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戰爭論 | 上頁 下頁
二〇八


  第六個和第七個利益至少有可能隨著軍隊的前進而增長。關於這兩種利益,我們以後還要加以說明。

  現在我們來談談引起力量削弱的原因:(1 )圍攻、封鎖和包圍敵人要塞的需要在大多數場合將隨軍隊的前進而增加。僅僅這個原因造成的力量的削弱,對軍隊的當前狀況就能發生極大的影響,以致很容易就抵銷了所有的利益。當然,現在人們已經開始用很少的兵力封鎖要塞,或者用更少的兵力監視它;而敵人也必須派出守備部隊防守這些要塞。儘管如此,要塞仍然是敵人很重要的安全保障。要塞的守備部隊通常有半數是由非正規部隊的人員編成的。而進攻者要想封鎖位於交通線附近的要塞,則必須留下比守備部隊多一倍的兵力,要想正式圍攻某一個大要塞,或者想使它斷糧,就需要用一個小小的軍團。

  (2 )第二個原因,在敵國境內建立戰區的必要性必然隨軍隊的前進而增大。由此而引起力量的削弱,即使當時對軍隊的狀況不會發生重大的影響,但長期下去對軍隊的狀況會比第二個原因發生更大的影響。

  在敵國國土上,只有用部隊佔領的地區才可以看作是我們的戰區,也就是說,在這些地區我們不是在野外留有小部隊,就是在最重要的城市中或在兵站上留有守備部隊。不管我們留下的守備部隊多麼小,總會大大削弱我們的軍隊,不過這種削弱還是最次要的。

  每一支軍隊都有戰略翼側(指自己交通線兩側的地方),由於敵人的軍隊也有戰略翼側,所以翼側並不是我們明顯的弱點。但是只有當我們在本國時情況才是這樣。一旦進入敵國,翼側這個弱點就顯著了。因為在交通線很長而又很少或者根本沒有掩護的情況下,敵人對我翼側進行的最小的行動也會產生一定的效果,而在敵人的國土上,到處都可能遇到這樣的行動。

  前進得越遠,戰略翼側就越長,由此而產生的危險也就越大,這是因為不僅這種翼側很難掩護,而且我方交通線很長又沒有安全保障,就更使敵人敢於採取進攻行動,同時,我方在退卻時如果喪失交通線,可能產生的後果將極為嚴重。

  所有這一切都會使前進中的軍隊每前進一步都增加一種新的負擔,因此,如果它開始進攻時沒有佔有非常巨大的優勢,就會覺得自己的計劃越來越受到阻礙,進攻力量越來越弱,最後,會對自己的處境感到不安全和憂慮。

  (3 )第三個原因是,軍隊同補充來源地(不斷削弱的軍隊必須從這裡不斷得到補充)的距離隨著軍隊的前進而增加。一支出征的軍隊就好象是燈上的火苗一樣,燈油越少,離火苗越遠,火苗就越小,一直小到完全熄滅。

  當然,有了被佔領地區的財富,這個禍害可以大大減輕,但也不能完全消除,因為有許多東西,例如兵員,必須由本國補充,而且在一般情況下,由敵國提供的供應總不如本國提供的迅速和可靠,再則,意外的需要也不能很快得到滿足,各種誤解和錯誤也不能及早地發現和得到糾正。

  如果一國的君主不親自指揮軍隊(這在最近的戰爭中已經成為一種風氣),而且也不在軍隊附近,那麼請示、報告所造成的時間損失也是一個新的、很大的不利,因為統帥的權限再大,也不能獨自處理他廣闊活動範圍內的一切問題。

  (4 )政治結合關係的變化。如果勝利在這方面引起的變化對勝利者不利,那麼不利的程度同勝利者前進的程度大體上成正比;如果這種變化對勝利者有利,那麼有利的程度同前進的程度同樣地大體上成正比。在這方面,一切同現存的政治結合關係、利害關係、習慣、方針等有關,同君主、大臣、寵臣和情婦等有關。一般只能這樣說,當大國戰敗時,它的小同盟國通常很快就會同它脫離關係,所以勝利者將隨著每個戰鬥而越來越強大。可是,如果戰敗的國家是小國,那麼當它的生存受到威脅時,很快就會有許多國家自願做它的保護者,有些曾經幫助勝利者打擊這個小國的國家,如果認為這樣做太過分時,也可能反過來幫助這個小國。

  (5 )引起敵人更強烈的抵抗。敵人有時會由於恐懼和驚慌而放下手中的武器,有時則會受到熱情的激勵而奮勇拿起武器,並在第一次失敗後進行比以前更激烈的抵抗。人民和政府的特性,國土的情況,國家的政治結合關係都是推測敵人可能採取何種行動的根據。僅僅第四、第五兩個原因就使人們在戰爭中的這種場合和那種場合所制訂的和應該制訂的計劃多麼不同啊!有的人由於膽怯和所謂按部就班地行動而失去了最好的時機,而有的人則由於魯莽而一步就墜入陷阱,後來象剛從深水里拉上來的那樣弄得狼狽不堪和驚慌萬狀。

  在這裡我們還必須指出,勝利者在危險過去以後,在為了擴大勝利成果正需要作新的努力的時候,往往會產生鬆懈現象。如果全面地觀察一下這些互相對立的不同的因素,無疑會得出如下的結論:在一般情況下,利用勝利和在進攻戰中前進,都會使進攻開始的優勢或通過勝利所取得的優勢受到削弱。

  這樣我們必然會問:如果事情是這樣,那麼是什麼東西促使勝利者繼續追求勝利,繼續在進攻中前進呢Y難道這還能叫做利用勝利嗎?在尚存的優勢還根本沒有削弱以前就停止行動不是更好嗎?

  對這樣的問題當然應該這樣回答:兵力的優勢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如果不是打垮敵人,至少是奪取敵人的部分國土,這樣做雖然對於軍隊當前的狀況沒有什麼好處,但對戰爭和媾和卻很有利。甚至當我們想要徹底打垮敵人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也許每前進一步,我們的優勢都會受到削弱。但是卻不能想當然地從這裡推論說,我方的優勢必然會在敵人失敗以前完全喪失。敵人的失敗可能來得早一些,如果利用最後極小的一點優勢可以擊潰敵人,那麼不利用這點優勢就是一個錯誤。

  因此,在戰爭中原有的或後來獲得的優勢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而且這一手段必須用來達到目的。但是人們必須瞭解優勢能夠保持到哪一點,因為超過了這一點所得到的就不是新的利益,而是恥辱了。

  戰略優勢在戰略進攻中會逐漸消失,關於這一點,我們無需舉特殊的戰例加以證明;但這方面的大量現象卻要求我們探討它的內在原因。自從拿破崙出現以後,我們才看到了那種優勢可以一直保持到敵人被打垮時為止的文明國家之間的戰爭。在拿破崙以前,每次戰爭都是以勝利的軍隊力圖達到同敵人保持均勢這一點而告終的,一旦達到了這一點,勝利的活動就停止下來,有時甚至還不得不退卻。

  勝利的這個頂點將來在所有不能以打垮敵人為軍事目標的戰爭中也會出現,而且大多數戰爭永遠會是這樣的。因此,從進攻轉為防禦的轉折點是各個戰局計劃的自然目標。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