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司馬遼太郎 > 關原之戰 | 上頁 下頁
二三


  這種流言,在以清正為首的反三成派諸將之間,形成了定論。清正認為,黑田如水的悲劇就起因于三成的讒言。對此,他像自己的事一樣怒火中燒。靠著對三成的憎惡心理,他們逐漸團結起來了。

  清正不愧身經百戰磨練的武將,具有極其善於建功揚名的特點。第一次朝鮮戰役時,小西行長和清正分別擔任第一軍和第二軍的司令官,分兵兩路北上,激烈競爭,「皆快馬加鞭前進,看誰先攻進京城(編注:今之首爾)!」

  這場競爭,清正晚抵達一天,輸了。他率領大軍來到京城時,城牆上只見小西的旗幟迎風招展。

  ——本該老子贏啊!

  他切齒不服,頓時心生一計,當場派急使奔往身在肥前名護屋大本營的秀吉之處,稟報道:

  ——我軍某月某日,進入京城。

  沒有使用「最先」和「先攻進城池」等謊詞。雖然如此,至於小西行長何日入城的事實,隻字未提。對清正來講,僥倖的是行長的使者尚未抵達名護屋,秀吉完全相信是清正先攻進了城池。

  「虎之助,你這小子幹得漂亮!」秀吉向清正發了感謝狀。

  對此,三成一一做了事實調查後,向秀吉報告:「那是錯的!」

  三成異常的正義感與彈劾癖,也濃烈地表現在這件事上。此外,關於軍情調查,三成這樣報告:「作戰失敗和分歧,皆因為清正對行長的不協作。照此下去,統一作戰只是畫大餅。敵方嘲笑日軍內部同夥分裂,他們喜氣洋洋。」

  三成連俘虜的證言都一一說出來了,提供為秀吉的判斷數據。身為秘書官,這樣做理所當然。但是,這對前線作戰部隊的感情卻傷害不輕。三成彈劾清正的如下罪過:

  一、清正與協同部隊長小西行長多年不和。他認為「老子的作戰意圖和行動沒有必要告訴藥商(行長)。」由於清正凡事都保密,作戰成為一盤散沙。
  二、清正的家臣、足輕三宅角左衛門,盜竊了來到釜山府的明朝正使李宗城的物品後逃跑了。這是清正對部下監督不嚴。
  三、清正在致明朝的外交檔中,未經許可,擅自使用了豐臣姓,署名豐臣清正。

  凡此種種,皆是幹練的官吏三成必須報告的「事實」;但對於清正來說,則是不堪忍受的。

  秀吉聽了三成的報告,大怒道:「虎之助這混蛋,只熱衷於自己的武勇虛勢,破壞了整體方策!」

  為察明他的罪責,秀吉遣人赴朝鮮,把他叫回來。清正很悲痛,當時他正從事晉州城的修建,便將此事轉交鍋島信濃守負責,自己僅帶了極少的隨從,經海路回大阪,立即去伏見,拜訪了五奉行之一的增田長盛,請求道:「殿上情況,請對我講一講。」

  增田長盛正要回答的時候,清正亢奮起來。

  「有進讒言者,此人就是石田治部少輔。他和敝人多年來不睦,所以,他在太合面前說了我的各種各樣的壞話。」

  「非也。」

  長盛回答。長盛的性格不善於旗幟鮮明表達己見。他認為,說壞話與事實與否並沒有絕對關係。

  「大人是知道的,幾年來,敝人在朝鮮備嘗辛酸,一直比誰都更盡忠盡義,本應受到嘉獎,卻落到今天這地步,不知如何說才好。尊意如何?」

  清正的語勢激烈。長盛點頭說道:「清正大人最近數年來盡忠征戰,天下皆知。遲早太合殿下會知道的。在此之前,與石田治部少輔和解吧。此可謂是識時務者,能夠理性分辨的人。在下不才,願為二位和好居間調解。」

  「甚麼?與治部少輔那廝和解?!」

  清正下巴的鬍鬚抖動著。長盛這深謀遠慮的高人揮手制止道:「緣何這般講話。當今天下,敢說『治部少輔那廝』的人,即使在大大名中間,也沒有啊!」

  長盛強調,三成是如此程度的實權派。長盛說,三成是秀吉信任的秘書官,「先與他和解,是一個老成者的聰明選擇。」但是,清正是個單純而剽悍的實戰家。

  「八幡大菩薩,實所照鑒!」

  他聲嘶力竭大喊。

  「我清正終生不想與治部少輔那廝和解了!縱然就這樣被下令切腹,也決不向那傢伙開口!」

  清正的怒吼不僅沖著三成,也沖著對面坐的長盛。

  (這傢伙也是太合的親信。仔細想來,與治部少輔那廝是一丘之貉。)

  清正這樣認為。他越來越生氣,說道:「總之,大人也令我心不暢。我們在戰場上歷盡苦辛,回到伏見城下,過自家門前而不入,人不解征衣就到府上拜訪。但是,大人的態度如何?我登門拜訪,一般人都會到門口迎接。『主計頭(清正),歸途一路平安吧?戰場如何?掛過彩沒?在軍營中身體可好?』這些話至少應問候一兩句。大人如何,那是接待沙場歸來者的禮儀嗎?端坐客間,讓我進來,晃著腦袋,連一句安慰話都沒有,到底何故?」

  清正站了起來,身高六尺二寸。

  「與這般不知禮儀的大人協商事情,是我的過錯。現在咱們絕交!」

  長盛張口結舌地望著清正。清正頓足離席,揚長而去。

  如前所述,黑田如水、淺野長政、加藤清正對三成恨之入骨,共同的「憎惡」促使他們結黨。增田長盛儘管是膽小謹慎的文官,也厭惡「清正那混蛋」。近來,長盛越來越親近三成,兩派之間的鴻溝日益加深了。

  眼觀此狀,感到「痛快」的,是家康及其謀臣本多正信。某時,正信低聲笑著說道:「漁翁得利。」

  正信年輕時是僧侶,讀過《戰國策》等中國的謀略典籍。「漁翁得利」這成語故事的內容是,一次,水邊沙灘上鷸蚌相爭,漁翁走來,將雙方都抓住了。寓意趁著雙方相爭,無關者從旁獲取了利益。正信老人說道:「我們的方針是,觀望兩派爭鬥,暗中火上澆油。目前只能一直這樣做。」

  「在博德,三成那混蛋與清正會鬧出些事來的。」正信以此為樂,坐候情報。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