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巴爾札克 > 莫黛斯特·米尼翁 | 上頁 下頁 |
四 |
|
她把花瓣繡滿,心裡十分愉快,她的面龐也流露出全部快樂的神情。矮子比查坐在女東家和哥本海姆之間,強忍住眼淚,心裡在琢磨用什麼辦法能到莫黛斯特身邊去,好悄悄往她耳邊送上兩句出主意的話。拉圖奈爾夫人使出她那虔誠教徒的鬼心眼,選擇了米尼翁夫人前面的座位,已經將莫黛斯特和其他人隔開。米尼翁夫人雙目失明,默默無語,顯得比平時還要蒼白。這就足以說明,莫黛斯特將要接受的考驗,她是知道的。說不定在最後一分鐘,她還在責怪設這種圈套,可是又覺得這確有必要。因此她一言不發。她內心在哭泣。埃克絮佩是這個圈套的扳機,他對劇本完全無知,給他一個角色演演,完全出於偶然。哥本海姆出於他的性格,仍然是無憂無慮的樣子,和莫黛斯特表現出的無憂無慮不相上下。對於一個深知其中奧妙的旁觀者,這種有的人完全無知,有的人極為專注、心怦怦直跳所構成的強烈對比,真是精彩極了。 如今小說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善於安排這種效果,他們當然有權這麼做。自然一向敢於勝過小說家。這裡所說的自然,諸位將會看到,是指社會這個自然界。這是大自然中的一種自然,它喜歡將故事創造得比小說更富有情趣,正如湍急奔騰的流水勾畫出的奇特圖景,畫家們怎麼樣也無法表現出來,其部署和雕刻石塊的功夫,足以使雕塑家和建築師拍手稱奇一般。這時是晚上八點鐘。在這個季節,落日只剩下最後的餘暉了。這天晚上,天空萬里無雲,溫暖的空氣撫摩著大地,花朵吐露著芬芳,歸去的遊人腳下黃沙窸窣作響,聽得真真切切。大海象一面偌大的明鏡閃閃發光。海風輕微,儘管窗扇半開,牌桌上燃著的蠟燭火焰仍很平穩。這些人審視著這位少女,象畫家面對著皮蒂大廈內的名畫之一《瑪德萊娜·多尼》①那樣專注。這間客廳,這個夜晚,這套住宅,對於這位少女的肖像畫,是多麼合適的背景!莫黛斯特這朵與卡圖盧斯②的鮮花一樣不見天日的鮮花,值得這麼百般防範麼? ①皮蒂大廈最初為佛羅倫薩望族皮蒂家族十五世紀所建,現為皮蒂美術館,藏有十五到十八世紀的繪畫。《瑪德萊娜多尼》為拉斐爾一八〇五年所作名畫。 ②卡圖盧斯(約公元前84—54),拉丁詩人,以情詩著稱,其中有「花園籬下角落中,有一朵花兒誕生」之句,巴爾札克取的大概就是這個形象。 ……諸位已經熟悉了鳥籠子,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只小鳥。 莫黛斯特當時二十歲,窈窕輕盈,就象英國素描畫家為《美女圖》所創作的美女。與她母親往日一樣,她嬌豔欲滴。 這種風韻在法國不大能為人所理解,我們稱之為「多愁善感」。然而在德國女子身上,那正是胸中的優美詩情已充溢到外貌上的表現,傻女子表現為撒癡撒嬌,有頭腦的少女則表現為種種絕妙非凡的姿態。大概是為了紀念夏娃吧,有一種女人,號稱金髮仙子。莫黛斯特淡談的金髮美麗超群,亦屬金髮仙子之列。她的肌膚光滑如緞,酷似絹紙貼在皮肉上,冬季嚴寒時瑟瑟發抖,眼神的陽光又使它放出異彩,使你恨不得用手去觸摸一下。她的頭髮如禿鸛羽毛①一樣輕盈,卷成英國式環形。頭髮下面隆起的前額,是那樣端正完美,簡直像是圓規劃出來的;那額頭雖然由於思考問題而閃閃發光,卻仍然恬靜、安詳,簡直到了沉著的地步。何時、何地你能見到更優美和諧、如此明淨開朗的前額呢?它如同一顆珍珠,仿佛具有光澤。她的眼睛,藍中透灰,如同孩童的眼睛那樣清澈,透出全部的聰穎和天真無邪。她的眉毛好似中國臉譜用彩筆一一勾出的那樣,栽在那裡,微微顯出眉弓來,與前額渾然一體。眼睛周圍、眼角上、鬢角邊,藍色的毛細血管間呈現珍珠的色調,這是皮膚白皙的人獨具的特色。這一切更突出了她心靈的純真。她的面龐,是拉斐爾筆下聖母馬利亞那種橢圓形面孔,特徵是雙頰顏色純潔適中,與孟加拉玫瑰一樣柔和。透光的眼皮上,長長的睫毛給面龐投下一抹暗影,暗中卻又透著明。她那此刻側著的脖頸,頎長,呈乳白色,使人不由得想起列奧納多·達芬奇②喜歡用的不可捉摸的線條。幾點雀斑,有如十八世紀婦女貼在臉上的假痣,說明莫黛斯特的的確確是大地的女兒,而不是意大利天使畫派夢寐以求的那種造物。她的嘴唇,細膩而豐滿,又有些嘲弄人的神氣,對異性頗有吸引力。她的腰肢靈活,卻不過分纖細,不會叫人為生兒育女而擔心,也不象有些少女的腰身全靠緊身衣病態的束縛而得來。如此優雅的曲線美,有如一株迎風搖曳的小白楊,細布、鋼鐵和束帶能夠使之更加完美,卻無法創造出這種美來。珠灰色的長連衫裙,鑲著櫻桃紅的邊飾,無邪地勾勒出上身的輪廓。一件無袖胸衣,蓋住還有些瘦削的肩膀,只讓人看見脖頸與肩膀相接處初始的豐滿。希臘式的鼻子,端正細膩,鼻樑與面頰連接處顯得棱角分明,粉紅的鼻孔,散發出難以名狀的莊重氣息。為近乎神秘的色彩所籠罩的額頭,其詩意險些被嘴上肉感的表情掃除一空。天真純樸之氣與清醒的嘲諷,爭奪著眼珠那深邃而又變化莫測的天地。看到這張集撲朔迷離與聰穎於一處的面龐,一個善於觀察的人說不定會想到,這位少女,任何聲音都會喚醒她警覺、靈敏的耳朵,她的鼻子尋覓著藍色的理想之花的芬芳,她大概是每天日出前後展開的詩情畫意與白天的勞作之間、異想天開與現實之間搏鬥的戰場。莫黛斯特是個好奇而又知羞恥的姑娘,她知命明理,貞潔自守。與其說她是拉斐爾的童貞女,不如說是西班牙的童貞女更為貼切。 ①法國婦女用禿鸛羽毛裝飾帽子,當時非常流行。 ②達芬奇,見本卷正文第21頁注①。 聽見杜梅對埃克絮佩說:「你來一下,小夥子!」莫黛斯特抬起頭來。後來,看見這兩個人在客廳一個角落裡談話,她以為大概是委託埃克絮佩到巴黎辦什麼事。她看看環繞著她的各位朋友,似乎對他們一個個默默無語感到十分驚訝。她指指牌桌,非常自然地叫了起來:「咦,你們怎麼不打牌呀?」 那張牌桌,高大的拉圖奈爾夫人管它叫「祭壇」。 「對,打牌打牌!」杜梅剛剛將小夥子埃克絮佩打發走,此時也接口說道。 「你坐那兒,比查,」拉圖奈爾夫人說道,用整個桌子將首席文書與米尼翁夫人及其女兒隔開。 「你,上這兒來!……」杜梅對他妻子說,命令她坐在自己身邊。 杜梅夫人是一位嬌小可愛的美國女子,三十六歲。她悄悄地擦掉眼淚:她非常疼愛莫黛斯特,此時以為大禍就要臨頭了。 「你們今天晚上都不快活,」莫黛斯特說道。 「我們玩牌嘛!」哥本海姆答道,一面將手中的牌排開。 且不說這種情形該是多麼有趣,如果我們解釋一下在莫黛斯特問題上杜梅所處的地位,這種情形就更加有趣了。下面這段介紹,倘若過於簡短而枯燥無味,還請各位見諒,因為筆者希望儘快將這一場面描寫完畢,而敘述一下統轄整個故事情節的內容提要又是勢在必行的。 杜梅(本名安訥-弗朗索瓦-貝爾納)生於瓦訥,一七九九年作為一名士兵參加遠征意大利大軍。他的父親曾任革命法庭庭長,以富有魄力著稱。熱月九日①以後,這個兇狠的律師上了斷頭臺。 ①熱月,法蘭西共和曆的第十一月,相當於公曆七月十九日、二十日至八月十七、十八日。一七九四年熱月九日,資產階級右派發動政變,推翻了雅各賓黨的專政,稱熱月政變。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