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儒勒·凡爾納 > 海底兩萬里 | 上頁 下頁 |
一 |
|
§第一部 §第一章 飛走的暗礁 人們一定還記得一八六六年海上發生的一件離奇的、神秘的、無法解釋的怪事。且不說當時哄動沿海居民和世界輿論的各種傳聞,這裡只說一般航海人員特別激動的心情。歐美的進出口商人、船長和船主、各國的海軍官佐以及這兩大洲的各國政府都非常注意這件事。 這事大體是這樣:不久以前,好些大船在海上碰見了一個「龐然大物」,一個很長的物體,形狀很像紡錘,有時發出磷光,它的體積比鯨魚大得多,行動起來也比鯨魚快得多。 關於這個東西的出現,許多航海日誌所記下的事實(如這個東西或這個生物的形狀,在它運動時的難以估計的速度,它轉移的驚人力量,它那種像是天生的特殊本領等等),大致是相同的。如果這東西是鯨魚類動物,那麼它的體積是大大超過了生物學家曾經加以分類的鯨魚。居維埃【法國著名動物學家和生物學家。】、拉塞拜德、杜梅裡、卡特法日【以上皆為法國生物學家。】,這些生物學家——除非看見過,也就是說,除非這些科學家本人的眼睛看見過——是不承認有這樣一種怪物存在的。 把多次觀察的結果折衷一下來看——一方面丟開那些過低的估計,即這個東西只有二百英呎長,同時也不接受過於誇張的言論,即它有一英哩寬三英哩長——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這個奇怪的生物,如果真是存在的話,它的體積是大大超過魚類學家所承認的體積的。 這東西既然存在,而事實本身又是不可否認的,那麼,由於人類好奇的心理,我們就不難理解這個怪物的出現會在全世界引起怎樣的騷動。至於說這是荒唐無稽之談,那是絕不會有人同意的。 因為,一八六六年七月二十日,加爾各答-布納希汽船公司的喜金孫總督號,在澳大利亞海岸東邊五英哩,碰見了這個遊動的巨大物體。巴克船長起初還以為這是沒有人知道的暗礁,他正要測定它的位置的時候,突然這個不可解釋的物體噴出兩道水柱,嘩的一聲射到空中一百五十英呎高。這麼說,除非這座暗礁上邊有間歇噴泉,不然的話,喜金孫總督號面前的東西,就是還沒有人知道的一種海中哺乳類動物,它還從鼻孔中噴出有氣泡的水柱呢。 同年七月二十三日,西印度-太平洋汽船公司的克利斯托巴爾哥郎號,在太平洋上也碰到這樣的事。喜金孫總督號看見這怪物以後三天,克利斯托巴爾哥郎號在相距七百里格【法文:Lieue;英文:League,約3.25至4.68公里不等。】的地方也看見了它,由此可知,這個奇特的鯨魚類動物能以驚人的速度從這一處轉移到另一處。 十五天以後,在離上面說的地點有兩千里格遠的地方,國營輪船公司的海爾維地亞號和皇家郵船公司的山農號,在美國和歐洲之間的大西洋海面上相遇的時候,在北緯四十二度十五分、西經六十度三十五分的地方,同時看到了這個大怪物。根據兩船同時觀察得到的結果,估計這只哺乳動物的長度至少有三百五十多英呎(約一百零六米),因為山農號和海爾維地亞號兩船連起來,都還比它短,兩船從頭至尾只有一百米長。可是,最長的鯨魚,像常常出沒于阿留申群島的久闌馬克島和翁居裡克島【這些島在北美西北,是近北冰洋一帶的群島。】附近海面的那些鯨魚,也只不過是五十六米,而比這再長的,從來就沒有過。 接連不斷地傳來的消息,橫渡大西洋的貝雷爾號所做的種種觀察,茵曼輪船公司的越提那號跟這個怪物的一次相碰,法國二級軍艦諾曼底號軍官們所寫的記錄,海軍高級參謀弗茲·詹姆斯在克利德爵士號上所做的很精密的測算,這一切在當時的確曾經哄動一時。在民族性比較浮躁的國家裡,大家都拿這件事作為談笑資料,但在嚴肅和踏實的國家裡,像英國、美國和德國就不同,它們對這事就非常關心。 在各大城市裡,這怪物變成了家喻戶曉的事件。咖啡館裡歌唱它,報刊上嘲笑它,舞臺上扮演它。謠言正好有了機會,從這怪物身上捏造出各種各樣的奇聞。在一些發行量不多的報刊上,出現了關於各種離奇的巨大動物的報導,從白鯨、北極海中可怕的「莫比·迪克」【白鯨記小說中的大白鯨。】一直到龐大的「克拉肯【傳說中挪威海裡的蛸魚類章魚科怪物。】」——這種怪魚的觸鬚可以纏住一隻載重五百噸的船而把它拖到海底下去——都應有盡有。 有些人甚至不惜引經據典,或者搬出古代的傳說如亞裡士多德和普利尼【古代羅馬學者。】的見解(他們承認這類怪物的存在):或者搬出彭土皮丹【十八世紀丹麥作家。】主教的挪威童話,保羅·埃紀德的記述,以及哈林頓的報告;這報告是不容懷疑的,他說,一八五七年,他在嘉斯第蘭號上看見過一種大蛇,那種蛇以前只在那立憲號【北極探險的船名。】到過的海面上才能看見。 於是,在學術團體裡和科學報刊中產生了相信者和懷疑者,這兩派人無休止地爭論著。「怪物問題」激動著人們。自以為懂科學的新聞記者和一向自以為多才的文人開起火來,他們在這次值得紀念的筆戰中花費了不少的墨水!甚至有幾個人還流了兩三滴血,因為有人把針對大海蛇的筆鋒移向一些態度傲慢的傢伙身上了。 在六個月當中,爭論繼續著。彼此有理,各執一詞。當時流行的小報都興致勃勃地刊登爭論的文章,它們不是攻擊巴西地理學院、柏林皇家科學院、不列顛學術聯合會或華盛頓斯密孫學院發表的權威論文,就是駁斥印度群島報、摩亞諾神父的宇宙雜誌、皮德曼的消息報裡面的討論和法國及其他各國大報刊的科學新聞。 這些多才的作家故意曲解反對派也常引證的林奈的一句話:「大自然不製造蠢東西。」懇求大家不要相信北海的大怪魚、大海蛇、「莫比·迪克」和瘋狂的海員們臆造出來的其它怪物的存在,不要因此而否定了大自然。最後,某一著名尖刻的諷刺報有一位最受歡迎的編輯先生草草了事地發表一篇文章,處理了這個怪物;他像夷包列提【古代希臘神話人物,他曾打死一個海怪。】那樣,在大家的笑聲中,給這佳物最後一次打擊、把它結果了。於是機智戰勝了科學。 在一八六七年頭幾個月裡,這個問題好像是入了土,不會再複生了。但就在這個時候,人們又聽說發生了一些新的事件。現在的問題並不是一個急待解決的科學問題,而是必須認真設法避免的一個危險。問題帶了完全不同的面貌。這個怪物變成了小島、岩石、暗礁,但它是會奔馳的、不可捉摸的、行動莫測的暗礁。 一八六七年三月五日,蒙特利奧航海公司的摩拉維安號夜間駛到北緯二十七度三十分、西經七十二度十五分的地方,船右舷撞上了一座岩石,可是,任何地圖也沒有記載過這一帶海面上有這座岩石。由於風力的助航和四百匹馬力的推動,船的速度達到每小時十三海浬。毫無疑問,如果不是船身質地優良,特別堅固,摩拉維安號被撞以後,一定要把它從加拿大載來的二百三十六名乘客一齊帶到海底去。 事故發生在早晨五點左右天剛破曉的時候。船上值班的海員們立即跑到船的後部;他們十分細心地觀察海面。除了有個六百多米寬的大漩渦——好像水面受過猛烈的衝擊——以外,他們什麼也沒有看見,只把事故發生的地點確切地記了下來。摩拉維安號繼續航行,似乎並沒有受到什麼損傷。它是撞上了暗礁呢,還是撞上了一隻沉沒的破船?當時沒有法子知道。後來到船塢檢查了船底,才發現一部分龍骨折斷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