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普希金 > 彼得大帝的黑奴 | 上頁 下頁


  第三章

  我們的思想,就象天上的浮雲,

  時時變換著它輕飄飄的形象,

  今天顯得非常可愛,明天變得可憎荒唐。

  邱赫爾貝格①

  第二天早上彼得如約叫醒了伊卜拉金姆,祝賀他晉升為彼得自任團長的整編團的炮兵連的大尉。宮廷裡的人團團圍住了伊卜拉金姆。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想要向這個新得寵者表示好感。目空一切的孟什可夫友好地跟他握手。謝列米傑夫②向他打聽在巴黎的故舊,而戈洛文③則請他吃飯。請飯的舉動,其他的人都跟著仿效,因此,伊卜拉金姆接到至少整整一個月的請帖。

  ①邱赫爾貝格(1797—1846),十二月党人,詩人。這裡的詩句引自他的悲劇《阿爾吉維亞人》。

  ②謝列米傑夫(1652—1719),彼得大帝時代的俄軍元帥和外交家。

  ③戈洛文(1672—1737),彼得大帝時代的造船工程師和海軍上將。

  伊卜拉金姆的日子過得很單調,但也很忙碌,因而他不會煩悶。他一天比一天更加景仰皇帝,更好地瞭解了他崇高的人格。研究偉大人物的思想是一門誘人的科學。伊卜拉金姆親眼看見他在樞密院裡跟布圖林①及杜爾戈魯基爭辯,分析立法的重要條款,親眼看到他在海軍部裡確立俄羅斯海上權威,親眼看見他跟費阿方②、加夫里拉·布仁斯基③以及柯庇葉維奇④一道在休息的時候瀏覽外國文化人的作品的翻譯,或者訪問商人的工廠、手藝人的作坊和學者的書齋。呈現在伊卜拉金姆面前的俄羅斯,好似一個大工場,只見那裡一排排機器在運轉,那裡每個工人都服從制定的規章制度,忙於自己的工作。伊卜拉金姆認為自己有責任在他的機床旁好好勞動並且力爭少去想念巴黎生活的快樂情景。更為困難的事情便是驅除另一種美好的回憶:他時常想念伯爵夫人,想像她理所當然的憤怒、眼淚和頹喪……但是,有的時候一個可怕的念頭緊莊他的胸膛:社交界的賞心樂事之中,或有新的糾葛,或會出現另一個幸運兒——他戰慄了。嫉妒便在他非洲人的血液裡沸騰,而熱淚就要在他黑臉上滾下來了。

  一天早上他正坐在自己的書房裡,被一堆文件包圍,突然他聽到大嗓門的用法語的一聲問候。伊卜拉金姆立刻轉過臉來一看,卻原來是年輕的柯爾薩可夫⑤。此人被他遺留在巴黎社交界的漩渦裡,這時興高采烈地大聲喊叫著擁抱他。

  ①布圖林(1694—1767),原為彼得大帝的勤務兵,後晉升為元帥。

  ②費阿方(1681—1738),俄國教會首領、學者和詩人。

  ③布仁斯基(1680—1731),俄國教會首領、作家和翻譯家。

  ④柯庇葉維奇(1708年以後去世)——翻譯家和出版家。

  ⑤實有其人,名叫裡姆斯基—柯爾薩可夫(1702—1755)。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