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盧梭 > 愛彌兒 | 上頁 下頁
四八


  人們說,孩子的筋骨太柔嫩!他們的筋骨氣力雖差,但是卻比較靈活;他們的胳臂雖然沒有勁,但總是一條胳臂;應當比照其他的器官加以適當的鍛煉。人們又說,孩子們的手中沒有掌握什麼技巧;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我才希望教他們學一些技巧。一個大人如果同他們一樣地沒有經過很多的鍛煉,其動作也是不會比他們的動作靈巧的。我們只有在使用過我們的器官以後,才懂得怎樣去運用它們。只有從長期的經驗中我們才能學會充分發揮我們本身的能力,而我們要真正學習的,正是這種經驗,所以,不能不趁早就開始學起。

  凡是我們能做的,都可以教他們去做。誰都看到過身子靈巧的孩子,做起事來手腳的靈活和大人是一樣的。我們差不多在所有的市集上都看到過他們表演金雞獨立、雙手走路和花樣跳繩。這些年來,有多少兒童劇團把觀眾吸引到意大利喜劇院去看他們的芭蕾舞啊!在意大利和德國,誰沒有聽說過著名的尼科利尼啞劇團?哪一個曾經講過,同成年的舞蹈家相比,那些兒童的動作沒有那樣熟練,姿勢沒有那樣優美,耳朵聽音樂沒有那樣準確,舞蹈沒有那樣柔和?誠然,首先,他們的指頭粗短而不靈巧,手也肥大,不太拿得穩東西,但是不是因此就使其中的幾個孩子不會寫字和畫圖呢?要是別人在他們那樣的年紀,也許連筆也不知道怎樣拿法咧。全巴黎的人現在都還記得,有一個英國女孩子年紀只有十歲,卻能彈一手好鋼琴。在一個市長的家裡,我曾經看見過,大家在餐後用茶點的時候,把他的一個漂亮的八歲男孩放在桌上演奏大提琴;他站在桌上,宛如站在高臺中央的一個塑像,而大提琴的個兒也差不多同他的身子一樣高,可是這孩子演奏的美妙,竟使提琴家也為之吃驚。

  我覺得,以上這些例子和許多其他的例子都證明,大家認為孩子們笨而無力,不宜做我們所做的運動,只不過是想當然耳;如果說你們還沒有看見過他們把這些運動做得成功的話,那全是因為你們從來沒有要他們練習的緣故。

  也許有人會說,我在這裡談到兒童的身體時,又犯了我在談到兒童的心靈時所譴責的過早地培養的錯誤。這兩者是大不相同的;因為,在這兩種進步中,有一個只是表面的進步,而另一個則是真正的進步。我已經論證過,孩子們表面上看起來好象有心思,其實他們是沒有心思的;反之,他們看來能做的事,他們是能夠做到的。此外,我們始終要想到的是,所有這些只不過是或者只能是遊戲,才是大自然要求他們的使一切活動能舒展自如的辦法,才是使他們的娛樂變得更有趣味的藝術,以便使他們不感到有絲毫的勉強,不至把娛樂當成了苦役。因為,歸根到底,如果我不能夠使遊戲在他們看來是一種教育人的辦法,他們又從哪裡覺得遊戲是很有趣味的呢?即使我不能做到這一點,只要他們玩得高興而不出什麼毛病,同時又消磨了時間,則目前他們在各方面能否取得進步,是無關緊要的;反之,如果照你們所想的,非要他們學這個學那個不可,那麼,就不能不最終使他們感到束縛、憤恨和煩惱。

  我對我們經常不斷地使用的最重要的兩種感官所說的話,也可以用來說明我們應當怎樣鍛煉其他的感官。視覺和觸覺對靜止的和運動的物體都同樣能起作用;但是,因為只有空氣的振盪才能觸動我們的聽覺,只有運動的物體才能發出聲音,所以,如果萬物都靜止不動的話,我們就永遠也聽不到什麼聲音了。在夜裡,我們只有在高興的時候才活動,所以我們對一切動的物體總是感到害怕的,因此我們的耳朵必須要靈,要能通過它聽到的聲音判斷發出聲音的物體的大小和遠近,以及它的振動是很猛烈還是很輕微。動盪的空氣是往往要受到反射的,一有反射就要產生回音,因而使我們聽到的聲音有所重複,覺得那發出聲響的東西是在別的地方而不是在它本來的地方。在平原和山谷中,我們如果把耳朵貼著地面,就比我們站著能聽到更遠的腳步聲和馬蹄聲。

  由於我們已經把視覺同觸覺做過一番比較,所以也須把它拿來同聽覺比較一下,以便知道從同一個物體同時發出的兩種印象,哪一個最先達到接受印象的器官。當我們看到大炮的火光時,我們還可以進行躲避,但一聽到了爆炸聲,那就來不及了,因為炮彈已經到了我們的跟前。我們可以根據閃光和雷聲之間相隔的時間來判斷那一聲霹靂是從多遠傳來的。你們要使孩子們懂得這些經驗,要使他們就他們的能力所及去取得這些經驗,並且能舉一反三,歸納出其他的經驗;不過,我倒是一百個情願他們對這些經驗一個也不知道,而不願意由你把這些經驗告訴他們。

  我們有一個同聽覺器官相應的器官,那就是發聲器官;但是我們沒有同視覺器官相應的器官,我們不能使顏色象聲音那樣反復出現。我們對聽覺器官也有一個培養的辦法,那就是使主動器官和被動器官互相地進行鍛煉。

  人有三種聲音:說話的聲音或音節清晰的聲音、唱歌的聲音或有旋律的聲音、感傷的聲音或高昂的聲音,感傷的聲音是感情的語言,它使人的歌唱和說話富有蓬勃的生氣。小孩同大人一樣,也有這三種聲音,然而也同樣不知道把這三種聲音加以結合。他也象我們一樣,能笑、能哭、能感歎、能叫喊、能呻吟;但是他不知道把這些聲音的音調變化同其他兩種聲音配合起來。完美的音樂是把這三種聲音結合得非常之好的。孩子們是不會這種音樂的,他們唱的歌沒有情感。同樣,在說話的聲音中,他們的話也沒有聲調;他們叫喊,但他們不能音節分明地叫喊;正如在講話中沒有抑揚一樣,他們的叫聲也不洪亮。我們的學生講起話來聲音還更單調,因為他的情感還沒有喚發起來,所以還不能把感情的表達同他的語言結合在一起。不要教他去背誦悲劇或喜劇角色的臺詞,甚至象有些人所主張的教他朗讀,我認為也是不必要的。他的腦子再好也不會好到能有聲有色地說他們一點也不懂的事情,或者有表情地發抒他們從來沒有體會過的情感。

  教他說話的時候要聲調勻稱而清楚,要咬清音節,要吐字準確而不故意做作,要懂得和按照語法規定的重音和韻律發音,要有足夠的音量,讓人家聽得清楚,但是絕不要把聲音提高到超過需要的程度--在公立學校受過教育的學生一般都有這個毛病;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要有過分的多餘。

  同樣,在唱歌的時候,聲音也要唱得准,唱得穩,唱得柔和而響亮;他的耳朵要聽得出拍子和韻調;但是,做到這一點就夠了,不要有過多的要求。擬聲音樂和舞臺音樂是不適宜於在他那樣的年紀時唱的;我甚至不希望他唱歌辭,如果他要唱的話,我就儘量拿適合於他年紀的有趣的歌辭給他唱,而且歌辭的意思也要象他的思想那樣簡單。

  有人以為,既然我不急於教他識字,我也不急於教他認譜。我們要避免使他因過分用心而仿害腦筋,我們不要急於使他的心思專注於那些死板的符號。我承認,這看起來好象是很困難的;因為,正如不識字也能說話一樣,在起初即使不識樂譜也是能唱歌的。但是,其間有這樣的區別:說話是表達我們自己的思想,而唱歌則是表達別人的思想。為了能表達它,就必須認識它。

  但是,第一,即使不認識樂譜,我們也可以聽出來,而一支歌子我們用耳朵去學總是比用眼睛去學更學得準確的。此外,為了更好地理解音樂,僅僅會唱,是不夠的,還必須能自己作曲;這兩方面要同時學習,不這樣,就永遠不能精通音樂。起初,教你們的小音樂家練習寫很通順的、念起來很鏗鏘的句子,然後用很簡單的調子把它們連起來,最後用正確的音符標出它們的不同的關係;只要好好地選擇一下音韻和休止的時間,就可以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是,絕不要做荒唐怪誕的歌,歌中絕不要有感傷的辭句。一個優美的歌調總是樸實易唱的,總是以主弦的音起唱的,而且還那樣清楚地表達了低音,所以容易聽,也容易合著它唱;因此,為了訓練嗓子和耳朵,最好是合著大鍵琴唱。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