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井上靖 > 樓蘭 | 上頁 下頁 |
昆侖之玉(5) |
|
而勘查結果所以未能為一般人所知,僅為一種特殊的知識儲存一部分人當中,乃是因為都實、拉錫、和康熙帝的遠征軍隊都沒有帶回來一塊玉,也沒有親眼目睹那座仙山的崇姿之故。對這些勘查感到不滿的,不僅只是一般的庶民,距拉錫的河源勘查八十年後,乾隆四十七年(公元一七八二年),高宗皇帝派遣侍衛阿彌達到青海去探索黃河的源頭,也未能與玉和昆侖山扯上關係,正如都實和拉錫各自找著了河源那樣,阿彌達也只是尋到另一個新的河源而已。他在從前的探險者所曾到過的星宿海更上游的地方,找到了前所未見的一條河流,並且拿來當一個新河源上疏給皇上。 阿彌達的青海行,在當時來說,是樁大事。在中國長遠的歷史上,探究了黃河之源的人物畢竟寥寥可數,同時,不管怎麼說,阿彌達到底是一個新河源的發現者。 阿彌達探險歸來之後,有好長一陣子,有關黃河源頭的問題,成為世人的話題,眾人重又提起久已忘懷的昆侖山、昆侖之玉等等。而最受到阿彌達此番壯舉所刺激和撞動的,乃是一個姓盧的玉商,這人在京城的鬧區擁有一家大商鋪,專門買賣玉器。盧氏這年五十歲,十年前喪妻,又于兩年前遭受獨生子夭亡之痛。盧氏家財萬貫,卻是孤家寡人一個。世人風傳盧氏由於不義之財太多,才會連遭不幸,事實上這些傳言未必是空穴來風,為了賺錢,盧氏確曾做過不少缺德的勾當,也常有一些不合情理的行徑。 歸根究底,他只不過是把一生賭注在昆侖之玉上面,賤價弄來昆侖之玉,而後高價出售,如此而已。然而看在別人眼裡,盧氏的做法卻顯得心狠手辣,總是乘人之危地瞅准對方困窘之際,用普通的價格強買人家價值連城的美玉。有一個時候,宴樂的酒席上甚至盛行一首小調,歌詠盧氏的通天本領,說是無論什麼樣的美玉,一旦被盧氏盯上,都會情不自禁被吸引過來。 世人都說盧氏晚年所遭遇的不幸或許可以改變他的為人,但他卻完全背棄了眾望。自從失去獨生兒子之後,他是益發的只顧賺錢,一聽到哪裡有上品玉器,多遠多難,他也親自前往購下。以往絕不沾手贓物或盜掘來的貨色,但從兒子死後,盧氏也不在乎這麼做了。 一天,盧氏在家裡接待一名訪客,聽到來客提起阿彌達河流探險的傳言,忽然神情一變,撇下客人就往外走。盧氏獨自走在熱鬧的大街上,剛才當他聽到來客提及阿彌達尋見應可視作河源的一條未曾被人發現過的新河流時,忽然無來由的覺得河源似乎應該在那條新河流的更上游。 由於職業上的需要,盧氏瀏覽過所有關乎玉事的古老記載,張騫、劉元鼎、都實、拉錫等等,是凡古籍有所記載的,他都一清二楚。都實改變了劉元鼎的河源,然後是拉錫改變了都實的河源,接下來阿彌達又改變了拉錫的看法,再下去該輪到誰來修改阿彌達的河源呢? 以往盧氏一概不相信黃河之源出產昆侖玉,乃至也不相信有座昆侖山這事。他是認為所謂昆侖之玉本就應該產于於闐,這世上也不可能有昆侖山這種神界仙鄉,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有河源的存在這一點。有河必有源頭,只是從未有人到過那裡罷了。阿彌達既然找到了一條河,我理應也能夠在那條河更上游發現另一條河流,盧氏心想。也不知何以突然會興起這個意念,總之,從這天起,盧氏開始被這個意念所緊緊攫住。 在這種情況之下,盧氏忽然發覺心底潛藏著一種意想不到的心思,原來他在心底描繪著傳說裡那種長生不老的蓬萊仙鄉,那是他從不曾當過真的。他已經不想再要錢財,在這人世他已無事可做。以五十歲而言,他的餘年已然所剩無幾。如能找到人跡未至的黃河之源,或許能尋得可以安心靜坐的一片樂土。 在那兒,無所謂孤獨,也可以不必背向著別人安享餘年。而經這麼一想,這個心思於是牢牢的抓住了他,總覺得天底下一定存在著這麼樣的一個地方。盧氏算是平生第一次撇開金錢,懷抱一個夢想,昆侖山跳進他心裡來了,不管那兒是否產玉,他已經不大在意,從昆侖山進入他內心的那一瞬起,盧氏已經不再是一名玉商。 盧氏原打算將店務交給掌櫃,獨自向青海出發,不料臨行之前,有人表示希望同行,這些人的基業都跟玉有關。盧氏對外宣佈要前往青海尋玉,誰都認為若非胸有成竹,盧氏絕不可能冒然遠行,盧氏所到之處,必有上品良玉等待在那裡。 盧氏告訴這幹想要同行者,雖說尋玉,他是準備到黃河的源頭去尋找,那兒可能有玉,也可能壓根兒沒有,而沒有的勝算比較大,何況據估計,一往一返至少也要花費兩年到三年的時日,路途既遙遠,一路上又極其艱苦。 一聽說目的地在黃河的源頭,想要同行者有半數立時現出退縮之意,其餘的半數則越發的亮起眼睛。其中的一個說:「我也堅信河源產玉這事。無論會經歷多大的艱難,我也要熬到河源,進入昆侖山裡去,采拾一些上好良玉。」 另一個也說:「一向我是以雕玉為業,可眼前已經弄不到古時用來打造玉佩、玉器的那種良質美玉。既然專事攻玉,好歹希望這輩子能夠經手一次那種精品,現在既然有意去尋求良玉,我也認為只有自古以來,以產玉聞名於世的河源才能找得到,儘管前往敢情會有險難。」 盧氏從想要同行者的當中挑選了三個小夥子,儘管他們的目的不外乎昆侖之玉,好歹總還抱有探究河源的想頭,讓他們同行並沒有什麼壞處。三個人當中,彪形大漢是個玉匠,小矮子是買賣玉器的中人,另一個獨眼則以打磨玉器為業。 盧氏領著三個小夥子于秋初從京城出發,經過太原、平原,然後在潼關渡過黃河,接著行經故都西安,沿黃河支流的渭水西行,於蘭州再度橫渡黃河。 一行人抵達西寧,在那兒過年,一面為河源之旅預作準備,一面等候開春。盧氏在當地雇用了三十名對河源地帶多少有點知情的雇工,其中大部分為混有胡人血統的土著。為了搬運糧食,也為了自衛,他們需要這些雇工。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