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茨威格 > 情感的迷惘 | 上頁 下頁


  從外面看,沒有什麼東西暴露出怨怒或緊張,只是內心越來越疏遠。在他們偶爾的交談中的問話和回答都好像晴艇點水,絕不是心領神會,意念相通,吃飯時,即使是跟我交談,他的話也是那麼乾巴巴的。有時候,只要我們不重新回到工作的話題上,交談就會凍結成一大塊沉默的堅冰,最終也沒人敢去打破它,這種冰冷的負擔往往幾個小時地壓在我的心靈上。

  最讓我驚奇的是,他總是形只影單。這個開朗的、極有號召力的人沒有一個朋友,只有他的學生與他交往,給他慰藉。和大學的同事之間除了出於禮貌的交往沒有任何聯繫,社交活動他從不參加;他經常整天不在家,但也不是去別處,只是去二十步開外的大學。所有的東西他都理在心裡,既不向別人吐露,也不訴諸文字。現在我明白,他在學生圈裡的講話為什麼那麼滔滔不絕了:那時候心直口快的性格從整日的淤塞中爆發出來,所有他沉默地理在心裡的思想呼嘯著沖出沉默的圍欄,桀驁不馴地,就像騎手恰如其分地稱之為「馬廄大火」的烈馬一樣,沖進話語的競技場中。

  在家他很少說話,對他的妻子說得最少。即使我這個不請世事的年輕小夥子也戰戰兢兢,幾乎羞愧難當地、驚奇地發現,兩人之間飄著一個陰影,一個飄動著的、總在眼前的陰影,這個陰影是用摸不著的材料製成的,但足以把一個人跟另一個完全隔絕開來,我第一次意識到,一個婚姻對外隱藏著多少秘密啊。就好像門檻上畫了一個五角星一樣,他的妻子沒有得到特意的邀請絕不敢踏進他的房間,這就表明了她與他精神世界的完全的隔絕。我的老師從不肯當著她的面談及他的計劃和工作,她一進來,他馬上中斷激越的談話,這種態度真是讓我難堪。他甚至都不想禮貌地掩飾一下對她的侮辱和明顯的輕蔑。他明確地拒絕她的參與——她卻好像不曾察覺這種侮辱,或者是已經習慣了。

  她男孩子似的臉上帶著傲慢的表情,輕盈靈巧地在樓梯上飄上飄下,總有滿手的活兒要做,又總有空閒,去看戲,不錯過任何體育活動—一而對書,對家庭,對所有封閉的、安靜的、需要深思熟慮的東西,這個大約三十五歲的女人沒有絲毫興趣。她總是哼著歌,愛笑,總喜歡進行尖銳的對話;能在跳舞、游泳、奔跑或任何激烈的活動中舒展她的四肢,她才覺得舒服;她從不嚴肅地跟我交談,總是把我當成一個半大孩子戲弄,最多把我當成大膽角力的對手。她的這種輕盈明朗的態度和我的老師陰鬱的、內向的、只有思想才能使之振奮的生活方式形成極其強烈的對比,我總是帶著新的驚詫自問,當時是什麼東西使這兩個完全不同的天性結合在一起的。

  當然,只是這種奇怪的對比激勵著我,當我撇開繁重的工作,跟她交談時,就好像一頂壓人的頭盔從我的頭頂拿掉了;所有的東西又擺脫了沉醉、激動,歸位到清晰、明澈的塵世裡。生活明快、隨和的一面和我在他身邊由於緊張忘掉的東西頑皮地要求它們的權利,大笑使我舒服地卸掉了思想的重負。她和我之間建立起了一種孩子式的夥伴關係;正是因為我們總是一起閒聊,或一起去看戲,我們在一起的時候就很輕鬆。只有一個東西尷尬地打斷我們無憂無慮的談話,每次都讓我迷惑,那就是提到他的名字,這時她總是用一個敏感的沉默抵禦我帶著疑問的好奇心,或者,當我越說越激動時,向我投以詭異的微笑。她始終守口如瓶,她以不同的方式,但同樣堅定的態度把他置於她的生活之外,就像他把她置於他的生活之外一樣。但在同一個緘默的屋頂下,兩人已經生活了十五年。

  這個秘密越是難以窺破,我急不可耐的心情就越是受到更大的誘惑。它就像一個影子,一塊面紗,我感到它隨著每句話的話音而擺動;好多次我以為已經抓住了這幅讓人迷惑的織物,它卻又溜掉了,一會兒卻又來撩撥我,但沒有一次是摸得到的話,抓得住的形式。對一個年輕人來說,沒有比胡亂猜測這種讓人絞盡腦汁的遊戲更讓人頭疼,更讓人清醒了;懶洋洋地四處遊蕩的想像力,突然有了捕獵的對象,被我身上新出現的跟蹤追擊的欲望刺激得無比活躍。在那些日子裡,一種全新的感官在我這個一直措懂的年輕人身上生長起來,那是一片有聽覺的、極薄的薄膜,捕獲辨別著每一個聲調,是一道充滿了不信任的、尖銳的、像豬八一樣搜尋著的目光,是一個像獵狗一樣嗅來嗅去、在黑暗中四處挖掘的好奇心—一神經緊張得發痛,總是為獲得一種猜測而激動,卻從未最終得到清晰的感覺。

  但我現在並不想責備我的俯首帖耳的好奇心,它是純潔的。讓我的一切感官如此興奮的,不是那種一個處在劣勢的人喜歡陰險地用在比他優越的人身上的那種淫邪的好奇心—一正好相反,它來自暗中的恐懼,是一種無助他猶豫著的同情,這種同情帶著隱約的不安,感到這個沉默的人身上的痛苦。

  我越走近他的生活,就越明顯地感到,我的老師那親切的面龐上籠罩著的、變幻不定的陰影壓迫著我,那種因為被高貴地克制著而顯得高貴的憂鬱,永遠不會降低身分,變成惱怒的不快或疏忽大意的怒火;如果說在初次見面時,他那語言的耀眼的光彩吸引了我這個陌生人,那麼現在,他的沉默不語的額頭上飄浮著的愁雲,卻給我這個已經熟識了的人以更深的觸動。沒有什麼能像這種堅強的憂鬱那樣有力地打動一個年輕人的思想:

  米開朗淇羅俯視著自己內心深淵的思想,貝多芬痛苦地繃緊的嘴,這些悲天憫人的臉譜比莫紮特銀色的旋律,比達·芬奇的人物周圍明亮的光線更能強烈地打動一個尚未定形的人。青春本身就是美,它無須神化:帶著過剩的生命活力,它總要尋愁覓恨,樂意讓悲愁甜美地吮吸它的未清世事的血,還有所有年輕人那永遠不變的冒險精神和他們對每個精神上的痛苦表現出的關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