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車爾尼雪夫斯基 > 藝術與現實的美學關係 | 上頁 下頁
十七


  二、「因為自然中的美不是有意產生的,美在現實中就很少見到。」但即令真是這樣,這種稀少也只是對我們的美感說來深堪惋惜,卻毫不減損這少數現象和物體的美。鴿蛋大小的鑽石難得看到;鑽石愛好者盡可正當地嘆惜這個事實,但他們還是一致公認這些稀有的鑽石是美的。一味埋怨現實中美的稀少,並不完全正確;現實中的美決不像德國美學家所說的那樣稀少,至少這一點是無可懷疑的。美的和雄偉的風景非常之多,這種風景隨處可見的地域並不少,——作為例子,不必舉瑞士、阿爾卑斯山、意大利,舉出芬蘭、克裡米亞、德聶泊河岸,甚至伏爾加[中游]河岸就行了。人生中雄偉的事物不會接連地遇到;但人自己是否願意時常遇到,也還是疑問:生活中的偉大瞬間代價太高,消磨人太甚;誰要希望尋找這些偉大瞬間,並且能夠承受它們對心靈的影響,那末,他到處都可以找到機會來發揮崇高的情感:勇敢、自我犧牲、與禍害罪惡作高尚鬥爭之路永不絕於任何人。而且,總是到處有成百成千的人,他們整個一生就是崇高的情感和行為的連續。人生中美麗動人的瞬間也總是到處都有。無論如何,人不能抱怨那種瞬間的稀少,因為他的生活充滿美和偉大事物到什麼程度,全以他自己為轉移。生活只有在平淡無味的人看來才是空虛而平淡無味的,那些人空談情感和要求,實際上卻除了想要裝腔作勢以外,再不能懷抱任何特別的情感和要求。最後,我們必得說明一下什麼是特別地叫做美的,並且看看女性美稀少到什麼程度的問題。但是,這對於我們這篇抽象的論文也許不太合適,因此,我們只想說:「幾乎所有青春年少的女子在大多數人看來都是美人,由此就可證明與其說美是稀少的,毋寧說大多數人缺少美感的鑒別力。美貌的人決不比好人或聰明人等等來得少。

  那末如何解釋拉菲爾抱怨在意大利,那典型的美的故國缺少美人這個事實呢?很簡單:他尋求的是最美的女人,而最美的女人,自然,全世界只有一個,——那到哪裡去找她呢?凡頭等的東西總是為數甚少,原因很簡單:一有了許多,我們一定又要將它們分為幾等,只把其中的兩三個稱為頭等;其餘的便都是次等。

  一般地,我們可以這樣說:「現實中的美很稀少」這個思想是「十分」與「最」兩個概念混淆的結果:十分大的河流是有許多的,其中最大的卻當然只能有一條;偉大的統帥是有許多的,而世界上最偉大的統帥卻只是其中的某一個。[美學論著的作者用流行學派的調子議論說:倘若有或者可能有那麼個東西比我眼前的東西更高級,那末我們眼前的東西便是低級的;可是人們並沒有這樣感覺到;我們明知道亞馬孫河比伏爾加河更大,但還是認為伏爾加河是一條大河。這些作者所信奉的哲學體系說]:假如一個東西比別一個東西優越,那末,第一個東西的優越性便是第二個東西的缺點;完全不是這樣;實際上,缺點是一個「原級」,決非由於其他東西比它優越才形成的。一條在某些地方只有一尺深的河之所以被認為是淺河,不是因為別的河比它深得多;不用任何比較,它本身就是一條淺河,因為它不便於航行。一條三十尺深的運河,在實際生活中不算淺,因為它完全便於航行;沒有一個人會說它淺,雖則每個人都知道多維爾海峽比它深得多。抽象的數學的比較不是現實生活的觀點。我們假定《奧賽羅》比《馬克白》偉大或《馬克白》比《奧賽羅》偉大,——但是不論何者優越,兩個悲劇仍然都是美的。《奧賽羅》的優點不能算作《馬克白》的缺點,反之亦然。這就是我們對於藝術作品的看法。假如我們也這樣來觀察現實中的美的現象,那末我們常常不得不承認,一件事物的美可以是無懈可擊的,雖然別的事物也許比它更美些。的確,有誰認為意大利的大自然不美呢,雖然安的列斯群島和東印度群島的大自然要美得更多?只有從這樣的觀點出發,美學才能斷定說,在現實世界中美是稀有的現象,而這種觀點並沒有在人的真實感情和判斷中得到證實。

  --------
  多維爾海峽;英、法兩國之間的海峽。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