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歌德 > 威廉·麥斯特的漫遊年代 | 上頁 下頁 |
六五 |
|
繪畫是所有藝術當中最可原諒和最方便的藝術。說它最可原諒,是因為人們為了題材和對象的緣故。在它還是一種手藝而不成為藝術時,就多加原諒而使自己對它感到高興,一部分是因為一種技術的、雖然沒有才華的繪製,使得沒有教養的人與受過教養的人同樣感到驚奇,所以它只要多少提高一點成為藝術,就在更高的程度上受到歡迎。色彩上的真實,表面上的真實,看得見的對象相互關係的真實,已經是夠令人舒服的了,因為眼睛反正看慣了一切東西,所以一種醜陋形象,甚至於一種醜陋圖畫,對於眼睛,也不象不和諧的聲音對於耳朵那樣叫人難受。人們容忍最壞的圖像,因為人們看慣了更壞的對象。因此畫家只須稍有幾分藝術家的本事,就比程度相等的音樂家獲得較多的觀眾;至少比較低級的畫家可以經常為自己單獨活動,而不象比較低級的音樂家那樣必須同別人搭配,才使得聯合的力量產生一些效果。 問到考察藝術成就要不要進行比較,我們可以答覆如下:一個具有造詣的行家應當進行比較,因為他抱的想法就是要弄明白,什麼是可以作到和應當作到的,正在受教育的愛好者,最有益於自己的是不作比較,而是逐個地觀察每種成就,由此逐漸形成對於普通一點的東西的感情和意識,無知者的比較其實只是為了擺脫判斷的方便法子。 對真理的愛表現在到處都會發現和珍視善。 人的歷史成就是這樣形成的一種感覺,在評價同時代的功績和成就時,也把過去時代考慮在內。 我們從歷史上所得到的最好的東西,就是它激起的人的熱情。 獨特性喚起獨特性。 必須考慮到,人們中間有許多人卻也想說一點重要的事情而無效果,於是無比奇妙的事物便暴露出來了。 思想深刻和嚴謹的人,對公眾的立場是嚴酷的。 要我傾聽別人的意見,它就必須明確他說出來,我自己心裡成問題的東西已經足夠了。 迷信屬人的本性,當人們想要完全徹底清除它時,它就躲到神秘莫測的角落裡去,一旦它認為相當安全了,就一下子重新冒出來。 我們只要對事物不想認識得太仔細,就會更好地知道許多東西。一個物體在四十五度的角度下,才使得我們容易理解。 顯微鏡和望遠鏡其實只是攪亂純粹的人的感覺。 我對許多事情沉默不言,因為我不願意使入迷惑,如果他們在我生氣時感到高興,我也就滿意了。 凡是解放我們精神的一切東西,不給與我們以自製的力量,都是有害的。 人們對於什麼是藝術品比對於怎樣是藝術品更感興趣,關於前者,他們可以各個地把握,關於後者,他們不能全部理解。因此要強調一些地方,只要人們仔細注意,歸根到底,整體性的作用仍然是不可少的,不過每個人意識不到罷了。 詩人從哪兒取材?這個問題只是對創作什麼東西說的,至於怎樣創作,那就沒有人知道了。 想像力只有通過藝術,特別是詩來調節。沒有什麼比缺乏審美的想像力更可怕的了。 矯揉造作的東西是錯誤的想像,是主觀臆造的想像,所以容易缺少風趣。 語文學家完全依靠文字上流傳下來的東西。他有一種原稿作基礎,但原稿中出現真正的缺陷,比如造成意義欠缺的抄寫錯誤,以及一切可以在原稿上指出來的其他錯誤。這時出現第二抄本,第三抄本,彼此互相比較,逐漸使他看出流傳文字中可能和合理的部分。不錯,他更進一步,要求他的內在辨別力,不借助外在的輔助手段,而能夠逐步瞭解和敘述過去文章的一致。 因為對此需要特別機智,需要特別深入瞭解已故的作者,並要求某種程度的想像力,所以我們不能責怪語文學者,縱然他對於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作出判斷,而這判斷並不會常常使他成功。 詩人要依靠描寫。描寫的至高境界是和現實競賽,這就是說,描寫通過精神來賦以生氣,使其活靈活現地為每個人所認可。詩達到頂峰時顯得完全是外在的,它越是向內在縮回,就開始衰落了,那種只表現內在而不借一種外在的東西來體現的詩歌,或者不讓外在的東西通過內在來傳情的詩歌,兩者都是踏迸庸俗生活的最後階段。 雄辯術是依靠詩的一切優點,依靠詩的一切權利,它強佔詩為己有,而加以濫用,以圖達到市民生活中某些表面的、道德的或非道德的、暫時的利益。 文學是片斷的片斷:已經發生和說過的東西的極少部分被寫下來,而從這寫下來的東西中遺留下極少部分。 在天然的真實和偉大方面,拜倫爵士是個放縱而不討人歡喜的出類拔萃的人才,所以幾乎無人可以和他並肩。 所謂民歌的最根本的價值,就在於它們的題材直接取自大自然。有修養的詩人只要明白這個道理,也可以利用這種優點。 不過那種歌體在這方面總有如下的優點,就是自然的人比實際有學問的人更能懂得言簡意賅的道理。 對於初露才華的人閱讀莎士比亞是危險的:他迫使他們去模仿他,而他們卻自以為在創作。 除了親身經歷過歷史的人,沒有人可以判斷歷史。這對於各個民族都是一樣。德國人只在自己有了文學以後,才能夠判斷丈學。 只有對別人的好意感到高興,他才算得是真正地活著。 虔誠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以便通過十分純潔的心情寧靜而達到至高的文化修養。 因此要注意,凡是標榜虔誠為目標和目的的人,大多是偽君子。 「一個人到了老年,必須比年青時做更多的事。」履行義務常常好比在還債,人總是永遠覺得還不夠。 只有無情的人看得出缺點,所以為了看清缺點,也必須變得無情,但是不得超過必要的程度。最高的幸福就是彌補我們的缺點,糾正我們的錯誤。 如果你會讀,你就應該懂,如果你會寫,你就必須知道一點東西,如果你可以相信,你就應當理解,如果你有所追求,你就該去做,如果你只提要求,你不會達到目的,如果你有經驗,你就應當加以利用。 一個人只承認對他有用的人。我們承認君俟,因為在他的名號下,我們看見財產得到保護。我們期待他給我們防禦內外發生的討厭情形。 溪水對磨坊主人是友好的,對他有用,樂意傾瀉水車的輪子;要是它無所謂地穿過山谷流去,又予他何補呢! 誰滿足於純粹的經驗而照此行動,他就有足夠的真實知識。正在成長的孩子在這種意義上是聰明的。 理論就其本身而言,毫無用處,除非它使我們相信種種現象的互相聯繫。 一切抽象的東西通過應用而接近人的理智,於是人的理智通過行動和觀察就達到抽象。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