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司馬遼太郎 > 項羽與劉邦 | 上頁 下頁
九六


  其實,要說劉邦的可取之處,也就僅此一點。張良侃侃而談,感受到從未有過的痛快,仿佛正在向一個巨大無比的容器裡灌水一樣。

  最後,劉邦說:「我是一個粗人,先生若不嫌棄,可以做我的賓客嗎?」

  話音中略帶一點鄉土味,但的確是發自內心的請求。」十分榮幸。」

  張良紅著臉說道。內心不禁感到一絲狼狽,因為他已經向景駒提出了申請,希望投靠到他的旗下。

  「景駒之流,有什麼本事!」張良把自己狠罵了一通。俠義之士從無二言,然而眼前就有個劉邦,要讓這位劉邦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在如此宏圖大志面前,對景駒的不義就是小事一樁了。

  劉邦給張良"賓客"的待遇,還在軍事建制上暫時給了他一個廄將的官銜。所謂廄將,本是舊楚國的官名,並不直接參加打仗,但可作為將領出席最高軍事會議。這真可謂是正中張良下懷,第一次見面就能給予一個恰如其分的職務,劉邦的眼力應當受到充分肯定。

  在這段時間裡,劉邦只能算是初起階段,還是一小股盜賊的頭目,也還沒有見過項梁。

  之後劉邦才去薛(山東省境內)跟項梁會面,並投入他的麾下。不久,項梁就根據範增的建議,找到一個亡楚的王孫——儘管其來歷十分令人懷疑,立為與亡楚末代君王稱號相同的懷王,使楚國得以復興,此時劉邦 已等於成了楚的一員部將。

  張良則是這一員部將的幕僚。

  「沛公若只當一員部將,勢必難成大事。」

  當時,張良有過這個想法。

  本來,劉邦投到項梁旗下時,最多也不過帶來兩三千人。後來,雖然憑著項梁的好意又借了一些人馬,但實力仍然有限。既然要依據直接指揮的人數來確定劉邦在楚軍中的地位,那就只有大量招兵買馬了。

  「楚已經再次復興了。」張良給劉邦出主意說,「也應當讓韓再次復興。如果把韓的勢力置於公的指揮之下,公就能在楚軍中佔據更大的席位。」

  劉邦知道張良出身于亡韓的宰相之家,心想,若把這個人放回韓的故地——秦的潁川郡,讓他立韓的王孫為韓王,再把那些遺民吸收過來,豈不就可以得到巨大的戰鬥力了嗎?

  「是嗎?」

  劉邦顯得很高興。

  「不過,這件事需要以楚的名義公開進行。」張良這樣說,是因為他擔心如果劉邦背地裡做這種事情,一旦洩露出去就會遭到記恨,劉邦在楚軍中的地位反而會變得更加無足輕重。「如果私下裡進行,就變成私人軍隊了。」

  「說得對。」

  劉邦原本就不是那種人。

  劉邦將這項策略講給項梁,項梁頗為高興,並答應盡楚之全力,積極支持這項計劃。

  張良潛人韓故地潁川郡。他家曾是一個擁有三百名家丁的豪門望族,即使只靠一家一族的組織力量,結果也是很可觀的。

  有一位亡韓公子,人稱橫陽君成,此吋就隱藏在民間。張良找出這位成公子,與劉邦取得聯繫,劉邦當即如實向項梁報告。項梁十分高興,立即以楚的名義立這位成為韓王,並任命張良為申徒(韓的官名,即大臣)

  張良打著韓王成的旗號得到一千餘人,又靈活機動地運用這支小部隊,攻佔了舊韓的數座城池。這位看上去顯得可憐兮兮的書生,此乃頭一遭經歷打仗。

  豈料,真正打起仗來卻並不那麼順利。起初,攻擊目標是秦軍的空白之地,故而獲得成功,而當秦的官軍擺開陣式趕過來之後,如同掌中流沙一般,所有攻佔的城池又都丟掉了。「張良受挫了嗎?」

  劉邦接到這項戰報後曾泛起疑問,對張良的信任卻絲毫沒有動搖,反倒說了這樣一句話:「讓他幹這種武將的事,實在是於心不忍哪!」

  而另一方面,張良則接受這場戰鬥的教訓,改變了方針,選拔有才幹的、能孤軍作戰的指揮官,把部隊分為幾個獨立的戰鬥隊,進行遊動作戰。

  在中國的戰史上,一般認為張良在舊韓土地上的這次行動,可能就是後世所謂建立在明確戰略意識上的遊擊戰最早的先例。

  張良的此種戰法,對於秦軍來說,猶如眼前有無數火花在飛舞一般。他們只能疲於奔命。張良用這種戰法把秦軍的大量部隊拖在潁川郡,使之動彈不得。

  這件事也提高了劉邦在楚軍中的身價。

  不過,項梁之死卻使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

  稱得上是常勝將軍的項梁突然在定陶城戰敗而死,韓王成馬上慌了手腳,甚至以為作為後盾的楚軍已完全崩潰,便把張良丟棄在遊擊戰的戰場上,自己逃之夭夭,不久即出現在楚懷王跟前。當時他簡直就像一個神經錯亂的人,從此再也派不上用場,最後成了一個在懷王營中吃閒飯的人。

  那以後,項羽殺死宋義做了上將軍,楚軍內部的混亂局面方得到收拾,進入了由項羽代表楚軍的時代。

  「向西進軍,先人關中者為關中王。」

  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在懷王這項約定之下,楚軍被分成了兩路(項羽的主力軍和劉邦的特別行動部隊)。因為項羽率領的是主力軍,所以在這場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然而,在不得不轉向北方與秦章邯將軍作戰這一點上,對項羽十分不利。項羽在北方經過浴血奮戰,終於迫使章邯將軍投降,消除了長期阻礙他西進的絆腳石。與此相應的是,項羽晚了一步迸人關中。

  在此期間,向西挺進的劉邦軍也未必算得上進展順利。對於劉邦來說,懷王選他為西進軍的統帥,真可謂天賜之福,雖說如此,卻並不等於懷王及其親信就對劉邦懷有善意,他們害怕項羽的暴虐,理由僅此而已。

  「如果讓項羽最先進入秦地,他就會像先前幹過的那樣,不分青紅皂白地大肆殺戮,天下對楚的期望豈不就喪失殆盡了嗎?」

  也就是說,人們心中都有這樣一種疑慮。

  「若是劉邦,他既有長者風度,又不會幹出像項羽那樣暴虐的勾當來。」

  他只是由於這個,才被選為西進統帥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