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勞倫斯 > 勞倫斯散文選 | 上頁 下頁
愛(2)


  但只有男人與女人的結合才使愛保有兩重性。聖潔的愛與褻瀆的愛固然相反,但兩者都是愛。男女之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完美的一種情感,因為這種愛具有兩重性,是由截然相反的兩種性質所組成的。男女之愛是生命完美的心臟搏動、收縮、舒張。

  而聖潔的愛無私,它對它本身沒有追求。愛者對他的所愛者全心全意,他所追求的是和她完全結成一體。然而,男女之愛其總體是聖潔與不聖潔的結合。褻瀆的愛對它本身有追求。我就在我的所愛者身上尋求我的自身,我同她搏鬥,我要把我自己從她的手上奪取回來。我們不是難以分別麼,不是彼此摻和、拌在一起麼?我中豈不是有她,她中豈不是有我不是麼?這種情況不應當存在,因為這是混亂,這是混沌。所以我得恢復我的完整性,我要從我的所愛者那裡奪回我的自由;至於她,那麼,在與我的全然矛盾中,她也將把她自己挑揀出來。在我們的靈魂中,存在著朦朧狀態,既談不上既是一種融合和溶化成一體的愛,又是一種在強烈的、有摩擦的、可以在肉欲上得到滿足的烈火中慢慢被燃燒並化為分離的、清晰的存在和化為不可思議的不同體和分離體的愛。但是,男女之愛其實也並不都是完滿無缺、兼容並包的。男女之間的愛也可能完全是一種溫文爾雅的、融為一體的愛。聖·方濟各和聖·克拉雷,伯大尼的馬利亞和耶穌,他們之間就是這樣的愛。在這種情況的愛中不會發現分離,單獨不會贏得,獨一無二的另成一體不被容許。這是一半的愛,這是被稱作聖潔的愛的愛。能體驗最純潔的幸福的愛,就是這種性質的。然而,另一方面,男女之愛也有可能象特裡斯丹與綺瑟之間的愛一樣,完全是一場在肉欲上得到滿足的、可愛的戰鬥,是男性與女性之間美麗的、絕對的對立。有許多有情人就是這樣高踞驕傲之巔,他們在前進的道路上舉著最崇高的旗子,他們是寶石般的存在。其中:他是純粹的男性,他以傲慢的、丈夫氣慨的、不可一世的孑然獨立成為一個單個體;她則是純粹的女人,她是百合花,她以婦女的美麗與芬芳,在可以使人得到撫慰的自豪感中,是得到了平衡的。這是不聖潔的愛,在這種性質的愛的關係中,這兩個單獨的存在在死亡到來的時候將最終分離,所以這樣的愛必將以壯麗的、撕裂人心的悲劇來結束。但是,假若說不聖潔的愛是以極為感人的悲劇來結束,那聖潔的愛也會是以強烈的渴望與極度溫順的悲哀來結束。聖·方濟各死了,他留給聖·克拉雷的就僅僅是純粹的悲哀而已。

  方濟各是生活在十二至十三世紀的意大利人,天主教方濟各會和方濟各女修會的創始者。克拉雷自幼深受方濟各的影響,1212年不願遵父母之命結婚外逃,後在方濟各的主持下發願隱修,建立方濟各會第二會。
  《新約聖經》中的《約翰福音》和《路加福音》均有關於伯大尼的馬利亞的傳說,她被認為是愛上帝、能懺悔的象徵性女性。
   英國一個著名的中世紀愛情傳說中的兩個主要人物。這個傳說離奇曲折,二人死後從他們的墳地長出兩棵枝葉連理的大樹,誰也無法將它們分開。

  應當合二為一,總是合二為一——美好的、水乳交融的愛與性的完成的、強烈而驕傲的愛,這兩種愛結合成一種愛。到了這樣的時候我們就會好比一束玫瑰花。我們到了這樣的時候甚至連愛也可以超越,到了這樣的時候,愛就會被包含,被超越。我們是具有純潔結合關係的二。我們是二,我們在我們的、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彼此各異的情況下象寶石一樣地孑然獨立。但是,玫瑰花包含並超越我們,我們是一束玫瑰,我們是超越的。

  基督徒的愛,兄弟般的愛,這從來就是屬￿聖潔性質的愛。我象愛我自己一樣愛我的鄰人。到了這樣的時候情況會怎麼樣呢?那我就會變高大了,我就會超越我自己了,我就會在人類當中變完美了。在完美的人性的整體中我完美無缺。我是縮影,我是這一偉大的縮影的概括。我這裡倒要特別提一下人的可完善性。人可以由於愛而臻于完善,只有人才可以成為愛的動物。對於那些象愛自己一樣愛他們的鄰人的人們來說,這就是完美的未來。到了那個時候,人類就將成為一個愛的整體。

  但是,啊!不管我如何可能是整個人類的縮影,是兄弟般之愛的典範,在我的內心卻依然存在著想同獅子一般驕傲,同星星一樣孤立,使自己寶石般地與其他人相分離和相區別這樣一種需要。這種需要是我內在所需要的。現在這種需要還沒有得到充分的滿足,它越來越感到緊迫,而且已經居於突出的地位。

  於是,有一天我會仇恨我已經成為的我自我,會極端仇恨這樣一種縮影,仇恨我已經成為的這樣一種人類的概括。我越執著,越堅持要保持我已經達到的具有兄弟之愛的我的自我精神狀態,我對我自己的仇恨將會變得越發瘋狂的。除非我的至今還沒有得到充分體現的爭取個性的激情驅使我行動起來,我將依然堅持想充當整個具有愛人之心的人類的代表人。於是,我有一天會象仇恨我自己一樣仇恨我的鄰人。於是,災禍將降臨到我的鄰人和我頭上!上帝使人滅亡,首先使他瘋狂。我們也正是這樣,一方面,由於反對我們一直維護著的自我所產生出來的下意識反應要驅使我們行動起來,但在另一方面,我們又從來不會停止維護這一令人嫌惡的自我,正是這樣,我們瘋狂。我們感到困惑,我們不知所措。我們以兄弟之愛的名義風風火火地投入兄弟之恨的盲目的重大行動。正是因為我們自身的分裂,正是因為我們自身存在的二重性,我們才變得瘋狂的。正因為我們對上帝服侍得非常周到,上帝才會想毀滅我們。自由、博愛、平等,如果我還沒有獲得自由,如果我還不可能隨意地做到不講究友好和平等,自由難道會存在?這是兄弟般的愛的末日。如果我想獲得自由,那我就應當按照詞義的最好含義自由地與其他人相分離,自由地與其他人處於不平等地位。博愛與平等,可這一切只是暴虐的暴虐啊。

   原文這裡為法語。

  世界上當然應當存在著兄弟般的愛,人性也的確應當臻于完滿。但是,世界上也同樣應當有純粹的、分離的個別存在,這種存在應當象獅子與飛鷹,傲然獨立。這兩者都是必不可少的。完成是寓於兩重性之中。人與人是應當創造性地、愉快地保持一致的。這就是最大的愉快。但是,人也應當獨立地、保持著自己特殊個性地行動,他應當與旁人相區別,他應當獨自地、自己對自己負責地、以不可戰勝的驕傲為了他自己而不計及他的鄰人地生活。以上兩種情況彼此對立,但並不相互否定。我們具有理解能力。如果我們能夠理解,那我們就可以完滿地在這兩種運動之間得到平衡,我們既是單獨的、孤立的個體存在,我們又是人類偉大的協調體。我們兩者都是。到了這樣的境界,盡善盡美的玫瑰就會超越我們。儘管人間的玫瑰迄今尚未開放,但是,一旦我們對兩者都能夠開始理解,一旦我們能自由地、毫無恐懼地順應我們的軀體和精神由於未知而產生的欲求來沿著兩種方向生活,那麼,玫瑰就會從我們的身上怒放起來。

  最後要指出的是:世界上也的確有上帝之愛;和上帝在一起,我們就會臻于完善。但是,根據我們對上帝的瞭解,他既是無限的愛又是無限的驕傲和力量,他總是此或彼,總是耶穌或耶和華,總是將另一半排除在外的一個半體。因此,上帝永遠是妒忌的。如果我們愛一個上帝,那我們或遲或早就會恨這個上帝並選擇另一個上帝。宗教的體驗其悲劇就在這裡。然而,對我們來說,聖靈 並不可知,聖靈是單獨的存在,是完美無缺的。

   「聖靈」或「聖神」是「上帝之靈」的簡稱。按基督教的基本信條,上帝只有一個,但包括聖父、聖子、聖靈三個位格,三位是一體的。

  我們不能愛的事物也存在著,因為這種事物超越於愛或恨之上。世界上有未知與不可知,所有的創造都是未知與不可知促成的。未知與不可知我們不可能去愛,我們只能將之作我們自己的局限性和認可的限度來加以認可。我們所能知道的只不過是我們強烈的欲望是由未知和不可知給我們帶來,我們只知道這些欲望的滿足就是創造得以完成。我們知道的是玫瑰總有一天會開放。我們知道的是我們現在正含苞欲放。我們的任務就在於在我們受到推動的時候會滿懷忠誠,會抱著純粹出自本能的道德觀念,因為我們知道玫瑰花會開,因為我們認為這種認識是一種充分條件,就這樣行動起來了。

  1917年前後作。1918年發表在《英國評論》上。1938年收入《鳳凰》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