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司馬遼太郎 > 項羽與劉邦 | 上頁 下頁
一三


  連殷通都暗自佩服了。而另一方面,在吳中底層老百姓的眼裡,見項梁經常出入一般人怕得不敢近前的郡府衙門,都把他看成是異乎尋常的人物,而且還看到他與郡守從容不迫地交談,感到他確有權威,仿佛真的成了郡守代理人一般。項梁經常出入郡府的效應,為他在吳中城裡培植勢力發揮了無法估量的作用。總而言之,在這片土地上,諸侯王及其派出去的地方官吏還能為老百姓造點福,而到秦以後,這種事情就幾乎近於絕跡了。就老百姓來說,那些地方官吏就跟土匪盜賊沒什麼兩樣,簡直如虎狼一般,只想著儘量躲開他們的禍害,否則就難以維持生計,甚至連性命都保不住。

  「項梁大人!」

  這一稱呼表明,項梁似乎已成為避開這幫虎狼之害的守護神了。守護神總是帶著一個名叫項羽的、力大無比的大高個子做護衛。這對組合永遠不變,無論是走在街上,還是接受邀請去什麼地方,無論是在縣衙院子裡整天無所事事地紮堆湊趣,還是頂著烈日到遠在會稽郡的郡府衙門去辦事,二人都形影不離。

  ——多好看!

  人們望著這形影不離的叔侄二人,掩飾不住內心的好感。

  吳中城裡的大眾跟天下眾蒼生一樣,對秦在這片大地上首創的官僚制度一直很不適應。項梁則像魔術師一樣緩解人們對這幫虎狼「官」的憤怒情緒。如果沒有項梁,吳中這座富裕的小城也許早就被虎狼吞噬一空了。

  「不管怎麼說,項梁項羽這叔侄二人畢竟還是楚的名門望族嘛。」

  言外之意是,秦的地方官也會有所顧忌吧!吳中城大眾心裡曾有這個看法,但他們都估計錯了。新興帝國那些盛氣淩人的地方官吏,對一個小小鄉村的名門望族根本就不存在懼怕的問題。可是,項梁碰上講這些話的人時,總是置之一笑,說:

  「啊,是這件事呀!秦的官員們跟西邊那些帶馬糞味的羌人(少數民族)差不多,根本就不講什麼出身門第。儘管楚已滅亡,但對楚有根基的家族還是高看一眼的嘛。」

  這裡所講的意思是,對於楚的名門望族,就連秦都會禮讓三分的,這件事早早傳開的話,一旦將來舉起「項氏」大旗時,就會產生巨大的效應。

  不過,項梁經常到郡縣官府以柔性訴求的方式使他們聽從自己的意見,卻並不是這種出身名門的作用。他的力量來源是,小心我背後有幾十萬下層老百姓哩!還有一點就是,項梁的舉止風度十分迷人,仿佛身上散發出一股香草般的芳香。

  「不知什麼緣故,與那位談話就是心裡舒服。」

  連身為會稽郡郡守的殷通都這樣說,在這片遼闊的三角洲地帶,他可是皇帝的代表,手裡握有絕對的權力。殷通這個人,原本是宰相李斯的門徒,只不過蜻蜓點水般地和李斯學過一點「以法治國」的思想,其他就再沒有什麼可稱道之處了。這位郡守跟一介平民的項梁很對脾氣,似乎就是因為項梁舉止優雅且禮節周到。行禮如儀,始終保持溫文爾雅的表情,禮節上永不失對對方的尊敬——這就是所謂的禮儀,不過這一切如果能始終保持,誰見到都會心情舒暢的。再加上項梁見多識廣,對這片具有吳越文化和楚文化雙重積澱的三角洲地帶的豐富物產和鄉土人情均了如指掌,即便是細枝末節的話題,都對殷通治理民眾頗有裨益。而且,項梁講話還很風趣。

  再進一步說,項梁對秦的法律也很熟悉。因為他是依據法律提出底層民眾的要求,所以殷通也無法拒絕。

  「乾脆當個吏吧?」

  殷通曾勸過項梁。

  所謂吏,乃是一級基層小官,由當地產生。項梁面帶感謝之意,誠惶誠恐地婉言謝絕道:太遺憾了,像小民這樣的人頂多只能幫城裡幹點雜事,實在是沒有當吏之類的能耐。

  「只要能對大人有用,就足以令人高興了。」

  聽項梁這麼一說,殷通也就不會不高興了。原本殷通就不是出於人情才關愛項梁的,而是覺得可以把他當成工具來隨時加以利用。本來,身在咸陽的始皇帝對天下各地官吏的要求就很多,對他們的考勤尤為嚴厲,可以說猶如在他們脖子上架了一把刀,時刻監視著。對朝廷的命令,官員不允許有絲毫的懈怠。殷通既然將如此嚴酷的獨裁者當成了主子,那麼,找一個項梁這樣的人來當工具,藉以妥善解決和老百姓之間的利害衝突,就成了他的當務之急。對殷通來說,項梁十分合適,因為他並不要求任何回報,既不會向官府尋求特權,又毫無通過巴結謀個一官半職的企圖。

  「也就是說,這個人把替別人幫忙當成了生活中唯一的樂趣。」

  殷通總算理解了,而項梁也老早就準備好了上面那些表白自己的話。

  即便在吳中城內,項梁也常助人為樂。當初,每逢有喪葬儀式都是由他主動跑去幫忙料理後事,但最近卻出現了變化,人們都說沒有項梁幫忙的葬禮顯得冷落多了。

  不管多麼貧窮的家庭的葬禮,項梁都是有求必應。只要項梁到場,參加葬禮的人就多,主人會一輩子感恩戴德。

  每吳中有大繇役及喪,項梁常為主辦……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