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戰爭論 | 上頁 下頁
二二五


  第八章 有限目標的防禦戰

  防禦戰的最終目標,正如我們以前已經說過的那樣,決不能是絕對消極的。即使力量最弱的防禦者,也必然會擁有可以影響敵人和威脅敵人的某種手段。

  我們可以說,這種目標就是疲憊敵人。既然敵人追求的是積極的目標,那麼他的任何一個沒有成功的行動即使除了兵力損失以外沒有帶來其他後果,也可以算是一種後退。而被進攻的一方所遭到的損失卻不是無謂的犧牲,因為他的目標就是據守,而這個目標已經達到了。這樣一來,人們似乎就可以說,防禦者的積極目標就是單純的據守;假如人們能夠肯定,進攻者在經過一定次數徒勞無益的嘗試之後必然會感到疲憊而放棄進攻,那麼,這種看法也許是對的。然而,進攻者這樣做的必然性是不存在的。只要看一下兵力消耗的實際情況就可以知道,從總的對比來看,防禦者處於不利的地位。所謂進攻受到削弱,只是就可能出現轉折點的意義來說的;在根本不可能出現這種轉折點的情況下,防禦者遭到的削弱當然要比進攻者大,這一方面是因為防禦者是較弱的一方,即使雙方的損失相等,防禦者的損失相對地說也比進攻者大,另一方面是因為防禦者的一部分國土和補給基地通常會被對方佔領。

  由此可見,進攻者會放棄進攻的想法是沒有根據的,如果進攻者一再進攻,而防禦者除了抵禦進攻以外不採取其他任何行動,防禦者就沒有辦法避免對方的進攻遲早會得到成功的危險。

  因此,即使在現實中強者力量的枯竭,或者更確切地說強者的疲憊,往往導致了媾和,那也是戰爭在大多數場合具有的不徹底性造成的,在理論上不能把它看作是這種防禦的總的和最終的目標。這樣一來,這種防禦只好從等待的概念中尋找它的目標了(等待本來就是防禦固有的特徵)。

  等待這個概念包括情況的變化,處境的改善,當處境根本不能通過內部的手段即通過抵抗本身求得改善時,就只好期待外力來幫助改善。所謂外力來幫助改善,無非是指政治關係的改變,這或者是防禦者有了新的盟國,或者是原來反對他的同盟瓦解了。

  在防禦者兵力小而不能進行任何猛烈的還擊時,等待就成為目標。不過,根據我們給防禦規定的概念,並不是每一次防禦都是這樣的。根據我們的概念,防禦是較強的作戰形式,正因為如此,在有可能以強烈程度不同的還擊作為目標時,人們也可以採取防禦。

  我們必須從一開始就把這兩種情況區分開,因為它們對防禦有不同的影響。

  在第一種情況下,防禦者力圖盡可能長期地佔有並完整地保持自己的國土,因為防禦者這樣做可以贏得的時間最多,而贏得時間是達到他的目標的唯一途徑。防禦者在大多數情況下也可以達到積極的目標,而且這能為他提供,在媾和時實現自己意圖的機會,但他還是不能把積極目標列入戰爭計劃。在戰略上處於這種被動狀態時,防禦者在某些地點取得的利益僅僅是抵抗住敵人的進攻;即使他在這些地點上取得了優勢,也必須轉用在別的地點去,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各處的情況通常都是緊急的;如果他連這樣做的機會都沒有,那麼往往就只能去取得微小的利益,即取得暫時喘息的機會了。

  當防禦者的兵力不是太小時,在防禦的目標和實質不變的情況下,他也可以採取一些小規模的進攻行動,如入侵、牽制性進攻、進攻個別的要塞等,但這時主要的目的是獲得暫時的利益,用來補償以後的損失,而不是永久的佔領。

  但在第二種情況下,防禦中已經含有積極的意圖,防禦已帶有較多的積極的性質,而且各種條件越容許進行猛烈的還擊,積極的性質就越多。換句話說,越是主動地採取防禦,以便將來確有把握地進行第一次還擊,給敵人設下的圈套就越大膽。最大膽的、成功時效果最大的圈套是向本國腹地退卻;這也是同上一種防禦方法差別最大的一種手段。

  只要回憶一下腓特烈大帝在七年戰爭中和俄國在1812年所處的不同情況就可以明白這一點了。

  當戰爭開始的時候,腓特烈由於已經完成戰爭準備而佔有某種優勢。這為他奪取薩克森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薩克森確實是他的戰區的一個極其自然的補充部分,因而對薩克森的佔領非但沒有削弱他的軍隊,反而還增強了他的軍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