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戰爭論 | 上頁 下頁
一九九


  第十五章 尋求決戰的戰區進攻

  這個題目的大部分問題在第六篇中已經談到了,在那裡的論述只要反過來看就是對戰區進攻的應有的說明。

  一個獨立的戰區的概念同防禦的關係總是比同進攻的關係更為密切。關於進攻的一些主要問題,如進攻的目標、勝利的影響範圍等,我們已在本篇中探討過了,而關於進攻性質的最有決定性和最重要的問題,我們要到研究戰爭計劃時才能予以闡明。儘管如此,有幾點還是需要在這裡加以說明的,我們打算還是從尋求大規模決戰的戰局談起。

  一、進攻的直接目標就是勝利。防禦者從防禦地位所得到的各種利益,進攻者只能通過優勢,至多通過軍隊感到自己是進攻者和前進者而產生的一種微小的優越感來抵銷。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對於這種優越感的作用往往評價過高,其實這種優越感是不能持久的,而且也經不住實際困難的考驗。當然,我們在這裡是假定防禦者的行動同進攻者的行動一樣,是正確而恰當的。我們所以作如上的說明,是想消除人們對於奇襲和出敵不意的糊塗觀念,人們通常認為奇襲和出敵不意在進攻中是勝利的豐富源泉,其實,如果沒有一定的條件,奇襲和出敵不意是無法實現的。關於真正的戰略上的奇襲,我們在其他地方已經說過了。因此,如果進攻者不具備物質力量方面的優勢,他就必須有一種精神方面的優勢來彌補進攻這種作戰形式的不利;如果精神方面的優勢也不具備,那他就沒有理由發起進攻,即使發起了進攻,也不會成功。

  二、正如謹慎應該是防禦者的保護神一樣,大膽和自信應該是進攻者的保護神。這並不是說,一方可以缺少另一方應該具備的特點,而是說謹慎同防禦,大膽和自信同進攻具有更密切的關係。一般說來,這些特點所以是必要的,是因為軍事行動不是數學演算,而是一種在黑暗的、至少是在朦朦朧朧的領域中進行的活動,在這裡,我們必須信賴那些最適合於達到我們的目標的指揮官。防禦者在精神力量方面表現得越軟弱,進攻者就越應該大膽。

  三、要取得勝利,就要使敵人的主力同自己的主力作戰。這一點,對進攻來說就不象對防禦那樣值得懷疑,因為進攻者是去尋找通常已經佔領陣地的防禦者。我們在《防禦》一篇中已經明確指出,如果防禦者配置錯誤,進攻者就不應該去尋找防禦者,因為他可以確信,防禦者會來找他,於是他就可以在敵人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和敵人作戰。

  這時一切都取決於能否正確判定哪條道路和哪個方向是最重要的,我們在討論防禦時沒有談這個問題,只是讓讀者參閱本章,因此我們想在這裡對這個問題作必要的說明。

  四、什麼可以作為進攻的直接目標,即可以作為勝利的目的,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了。如果這些目標在我們要進攻的戰區內,也就是說在我們可能取得勝利的範圍之內,那麼通向這些目標的道路就是進攻的自然方向。但是我們不應該忘記,進攻的目標通常只有在可以取得勝利的情況下才有意義,因而在考慮進攻目標時永遠必須考慮到勝利。因此對於進攻者說來,重要的不是單純達到進攻的目標,而是要作為一個勝利者達到目標,所以他進攻的方向不是指向進攻的目標本身,而是指向敵人軍隊前往這一目標時必經的那條道路。那條道路就是我們直接進攻的對象。進攻者在敵人軍隊到達進攻目標以前向它發起進攻,把它同這個目標隔開,並且在這種情況下打敗敵人,可以取得大得多的勝利。例如,假設敵國首都是進攻的主要目標,而且防禦者也沒有配置在首都同進攻者之間,那麼進攻者直取首都就是不正確的,較好的辦法是把進攻的矛頭指向敵人軍隊同首都之間的交通線,並在那裡尋求勝利,一旦取得這一勝利,敵人的首都就唾手可得了。

  如果在進攻的勝利範圍以內沒有大目標,那麼敵人軍隊同最近的大目標之間的交通線就是具有特別重要意義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每個進攻者都要考慮一下:如果在會戰中得勝,將如何利用這一勝利?回答是,利用勝利可以取得的目標就是進攻的自然方向。如果防禦者配置在這個方向上,也就是說他配置得很正確,進攻者就應該毫不遲疑地去向他挑戰。如果防禦者的陣地太堅固,進攻者就不得不努力從陣地側旁通過,也就是說遇到困難不得不另想辦法。如果防禦者沒有配置在正確的地點,進攻者就仍然應該在這個方向上前進,一旦前進到同防禦者取齊,而防禦者仍不向他的側方移動,進攻者就應轉向敵人軍隊同這個目標之間的交通線,以便在那裡向敵人挑戰。假使敵人軍隊始終在原地不動,進攻者就應該轉向敵人軍隊,從背後攻擊他們。

  在進攻者選擇的通向目標的所有道路中,大的通商要道永遠是最好和最自然的道路。如果這些道路有過於彎曲的地段,自然就要在這些地段另選較直的道路( 即使是較小的道路也好),因為退路過於彎曲總是十分危險的。

  五、進攻者在尋求大規模決戰時決沒有理由分割兵力,如果分割了兵力,大多只能看作是進攻者不明情況而產生的錯誤。因此,進攻者只能在可以保證各縱隊能夠同時參加作戰的正面上前進。如果防禦者自己分割了兵力,進攻者就會從中得到更多的利益,當然,只有在這種場合進攻者才能進行一些小規模的佯動( 這種佯動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戰略上的佯攻,其任務是確保這些利益)。只有為這個目的而分割兵力才是正確的。

  如果軍隊不得不分成幾個縱隊前進,那只能是為了組織進攻中的戰術包圍,因為包圍形式對進攻來說是很自然的,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就不應該放棄這一形式。但是這種包圍形式只能是戰術性質的,因為在大規模戰鬥時進行戰略包圍完全是浪費兵力。只有當進攻者十分強大,勝利的結局毫無疑問時,才可以進行戰略包圍。

  六、但是進攻也需要謹慎,因為進攻者也有背後和交通線需要掩護。進攻者應該盡可能地依靠前進行動進行這種掩護,也就是說由進攻的軍隊本身來完成這種掩護。如果必須特別指派一部分軍隊來完成這個任務,那就要分割兵力,這當然只能削弱進攻的力量。既然一支兵力較大的軍隊通常總是在兩端相距至少一日行程那樣寬的正面上前進,那麼,如果交通線( 即退卻線)偏離行軍正面的垂直線不大,軍隊的正面大多就可以掩護交通線了。

  進攻者在這方面要冒多大風險,主要要看敵人的情況和特點如何。如果一切都處在大規模決戰的氣氛的壓力之下,防禦者就很少有進行這種活動的餘地;進攻者在這種場合一般說不必對此過分擔心。但是,一旦前進已經停止,進攻者本身越來越轉入防禦狀態,那麼掩護背面就越來越有必要,越來越成為主要問題。因為進攻者的背面當然比防禦者的背面薄弱,所以防禦者在轉入真正的進攻以前,甚至當他還在不斷放棄國土時,就可以開始對進攻者的交通線採取行動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