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西奧多·德萊塞 > 美國悲劇 | 上頁 下頁
二四七


  「克萊德,所有這些話,都是對你說的。這些話是我靈機一動,想要跟你說一說,就象有人跟我在低聲耳語,攛掇我要這麼說似的。我不過是轉達直接跟你說的這些話的喉舌罷了。跟你自己的良心好好考慮考慮吧。從背陰處轉向光明吧。讓我們把這些苦難和憂鬱的鎖鏈砸爛,把這些陰影和黑暗驅散吧。你是犯過罪的。主能夠寬恕你,而且也已經寬恕了你。懺悔吧。快到創造世界、治理世界的主身邊去。他不會蔑視你的信念;他也不會不理會你的祈禱。要面向主——在你心裡——在這間牢房四壁以內——說:『主啊,幫助我。主啊,請聽我的祈禱。主啊,讓我的眼睛看見光明!』

  「你以為沒有上帝——他不會回答你吧?祈禱吧。在你患難的時候,只要向他請求——不是向我請求——也不是向別人請求。而是向他請求。祈禱吧。跟他說話。呼喚他。把真相告訴他,請求他幫助。如果你在心裡確實對過去做過的任何罪惡表示悔過的話,那末,你就會真的、真的聽到他,摸到他,如同此刻你的的確確在我面前一模一樣。他會拿起你的手。他會進入這間牢房,進入你的靈魂。你就會通過充滿你心靈的寧靜和光明來認識他。祈禱吧。如果你還需要我對你有所幫助——跟你一起祈禱——或是為你效勞——讓你在孤單寂寞之際消愁解悶——那你只要招呼一聲,給我個明信片就得了。我已經向你母親保證過,我一定盡力而為。反正我的通訊處,已留在典獄長那裡。」他頓住一會兒,語氣嚴肅而肯定——因為,直到現在,從克萊德的眼神裡看,只是好奇和驚訝,再也沒有露出其他的表情。

  這時,由於克萊德年輕、幾乎稚氣未脫的模樣兒,以及他母親和尼科爾森走後,他一直顯得孤苦無告的可憐相,麥克米倫便找補著說:「請記住,我隨時聽從吩咐。在錫拉丘茲,我有很多傳教工作要做,不過,我都樂意隨時撂一撂,只要我真的能給你更多幫助的話。」說到這裡,他側過身去,仿佛要走了。

  可是克萊德卻被他吸引住了——他那生氣勃勃、信心十足而又和善可親的態度——跟這裡緊張、可怕而又孤單的獄中生活大相徑庭,就沖麥克米倫後面高聲喊道:「啊,別就走呀。請您別走。承蒙您來看我,我很感謝您。我母親來信說過您也許會來的。您知道,這裡非常孤單寂寞。您剛才說的那些話,也許我還沒有好好想過,因為我覺得自己沒有犯罪,並不象有些人想像的那樣。不過,我心裡一直難過得很。不管哪一個人在這裡得到報應,當然,都苦得很。」克萊德露出悲傷、緊張的眼色。

  這時,麥克米倫才頭一次真的深受感動,就回答說:「克萊德,你不用傷心。一星期內我再來看你,因為現在我知道你是需要我的。我之所以要你祈禱,不是因為我認為你對羅伯達·奧爾登之死是有罪的。這個我不知道。你還沒有跟我說。什麼是你的罪孽、你的痛苦,只有你和上帝才知道。不過,我確實知道,你需要得到精神上的支持,而他是會給你的——啊,充分給你的。『耶和華又要給受欺壓的人作高臺;在患難的時候作高臺。』①」

  --------
  ①引自《聖經·舊約·詩篇》第9篇第9節。

  他粲然一笑,仿佛他真心喜歡克萊德似的。這一點克萊德也大吃一驚地感到了,便回答說,他覺得一時還沒有什麼好說的,只是請麥克米倫轉告母親,說他很好——如果可能的話,讓她不要為他太難過。他覺得她的來信非常悲傷。她對他太揪心了。再說,他自己也覺得這些天來挺不對勁——心情沉重而又焦躁。到了他這種處境,誰不會這樣呢?老實說,他要是通過祈禱果真得到精神上一點兒安寧,那他何樂不為呢?母親歷來是百般勸他祈禱,不過,直到目前為止,說起來怪難過,他硬是沒有聽從她的話。瞧他那神色顯得非常抑鬱、陰沉——監獄裡特有的那種灰白色,早已鐫刻在他臉上了。

  鄧肯牧師見到他那種可憐相非常感動,就回答說:「好吧,別傷心,克萊德。神恩和安寧一定會降臨到你的心靈。這是我深信無疑的。我看見了,你手頭有一本《聖經》。翻開《詩篇》,隨便哪一頁念念。第五十一篇、第九十一篇、第二十三篇。翻開《約翰福音》,從頭到尾全都念念——反復地念。要一面想,一面祈禱——想想你周圍所有這一切——月亮呀,星星呀,太陽呀,樹木呀,大海呀——還有你自己跳動的心,你的軀體和你的力量——再反躬自問:這一切都是誰創造的?又是從哪兒來的?要是你解釋不了,就再問問你自己:那創造了這一切(包括你也在內)的——不管他是誰,不管他到過哪裡,正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難道說就沒有足夠的力量、智慧和仁慈來幫助你——給予你正迫切需要的光明、安寧和開導嗎?只要問問你自己,是誰創造了眼前這個現實世界的。然後再問他——造物主——請他告訴你該怎麼做和做什麼。不要再懷疑了。反正有問必答。所以要日日夜夜問。低下頭來祈禱,期待。說實在的,他不會讓你失望的。這我知道,因為我自己心裡就得到過這種安寧。」

  他滿懷信心地瞅了一眼克萊德——隨後微微一笑走了。克萊德靠在牢房門口,不禁暗自納悶。造物主!他的造物主!

  世界的造物主!……有問必答——!

  殊不知他心裡依然象他早先蔑視宗教及其後果那樣——回憶起他父母經常那麼毫無結果地祈禱和傳道。難道說只是因為他象這裡別人一樣遭了難,心裡害怕了,現在就向宗教尋求慰籍嗎?他不希望這樣。不管怎麼說,反正不要象他們這樣。

  然而,不管怎麼說,鄧肯·麥克米倫牧師的心地和秉性——他那年輕有力、信心十足、令人矚目的軀體、面孔和眼睛,先是吸引了、繼而感動了克萊德,從來沒有一個傳教士或是牧師給他留下過那麼深刻的印象。這個人的信仰,先是使他發生了興趣,然後把他吸引住了,乃至於入了迷——也不知道對這個人堅定的信念,他能不能立刻相信,還是壓根兒不會相信。

  第三十二章

  要是在一年半以前,類似麥克米倫牧師這麼一個人及其堅定的信仰和精神力量,未必會對克萊德有任何觸動(因為他自幼起早已耳濡目染過這類事了),可在此時此地對他的影響就迥然不同了。現在他羈於鐵窗,與世隔絕,而且死牢裡生活上管制甚嚴,不得不從個人沉思默想之中尋求安慰或解脫。克萊德有如遭受同樣厄運的人一樣,只好一門心思去想想自己的過去、現在或是將來。可是一想到過去,太痛苦了。如同烈火炙烤。而現在(他眼前的遭際),還有令人髮指的將來——萬一上訴被駁回,最心寒的事勢必發生。反正現在和將來他都清醒地意識到同樣可怕。

  隨之而來不可避免地如同神志清醒的人備受折磨那樣,為了逃避自己害怕的、或者憎恨的,但又知道躲不了的事,偏偏要到希望中——或者至少也是幻想中去聊以自慰。但克萊德所希望和幻想的又是什麼呢?由於尼科爾森出了那個新主意,他唯一能指望的就是複審——果能如此,並且假定說他能無罪獲釋的話,那他就不妨跑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到澳大利亞——或是到非洲去——或是到墨西哥去——或是到任何類似地方去,在那裡,另換一個名字——拋掉跟上流社會優越生活有關的舊關係和虛榮心(不久前這些還使他那樣入迷),也許多少能安分守己地開始過新生活。不過話又說回來,在這條尚存一線希望的幻想之路上,當然,還存在著死亡的影子:上訴法院拒絕複審。為什麼不會拒絕呢——因為已由布裡奇伯格陪審團判決過了。於是——有如他夢裡見過前面有一堆凶蛇,自己剛扭回頭去不看,卻又撞見了長著兩隻猗角的犀牛沖他而來——橫在他眼前的,還有隔壁房間裡那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東西——那張電椅!那張電椅!上面的帶子,還有那讓監獄裡燈光照例發暗的電源。一想到有朝一日,萬一會跨進隔壁房間,對他來說該有多麼難受。不過,要是他上訴的請求被駁回呢!不!他再也不願想這件事了。

  不過,拋開這件事,還有什麼別的好想呢?這個問題一直在折磨著克萊德,直至鄧肯·麥克米倫牧師來到,要他直接向萬物的創造主懇求,(據牧師堅稱)這樣是肯定會有效果的。

  瞧,鄧肯牧師解決問題的辦法多麼簡單!

  「上帝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①他硬是援引了保羅的話。後來,他又援引了《哥林多書》、《加拉太書》、《以弗所書》②裡的話,說只要克萊德能照他的吩咐不斷祈禱,那末,克萊德要體味和喜愛那「高過所有大智大慧的平安」,該有多麼容易。這種平安跟他同在,就在他周圍。他只要去尋找,承認自己心中的慘痛過錯,表示悔恨就得了。「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給他蛇呢。」③他就是那樣以拳拳之心援引了《聖經》裡的話。

  --------
  ①引自《聖經·新約·腓立比書》第4章第7節。
  ②以上諸篇均見《聖經·新約》。
  ③引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第7章第7至10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