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彼得·梅爾 > 有關品味 | 上頁 下頁 |
二九 |
|
第十五章 親愛的朋友 偉大的安東(Antoine ),幾年前過世了,過世的情況我稍後再說。但是「老友路易」(Chez L'Ami Loills)這家他自有且掌廚達50多年的餐廳,現今依舊是他生前所愛的景象:又擠又吵,堅持要破破爛爛的,還稀疏點綴著一些漂亮女子,不管她們的節食計劃是什麼,只管享用她們懷念已久的盛餐。 據說這裡是巴黎最貴的一家「小吃店」。但我比較喜歡把這地方想成是:不忌餓形餓狀的人,可以「大吃」一頓而物美價廉的地方。有些人只喜歡把食物撥來撥去的玩,或是表明喜歡盤子空一大片,只在中央有幾滴覆盆子醬——這些瘦骨磷峋的可憐蟲,一定會被這裡的盛餐嚇得寒毛直豎。你若是他們當中的一員,就別再讀下去了。否則你只會罹患代償性消化不良症。 「老友路易」位於維特布易路(Vert—Bois)這難以名狀的狹厭小街的32號上;這小街以前可是沉重的喘息要比人車的聲音還要大的。這一帶以前是男女幽會的勝地,每隔一棟建築就是一處「賓館」。紳士,淑女可以在這「臨時公館」裡計時租房使用,事後再跌跌撞撞走過街角,猶帶著微酡的雙頰,到安東餐廳的桌旁休養生息。 即使現今這時代比較沒那麼放浪形骸了,你仍然可以想像得到,在角落裡隱隱私語的那位油頭粉面的男子,和他那位裸露大半個香肩的女伴,必定是向婚姻請了一個下午的假溜出來的;他們絞著手指頭,每次門一開,便趕快偷瞄來人是否認得。這是有愧於心呢?還是只是在看有沒有名人出現?不論政壇小人或大老,羅曼·波蘭斯基(RomanPolanshi),費唐娜該(Faye Dunaway)、皮尤傑家族(Peug eot,標緻汽車業主)的人,摩納哥卡洛琳公主的前夫,上流社會、下流社會的人——全都來過這裡;而且必定再來無疑。 但為什麼呢?維持一家餐廳成功達5年,已屬大不易了;因為不出5年,流行便會把大師傅一腳踢開,轉檯到更新穎、更時髦的餐廳去了。所以,怎麼會有一家又小、又破的小店,又是位於一條毫不起眼的街上,居然有辦法從1930年就發達至今?更特別的是這家餐廳,是靠巴黎人才有這興隆生意的,而不是靠觀光客;而巴黎人呢,根據盛行的傳聞軼事,都說他們在挑三撿四上是又難捉摸、又驕縱的。所以,他們為什麼要來這裡呢?他們又怎麼會一來再來呢? 有些生命裡最美好的事物,都是些可喜的意外,而非刻意的發明;而我有個感覺,就是「老友路易」正落在——或說是「安坐吧,還有刀、叉侍候」——這一類別裡面。他們那裡像是有秘方一樣——假如你能把美味的材料,經簡單的烹調,端上桌時份量多得令人失笑,這種作法叫作「秘方」的話——但是,那地方可不僅止於此。那地方有一種性格,一種可以「寬衣解帶」一逞口腹之欲、盡情開懷的氣氛;而我猜這該歸請安東的餘蔭庇佑;他的魂魄還在管理這家飯店。 你一進門就會看見安東的照片,遠遠掛在餐廳的那一頭——這傢伙是個高頭大馬、蓄灰色八字鬍的袋熊般人物,最壯時體重超過200磅。他從照片裡朝外看,所見的景象半世紀以來幾乎未曾改變。鋪著黑白磁磚的地板,磨得有些地方都露出一塊塊的水泥地了。有個燒木材的老古董火爐,蹲在一邊,爐子上方病骨支離的錫制鉤子,掛在天花板上,一副搖搖欲墜的樣子。牆壁的顏色渾似烤焦的皮革,棕色泛黑,還有裂痕。直背的木頭椅子,窄窄的桌子鋪著淺橘色的桌布,圓鼓鼓的餐巾,樸素、耐用的餐具。沒有強調藝術手法的燈光,沒有背景音樂,沒有吧台,沒有無謂的裝飾。就只是吃東西的地方。 過去14年來的經理(他的大名,正好也是路易),一身白衣黑褲,塊頭之大一如他們的牛排,領你到你的桌位去。侍者接過顧客的大衣——喀什米爾、黑貂、水貂,全部一視同仁——卷成一團,用籃球員般老練的雙手做投籃動作,扔到有一人高的架子上;這架子之長,橫貫一整面牆。男士若想脫下西裝外套,盡可隨意;另也不妨把餐巾塞在下巴下。菜單送上來了。 菜單是一張白色硬紙板而已,菜色是手寫的,而且很短:共有五道開胃菜,十道主菜,五道甜點。菜色隨季節變換,有許多客人是算准了新鮮蘆筍、羔羊肉,或是野生的牛肝蕈上市的時間,才上門來的。到了12月初的時候,就是我上門的時候,菜單已經在冬天了;板子上滿是寒夜裡會撐破肚皮的食物。 任何一頓美食的第一道菜,都是期待;就是那舉棋不定、美妙無比的幾分鐘,手裡握著一杯酒,想像力不停在各種可能的選擇裡轉來轉去。油封鴨?澆滿辛香大蒜的扇貝?烤雉雞?葡萄鵪鶉?從我坐的地方,可以看到廚房裡面有模糊的白色人影和銅制的長柄煎鍋晃來晃去。可以聽見燒肉滋滋作響,聞到馬鈴薯炸酥了的味道。有個侍者從我旁邊走過,托著一個冒煙的盤子與肩齊平。火燒小牛腰。他後面跟著路易,小心護著一隻灰撲撲的瓶子。我們的侍者走過來,等在一旁。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