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戰爭論 | 上頁 下頁 |
二〇〇 |
|
第十六章 不求決戰的戰區進攻 一、進攻者即使沒有足以進行大規模決戰的意志和力量,他還是會有一定的戰略進攻意圖的,只是他進攻的目標較小罷了。如果進攻成功,那麼隨著這個目標的達到,整個局勢就會出現平靜和均勢。如果在進攻中遇到一些困難,那麼總的前進就會在達到其目標以前中止。這時就會出現一種純粹是臨時的進攻甚至戰略機動。這就是大多數戰局的特徵。二、可以成為這種進攻目標的對象是:(1) 一個地區。佔領一個地區可取得的利益是:取得給養,必要時也可以徵收軍稅,減輕本國的負擔,在媾和時拿它作為交換別的東西的等·價物。有時,佔領一個地區是為了軍隊的榮譽,在路易十四時代,法國統帥進行的戰爭中就不斷出現過這種情況。一個地區佔領後能否保住,其作用是很不相同的。通常,只有這個地區同自己的戰區毗連,是戰區自然的補充部分時,它才有可能保住。只有這樣的地區才可以在媾和時作為交換別的東西的等價物,至於不是這樣的地區,通常只是在戰局的持續時間內佔領,到冬天就要放棄。 (2) 敵人的一個大倉庫。如果倉庫不大,就不會被看作是決定整個戰局的進攻目標。雖然佔領倉庫本身是防禦者失去倉庫而進攻者得到倉庫,但是進攻者的主要利益卻在於防禦者因而被迫後退一段距離,放棄一部分他本來可以保有的國土。由此可見,奪取倉庫實際上只是手段,這裡所以把它當作行動的目的提出來,是因為它是進攻的直接而明確的目標。 (3) 奪取一個要塞。我們將用專門的一章來討論奪取要塞的問題,讀者可以參閱那一章。根據那一章闡述的理由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在不能以完全打垮敵人或者佔領敵人大部分國土為目的的進攻戰爭和進攻戰局中,要塞始終是最重要、最理想的進攻目標。從而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在要塞很多的尼德蘭,一切總是以佔領這個或那個要塞為中心,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就連逐步佔領整個地區也似乎不是主要問題,而是把每個要塞看作是本身似乎具有某種價值而應予以考慮的單位。而對要塞本身,注意得更多的是對它圍攻是否方便和容易,卻不是它的價值。 然而圍攻一個不太小的要塞始終是一個重大的行動,因為它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在這一行動並不總是關係到全域的戰爭中,這一點是必須加以慎重考慮的。因此圍攻要塞在這裡就成了戰略進攻的重要目標之一。不過要塞越小,或者圍攻越是不認真,圍攻的準備越差,一切越是附帶進行的,那麼這個戰略目標就越小,就越適於以十分弱小的兵力和意圖來行動。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給戰局加添千些榮譽,整個行動常常只是裝模作樣,因為作為進攻者,總要採取一些行動才像樣子。 (4) 進行一次有利的戰鬥、遭遇戰,甚至會戰。為了奪取戰利品,或者僅僅為了軍隊的榮譽,有時甚至只是出於統帥的榮譽心,這一類戰鬥是可能進行的。只有那些對戰史完全無知的人才會懷疑這種情況的出現。在路易十四時代法軍進行的戰爭中,大多數的進攻會戰都屬這一類。但必須指出,這些會戰並不是無足輕重的,不是單純的為了滿足虛榮心而進行的兒戲。它們對於媾和是有十分肯定的影響的,它們能使進攻者相當直接地達到目標。軍隊的榮譽、軍隊和統帥的精神優勢所起的作用雖然是無形的,但對整個軍事行動來說,始終是有影響的。 進行這類戰鬥當然要有兩個前提:第一、勝利的希望相當大;第二、即使戰鬥失利,受到的損失也不會太大。當然,這種在特殊情況下為了有限目標而進行的會戰同那種由於精神上的軟弱而沒有利用勝利的會戰是不能等同看待的。 三、上述目標除了第(4) 項以外,其他目標都可以不經過大的戰鬥就得到,而且進攻者為這些目標通常也不希望進行大的戰鬥。進攻者不經過決定性戰鬥就得到目標的手段,都是針對防禦者在其戰區內需要保護的一切利益採取的,這些手段就是:威脅防禦者的交通線( 不論是同給養來源地,如倉庫、富庶的地區、水路等有聯繫的部分,或者是同別的部隊及重要地點,如橋樑、隘路等有聯繫的部分) ;佔領敵人不能奪回並能給敵人造成困難的堅固陣地;佔領大城市、富饒的地區和可能發生反抗的、不安定的地區;威脅弱小的同盟國,等等。如果進攻者可能確實切斷防禦者的交通線,而且防禦者不付出重大犧牲就不能予以恢復,如果進攻者可能佔領上述那些目標,那麼防禦者就會被迫放棄一些重要性較小的目標,退到後方或側方去佔領另一個陣地來掩護上述目標。這樣一來,某個地區、倉庫和要塞就沒有掩護了,於是進攻者就可以奪取地區和倉庫,圍攻要塞。這時,可能發生或大或小的戰鬥,不過這不是人們所追求的,人們也不把它們當作目的,而只是當作一種不得已的下策,因此,戰鬥的規模和重要性是不會超出一定的界限的。 四、防禦者威脅進攻者的交通線是防禦的一種還擊方式,在尋求大規模決戰的戰爭中,這種還擊方式只有當進攻者作戰線很長時才會出現,但在不求大規模決戰的戰爭中,這種還擊方式卻是比較適用的。在後一種場合,雖然進攻者交通線很長的情況是不多的,但是,這時重要的已經不是使進攻者在交通線上受到很大損失,只要給他造成給養方面的困難,或者使他的給養有所減少,就往往可以起到作用了。如果進攻者的交通線不長,那麼防禦者可以採取相應的對策,延長同敵人在這方面進行鬥爭的時間。因此,掩護戰略翼側是進攻者的一項重要任務。如果進攻者同防禦者之間發生了保護自己翼側和威脅對方翼側的鬥爭,那麼進攻者就必須用自己兵力的優勢來彌補自己固有的不利條件。如果進攻者還有足夠的力量和決心對敵人的大部隊或主力進行一次猛烈的攻擊,那麼使敵人面臨這種危險是掩護自己翼側的最好辦法。 五、最後,我們還要想到,在這種戰爭中,進攻者比防禦者當然還有一個很大的有利條件,那就是進攻者比防禦者能更好地根據對方的意圖和能力來判斷對方。預見進攻者會有多大的進取精神和膽量,要比預見防禦者是否準備採取重大行動要困難得多。實際上,選擇防禦這種作戰形式通常就是沒有什麼積極意圖的證明。此外,大規模還擊的準備同一般的防禦準備之間的差別,比抱有大企圖的進攻準備同抱有小企圖的進攻準備之間的差別要大得多。最後,防禦者不得不較早地採取措施,因而進攻者就可以根據防禦者的措施再採取措施。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