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戰爭論 | 上頁 下頁 |
二三三 |
|
奧地利在尼德蘭雖然可以防禦它的比利時各省,而且還可以去佔領法屬弗郎德勒(如果它需要的話),但是,這些利益在當時並不是主要的。考尼茨侯爵死後,奧地利大臣土古特為了要集中兵力而完全放棄了尼德蘭。的確,奧地利人到弗郎德勒比到阿爾薩斯差不多要遠一倍,在兵力受到嚴格限制,一切都要靠現金維持的時代,他這樣做決不是一件無關重要的小事情。但是,土古特大臣顯然還抱有另外的意圖,他想把尼德蘭置於危急的境地,從而迫使同尼德蘭和下萊茵地區的防禦利害攸關的國家(如荷蘭、英國和普魯士等)作出更大的努力。然而他失算了,因為當時的普魯土政府是絕對不會上當的。不管怎麼說,這件事情的過程始終表明了政治上的利益對戰爭進程所起的影響。 普魯土在阿爾薩斯沒有什麼要防禦的,也沒有什麼要奪取的。1792年,普軍曾經在騎士精神的驅使下經過洛林向香檳進軍,但是,當形勢對這次進軍不利時,普魯士繼續作戰的興趣就只剩下一半了。如果普軍是在尼德蘭,它們同荷蘭是有直接聯繫的,它們幾乎可以把荷蘭看作是自己的國土,因為普魯土曾經在1787年征服過荷蘭回。普軍在尼德蘭就可以掩護下萊茵地區,從而也就掩護了普魯士王國最靠近戰區的那部分國土。同時,普魯士在這裡就可以得到英國的資助,它們之間的同盟關係就可以比較鞏固,就不致那麼容易地變成普魯土政府的詭計(象普魯士政府後來實際上做的那樣)。 因此,如果奧軍主力配置在上萊茵地區,普軍的全部兵力配置在尼德蘭,而奧軍在尼德蘭只留下一個普通的軍,那就可能得到好得多的效果。在1814年,假如用巴爾克來將軍代替敢作敢為的布留赫爾來統率西里西亞軍團,而讓布留赫爾留在主軍中受施瓦爾岑堡的指揮,那麼,這一戰局也許就徹底失敗了。 在七年戰爭中,如果敢作敢為的勞東的戰區不是在普魯士王國最堅固的地區西里西亞,而是在帝國軍隊的地區內,那麼,整個戰爭的情況也許就完全不同了202。為了進一步認識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把下列幾種不同的情況根據其特點予以區別開。 第一種情況是,其他國家同我們共同作戰不僅是由於同我們有同盟關係,而且也是為了它們自己的利益。 第二種情況是,盟國的軍隊前來作戰是為了援助我們。 第三種情況是,將帥的個人特點不同。 在前兩種情況下,可能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是象1813年和1814年那樣,把各國軍隊完全混合起來,使各個軍團都是各國的軍隊混合編成的好呢,還是盡可能讓各國的軍隊各自分開,讓它們比較獨立地行動好呢? 很明顯,第一種方法最為有利,但是這必須有一定的友好關係和共同利益作前提,而具備這種前提條件的情況是很少的。在各國軍隊完全混合起來的情況下,各國政府的利益就很難區分開來,指揮官自私的想法所起的有害影響就只能表現在次一級指揮官的身上,因而只表現在戰術範圍,而且就是在戰術範圍,也不象在各國軍隊完全分開時那樣可以不受懲罰地、自由地表現出來。當各國軍隊完全分開時,這種有害影響就牽涉到戰略範圍,因而能夠起重大的作用。但是,正如我們說過的,要採用第一種方法,各國政府必須具有罕見的犧牲精神。在1813年,緊迫的情況迫使各國政府採用了這種方法,當時,軍隊最多並對局勢的好轉貢獻最大的俄國皇帝在沒有虛榮心的驅使下讓俄國軍隊獨立作戰,而是把他們交給普魯士和奧地利的司令官指揮,這是應該大加讚揚的。 如果各國軍隊不可能這樣聯合起來,那麼,各國軍隊完全分開當然比半分半合好一些。最糟糕的是不同國家的兩個獨立的司令官在同一個戰場上,例如在七年戰爭中,俄軍、奧軍和帝國軍隊的情形就經常是這樣。在各國軍隊完全分開的情況下,必須完成的任務就可以完全分開,於是各國軍隊承擔著各自的任務,在形勢逼迫下就會進行更多的活動。如果分開的各國軍隊聯繫較密切,甚至是在一個戰區內,那麼,情況就不是這樣了,一支軍隊不好的打算就會使另一支軍隊的力量癱瘓。 在上述三種情況中的第一種情況下,各國軍隊要完全分開是不會有什麼困難的,因為每個國家本身的利益通常就已經為本國軍隊規定了不同的目標。在第二種情況下,前來支援的軍隊可能沒有自己的目標,它通常可以完全處於從屬地位(如果前來支援的軍隊的兵力適於這樣做的話),奧軍在1815年戰局末期和普軍在1807年戰局中就是這樣。 至於將帥個人特點的問題,就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了。 但是,我們不能不提出一點總的意見,從屬部隊的指揮官不要任命最小心謹慎的人來擔任(通常很容易這樣做),而要派最敢作敢為的人來擔任。因為我們曾經指出過,在軍隊分開行動時要想取得戰略上的成果,最重要的莫過於每個部分都積極行動,充分發揮自己的力量的作用,只有這樣,某一地點發生的錯誤才可以被其他地點取得的成果所抵銷。只有指揮官是行動迅速和敢作敢為的人物,他的意志和內心的欲望能驅使他前進時,各個部分才能充分活動起來,僅僅是客觀地、冷靜地考慮行動的必然性的人,是很難使他指揮的那部分軍隊充分活動起來的。 最後還要指出,在使用軍隊和將帥時,只要情況許可,就應該使他們的任務和地形情況同他們的特點結合起來。 常備軍、良好的部隊、大量的騎兵、謹慎和明智的年老指揮官應該用在開闊地上;民兵、民眾武裝、用亡命之徒臨時組織起來的武裝、敢作敢為的年青指揮官應該用在森林地、山地和隘路上;前來支援的軍隊應該用在它們所喜歡的富庶地區。 到此為止,我們已經從總的方面談了戰爭計劃,在本章中專門談了以打垮敵人為目標的戰爭計劃,在所有這一切論述中我們想特別強調戰爭計劃的目標,然後再指出使用手段和方法時應遵循的原則。我們想通過這樣的論述使讀者清楚地知道在這樣的戰爭中應該追求什麼和應該做什麼。我們想強調必然的和普遍的東西,也給特殊的和偶然的東西留下了活動餘地,但是,不去考慮那些任意的、沒有根據的、不嚴肅的、幻想的、或詭辯的東西。如果我們達到了這個目的,那麼我們就認為已經完成了我們的任務。 誰要是因為我們沒有談到迂回江河、利用制高點控制山地、避開堅固陣地和尋找國土的鎖鑰等問題而感到非常奇怪,他就是還沒有理解我們,而且,在我們看來,他還沒有從大的方面來理解戰爭。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