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邁克爾·克萊頓 > 剛果驚魂 | 上頁 下頁 |
二七 |
|
第一代電子計算機是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和通用自動電子計算機。它是40年代戰爭時期在保密情況下研製的,採用的是真空管。真空管的平均壽命是20小時。在一架機器中有數以千計的熾熱的電子管,有些計算機每7到20分鐘就要關機更換電子管。電子管限制了研製中的第二代計算機的規模和功率。 然而,第二代計算機並沒有使用真空管。1947年,晶體管——指甲蓋大小的一片固體夾層材料就具有真空管的全部功能——的發明開始了「固態」電子設備的新時代,這樣的設備耗電很少,發出的熱量很小,體積比電子管小,但可靠性卻比電子管高。在此後20年中,矽技術為三代電腦的越來越小型化、可靠和便宜奠定了基礎。 到了70年代,電腦設計師們開始面臨矽技術的固有極限。雖然線路已經微型化,但計算速度仍然取決於線路的長度。把已經是百萬分之一英寸的線路進一步小型化帶來了老問題:散熱問題。進一步小型化就會使線路被自身產生的熱量所融化。因此要找到某種既能消除熱量又能降低電阻的方法。 從50年代起,人們就知道,在非常低的溫度下許多金屬就變成了「超導體」,電子就可以在其中暢通無阻。1977年,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宣佈:它正在設計一種只有一粒葡萄大小、用液體氮冷卻的超高速電腦。這種超導體電腦要求一種全新的技術和一系列的低溫結構材料。 摻硼金剛石將在全系統中廣泛使用. 幾天以後,地球資源技術服務公司的食堂裡出現了另一種解釋。按照這種解釋,70年代是電腦空前增長的十年。雖然40年代的第一批電腦製造者預言,在可預見的將來,4台電腦就能擔負全世界的計算工作,專家們卻預測,到1990年世界上將有10億台電腦,而且其中大多數是通過通訊網絡聯接起來的。這種網絡並不存在,而且在理論上也許就不可能。(漢諾威研究所1975年的一項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地球上沒有足夠的金屬來建造電腦導線。) 根據哈維·朗鮑的說法,80年代將出現電腦信息傳輸系統奇缺的狀況:「正如70年代工業化國家受到了石油短缺的突然衝擊一樣,在此後十年中世界將受到信息傳輸短缺的突然衝擊。70年代人們無法行動,而80年代人們將得不到信息。這兩種情況哪一種更加麻煩還有待證明。」 激光是處理如此巨量信息的希望,因為激光比普通金屬同軸電纜幹線傳輸的信息多2萬倍。激光傳輸要求全新的技術,包括纖細的光纖維和摻硼半導體金剛石,因此朗鮑預測,在未來的歲月中這些材料「將比石油貴重」。 更有甚者,朗鮑預測,十年之內電本身都會過時。將來電腦只用光,與光傳輸信息系統聯接。這樣做是為了增加速度。朗鮑說:「光以光的速度運動,而電做不到。我們生活在微電子技術的最後年代。」 當然,微電子技術並不像是一種垂死的技術。1979年,微電子技術工業在工業化世界中是主要工業,僅在美國年產值就達到800億美元。《財富》雜誌所列的500家大公司中,排在前20名的大公司中有6家與微電子工業有很大關係。在過去不到30年中,這些公司都經歷了激烈競爭,取得了非凡的進步。 1958年,生產廠家做到了把10個電子元件裝在一小塊矽片上。1970年,在同樣大小的矽片上可以裝上100個元件——在10年多一點的時間內就增長了10倍。 到1972年一塊芯片上已經能裝1000個元件,到1974年就能裝1萬個了。預計到1980年就能在指甲蓋大小的矽片上裝100萬個元件,然而這個目標在1978年通過照相投影的方法得以實現。到1979年春天,新的目標是1980年達到1000萬——甚至多達10億個。誰也沒有預料到,1979年六七月就超過了這個目標。 一個行業中有這麼大的進步是空前的,與老一點的製造技術相比就清楚了。底特律每隔三年能在產品設計上有一點小改變就令人心滿意足了,但是在同樣的時間內電子行業所期待的是數量級的改變。要跟上電子行業,底特律要把每加侖汽油的里程數從1970年的8英里提高到1979年的8000萬英里。然而在這段時間內底特律只把它從8英里提高到16英里。這種情況進一步說明,作為美國經濟支柱之一的汽車工業即將死亡。 在這樣激烈競爭的市場中,大家都擔心海外的強國,主要是日本,因為從1973年起,日本就在聖克拉拉設立了日本文化交流中心——其實它是一個露骨的、財力充足的收集工業情報的掩護組織。 藍色合同只能被理解為每隔幾個月就有重大進展的工業。特拉維斯曾說過,藍色合同是「今後十年中最大的項目。誰找到金剛石,誰就能在技術上有一次至少五年的飛躍。五年,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羅斯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在一個行業中,優勢是以月來衡量的,一個公司往往能在幾周內以新的技術或策略擊敗競爭者,賺取財富。加利福尼亞的辛特爾公司率先製造出265K內存條,當時別的廠家還在生產16K的,並想製造出64K的內存條。辛特爾僅僅保持了16周優勢就實現了1.3億多美元的利潤。 「而我們所說的是五年,」特拉維斯說道,「這種優勢是以幾十,也許是上百億美元來計算的,只要我們能找到這些金剛石。」 這些就是她在用電腦工作時感到巨大壓力的原因。她24歲就擔任了一個涉及全球六個國家間的高技術競賽技術小組的領導人。這些國家都以各自的商業實力和工業資源互相傾軋。 這種風險是任何常規的競爭所無法比擬的。在她離開以前,特拉維斯告訴她:「當壓力快把你逼瘋時,你不能膽怯,因為你肩上有幾十億美元的擔子。你要盡一切努力去幹。」 盡一切努力,她把考察隊的到達時間又縮短了3小時37分,但他們仍稍落後於財團的計劃。這個時間差已經不太大了,尤其是如果採用芒羅的冒險行動走近路的話,不過仍然要落後一些——而在勝者得到一切的這場競賽中,落後就意味著沒頂之災。 這時她收到了壞消息。 屏幕顯示的是:便攜式終端竊聽器/全部賭注輸光。 「該死的!」羅斯叫了一聲。她突然感到疲憊不堪,因為如果他們真遭到別人竊聽,他們贏得這場競賽的機會就會在他們涉足非洲中部的熱帶雨林之前全部喪失。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