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性趣探密 | 上頁 下頁
二八


  第六章 薄種廣收

  ——女性絕經期的進化

  多數野生動物到死或者直到死前一段時間都保持著生育能力。人類男性也是這樣。儘管某些男人由於不同原因在不同年齡喪失生育能力或者生育能力衰退,但男性並不會在某個特定的年齡段普遍遭遇生育能力的徹底終結。世界上有據可查的例子不勝枚舉,老年男性(包括一個94歲的老人)仍能生育孩子。

  但是,人類的女性在40歲左右就會進入一段生育能力急劇衰減的時期,並且在大約10年後,就會徹底喪失生育能力。儘管有些婦女到44或45歲時仍有規則的月經週期,但是女性在50歲以後受孕的例子極為罕見,直到最近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激素療法和人工授精的運用才使這種情況有所改變。例如,美國的哈特派(Hutterite)是一個嚴格的宗教群體,信徒們營養狀況良好,反對避孕,他們中女性生育的頻率正如人類生物潛能所能達到的那樣快,平均間隔2年生育一次,平均一生會生育11個孩子。但即使是哈特派,女性在49歲以後也停止了生育。

  對於普通女性來說,絕經期是人生中無可回避的一個事實,儘管它常帶給人們老之將至的痛苦的預感。但女性的絕經期之于進化生物學家,則是動物世界中的一種突變,是一個值得深究的矛盾。自然選擇的實質就是不斷地強化基因中的某些特徵,而這些特徵必須能增加攜帶這些基因的後代的數目。然而,自然選擇怎麼能令一個物種中的每一個雌性成員都攜帶著扼殺其生育更多後代的能力的基因呢?一切生物特徵,包括女性絕經期的年齡段,都是由遺傳變異決定的。但即使由於某種原因,女性的絕經期似乎變成不可避免了,可為什麼絕經期開始的年齡不能逐漸後移以致於再次消失呢?這樣,那些絕經期較晚出現的女性就能生育更多的後代了。

  於是,進化生物學家將女性的絕經期看作人類性習慣中最怪異的幾個特徵之一。而且我還想說,除了人類發達的大腦和直立行走的姿勢(每一本人類進化史的教科書都強調這兩點),以及人類隱蔽的排卵期、對性快樂的偏好(這兩點教科書較少關注)之外,女性的絕經期也是最重要的特徵之一。這些特徵使我們成為獨特的人——一種比猿更進一步,和猿有著質的區別的動物。

  許多生物學家對我的上述觀點仍然心存疑慮。他們辯稱,女性的絕經期並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對此無需深入討論。歸納起來,共有三類不同意見:

  首先,部分生物學家將女性的絕經期視作人類近來預期壽命不斷增長的時代產物,這一增長並非僅僅始於上一世紀的公眾保健措施,而很可能始於1萬年前農業的興起,更有可能是從過去4萬年中由於進化的變化導致人類生存技能的進步開始的。據此,在人類幾百萬年的進化史上的多數時期,絕經期絕不可能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情,因為推測那時無論男女,幾乎無人能活過40歲。於是理所當然,女性被安排在40歲時終結生育特徵,因為在此以後已經沒有活著繼續生育的可能了。由於相對于人類漫長的進化史,人類壽命的增長僅僅是最近才發生的事,所以女性的生育特徵得到調整仍須假以時日。這是一種不同意見。

  可是,上述觀點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男性的生育特徵以及男女兩性的其他每一種生物功能,多數人在40歲以後的幾十年間仍然運作良好。你或許因此不得不假定其他每一種生物功能都能很快調整以適應人類壽命的增長,但你仍然沒能解釋為什麼女性的絕經期是唯一不能同樣做出調整的特徵。早期人類鮮有女性活到絕經年齡這一推斷是建立在考古學的基礎上,也就是說,通過研究遠古的人類骨骼,估計他(她)死亡的年齡。這些估計又是以一些尚未被證實的、難以置信的假設為前提,例如這些被發現的骨骼代表著一個完整的古人類群體中的一個標準樣本,或者確實能精確地測定這些古人類骨骼的年齡。儘管考古學家確有區分10歲兒童和25歲成人骨骼的能力,但是聲稱他們具有區分40歲和55歲古人類骨骼的能力,這一點尚未能得到證實。你也很難將古人的骨骼與現代人的骨路相比較來進行推理,因為不同的生活方式、食物和疾病必定會對兩者的骨齡產生很大影響。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