孩和一個女孩。」她說。

  她又接著說:「勒內-讓、胖阿蘭和若爾熱持。你沒有看見?」

  她又說:「老大四歲半,小女孩一歲半。」

  她又說:「你知道他們在哪裡嗎?有人把他們搶走了。」

  過路人瞧著她,僅此而已。

  她看到人們不理解,又說:「孩子是我的。所以我打聽。」

  過路人繼續走他們的路。於是她站住,一言不發,用指甲抓破胸部。

  然而有一天,一位農民聽她講,並且思索起來,說道:「等等,你是說三個孩子?」

  「是的。」

  「兩個男孩?」

  「還有一個女孩。」

  「你找的就是他們?」

  「對」

  「我聽說有位老爺抓了三個小孩子而且把他們帶走了。」

  「這個人在哪裡?」她叫了起來,「他們在哪裡?」

  農民回答說:「你去圖爾格吧。」

  「那裡能找到我的孩子?」

  「也許吧。」

  「你說的是?……」

  「圖爾格。」

  「圖爾格是什麼?」

  「是一個地方。」

  「是村莊?城堡?田莊?」

  「我沒去過。」

  「遠嗎?」

  「反正不近。」

  「在哪邊?」

  「富熱爾那邊。」

  「怎麼去呢?」

  「這裡是沃托爾特,」農民說,「你從埃爾內右邊,科克塞爾在邊過去,經過洛爾尚,再穿過勒魯。」

  農民舉手指著西方:「一直朝太陽落山的方向走。」

  農民放下手臂時,她已經出發了。

  農民喊道:「你可要當心。那邊在打仗。」

  她沒有轉身回答,繼續往前走。

  九 外省的一座城堡

  (一)圖爾格

  四十年前,旅行者如從萊涅萊進入富熱爾森林再從帕裡尼埃方向走出森林,會在這座密林的邊沿遇到一個陰森的東西。走出叢林時,他面前突然矗立著圖爾格。

  不是活著的圖爾格,而是死去的圖爾格,滿是裂縫的、毀壞的、傷痕累累的、殘敗不堪的圖爾格。建築物的廢墟就像是人的幽靈。圖爾格的景象再淒慘不過了。它只是一座高高的圓塔,孤零零地像歹徒一樣立在森林邊上。圓塔筆直地建在陡峭的岩石上,端正而結實,幾乎具有羅馬風格,何況這個龐然大物既體現了權勢又體現了衰敗。圖爾格的確有幾分像羅馬建築,因為它屬￿羅曼風格。它于九世紀動土興建,於十二世紀第三次十字軍東征後建成。門窗上的護耳形桅飾說明它的年齡。你走近它,爬上一個陡坡,看見一個缺口,你冒險走進去,裡面是空的,仿佛走進一個直豎在地上的石頭喇叭內部。從上到下沒有任何隔膜,沒有屋頂,沒有天花板,沒有地板,只有圓穹和壁爐的殘骸、高高低低的炮眼、石樑托的帶飾以及幾段不同樓層的橫樑,橫樑上有夜鳥的糞便;碩大的牆壁極厚,底部為十五法尺,頂部為十二法尺,這裡那裡還有裂縫和從前的門留下的門洞,從那裡可以隱約看見牆內暗處的樓梯。人傍晚進去能聽見發林鴻及各種夜鷹的叫聲,能看見地上的荊棘、石頭和蛇蠍,頭上是塔頂那好似巨大井口的黑黑的圓洞,圓洞外是星星。

  按照當地的習俗,圓塔的高層有暗門,它們像猶大①國王陵墓的門一樣,是一塊能旋轉的巨石,能開能合,在牆上不留任何痕跡。這種建築模式和尖拱一樣,是由十字軍帶回來的。這些門關上時,和周圍的牆石別無二致,所以決不會被人發現。今天在西亞的神秘城邦裡,還能

  ①公元前十六世紀巴勒斯坦南部部落組成的王國。見到這種門,它們經歷了蒂貝裡烏斯皇帝①時期十二座城市的地震,殘存了下來。

  (二)缺口

  進入廢墟的那個缺口是被炸開的。熟悉埃拉爾、薩爾迪②和帕岡的內行人能看出這是一次巧妙的爆破。教士帽形狀的藥寶是按照炸破目標主塔的強度設計的,裡面至少裝了兩公擔炸藥。一條優於直渠道的彎彎曲曲的渠道通向藥室。爆炸引起了崩坍,因此在裂開的石頭上露出了雞蛋大小的導爆藥筒。牆上被炸開一道深深的限縫,進攻者大概是從這裡沖進去的。顯然圓塔經歷過不同時代的正規圍困戰,它彈痕累累,而且不是同一時期的彈痕,因為每種彈丸都留下自己特殊的痕跡,在主塔上留下傷疤,從十四世紀的石炮彈直到十八世紀的鐵炮彈。

  從缺口可以進到昔日的一層。在缺口對面的牆上有一小扇小門通向地下室,地下室鑿在岩石上,順著塔基一直延伸到一層大廳的下方。

  一八五五年,貝爾內的考古學家奧古斯特·勒普雷沃先生對這個四分之三的地方都堆滿東西的地下室進行了清理。

  (三)地牢

  這座地下室是地牢。所有的塔樓都有地牢。和當時許多地下刑室一樣,這個地下室分上下兩層。從小門進去的第一層是一個相當寬敞的穹頂房間,其實它與一層的大廳處於同一平面。在它牆上有兩條垂直的平行溝痕,它們從一面牆經過穹頂到達另一面牆,在穹頂上留下深深的印跡,仿佛是兩道轍痕。這的確是車轍,是由兩個輪子壓出的槽溝。在從前的封建時代,分屍的刑罰就是在這裡進行的,但其方式不像四馬分屍那樣喧囂。使用的是兩個輪子,它們又大又粗,能碰著牆壁和穹頂。受刑者的一隻手臂和一條腿被綁在一個輪子上,另一隻手臂和另一條腿被綁在另一個輪子上,然後兩個輪子一正一反地轉動起來,將受刑人分屍。這需要使勁,因此輪子便在石頭上留下了槽溝。今天在維昂當還能見到這種刑室。

  ①公元前一世紀的羅馬皇帝,其在位期間被認為是恐怖時代。

  ②分別為十七世紀法國軍事工程師與十八世紀意大利工程師。

  這個囚室下面還有一個囚室,那是真正的地牢。它沒有門,只有一個洞口,受刑者赤身露體,腋下套著繩索,從上囚室中央的一個洞口吊下去。如果他還能活著,人們就從這個洞口給他扔食物。今天在布伊翁還能見到這種洞口。

  洞口裡有風。下囚室鑿在一層大廳的下方,它不像是房間,更像一口井。洞底有水,寒氣逼人。冷風使下囚室的犯人凍死,卻使上囚室的犯人活下來,因為它給囚室輸入空氣。上囚室的犯人在穹頂下摸索,只能從這個洞口呼吸空氣,但是,一旦進了這個洞,或一旦掉了下去,就再也上不來了。因此他在黑暗中必須小心謹慎,否則就會淪為下囚室的犯人。這是生命攸關的事。如果他想活命,這個洞就是危險,如果他厭煩了生命,這個洞就是解脫。上囚室是監獄,下囚室是墳墓。這種重疊的現象很像當時的社會。

  我們的祖先稱這為「死穴」。它既已不復存在,這個名字也就失去了意義。多虧了革命,我們聽見這幾個字時才能無動於衷。

  在圓塔外面,在四十年前作為唯一進口的缺口上方,可以看見一個比別的槍限更寬的射擊孔,上面掛著毀壞的。被打穿的鐵絲網。

  (四)橋-小城堡

  在塔的另一側,與缺口相反的方向,有一座損壞不大的三孔石橋。石橋上原有一座建築,現只剩下斷牆殘壁,顯然是大火的遺跡。黝黑的屋架像人的骨架一樣,光線從那裡射進來,它伴著圓培就像是屍骨伴著幽靈。

  這個廢墟今天已完全破壞了,蕩然無存。多少國王花掉好幾個世紀建造的產業,一位農民只需一天就能使之化為灰燼。

  「圖爾格」是農民用的縮寫稱呼,即「戈萬家的塔」,正如「朱佩爾」是「朱佩利埃爾」,駝背首領的名字「潘松勒托爾」是「駝背播松」一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