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戰爭論 | 上頁 下頁 |
一七七 |
|
防禦者為了掩護要塞不受敵人攻擊而把自己的軍隊配置在要塞前面,這初看起來似乎有些不合理,似乎是一種多餘的舉動,因為修築要塞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它獨立地抵抗敵人的進攻。但是,在現實中我們卻看到這種措施出現過千萬次。在作戰中就是這樣,最普通的事情往往看來也是最難理解的。可是,有誰敢於僅僅根據這種表面上的矛盾,就把千萬次出現的情況都說成是錯誤的呢?這種現象既然一再反復出現,就證明它一定有一個深遠的原因。 這個原因就是我們在前面已經提到過的人們精神上的軟弱。 如果我們把軍隊配置在要塞前面,那麼敵人不打敗我們的軍隊就不能進攻要塞。一次會戰就是一次決戰,如果敵人不尋求決戰,那麼他就不會發起會戰,這樣,我們就不用會戰這把劍也可以保住自己的要塞。因此,當我們估計敵人不一定尋求決戰時,就要等待敵人發動決戰,因為敵人很可能是不願意決戰的。如果事實同我們的估計相反,敵人準備向我們發起進攻,那麼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還可以採用退到要塞後面這個手段。由於我們可以採用這一手段,因而把軍隊配置在要塞前面就更沒有什麼危險了。在這種場合,不付任何代價地維持現狀的巨大可能性決不會帶來絲毫的危險。 如果我們把軍隊配置在要塞後面,那麼我們就恰好給進攻者提供了一個有利的目標。如果要塞不很大,那麼進攻者即使毫無準備,無論如何也是會圍攻它的。為了不讓敵人攻佔要塞,我們就必須趕去增援,這樣一來,我們的活動就成為積極的和主動的,本來在向自己的目標前進的圍攻要塞的敵人卻反而成了佔有者。經驗告訴我們,事情必然是這樣轉變的,這是事物性質決定的。我們已經說過,進行圍攻並不一定會遭到災禍。甚至通常不敢發起會戰的、最軟弱、最不果斷、最消極的統帥,只要能夠接近要塞,也會毫不猶豫地進行圍攻,即使他只有野炮,他也會進行圍攻,因為在最不利的情況下,他可以放棄這個行動而不致受到實際的損失。另一方面,大多數要塞只要被圍,在某種程度上就有可能被進攻者用強攻或某種特殊手段攻破,因此防禦者在估計可能發生的情況時,決不可忽略這一點。 把這兩種情況對比一下,防禦者當然會認為,在較好的條件下進行會戰,不如根本不進行會戰有利。所以在我們看來,把軍隊配置在要塞前面這種習慣的作法是很自然和很簡單的。腓特烈大帝用格洛高要塞抵抗俄國軍隊,用希維得尼察、尼斯和德累斯頓等要塞抵抗奧地利軍隊時差不多都遵循了這個習慣。但是貝費恩公爵在布勒斯勞採用這種方法時卻失敗了。假如當時他把軍隊配置在布勒斯勞後面,也許就不會遭到攻擊。但是,當腓特烈大帝不在布勒斯勞時,奧地利軍隊是佔有優勢的,只有腓特烈大帝來到布勒斯勞,奧軍才會失去這一優勢,這種情況表明,在布勒斯勞進行戰決不是不可能的。因此,普魯士軍隊在布勒斯勞的配置地點是不合適的。如果貝費恩公爵不是害怕奧軍炮擊布勒斯勞這個存有儲備品的要地( 假如遭到炮擊,他就會受到在這種情況下決不會公正地考慮問題的國王的嚴厲責備) ,他一定會把軍隊配置在布勒斯勞的後面。對於公爵試甲通過佔領布勒斯勞前面的築壘陣地保住要塞的作法,人們在事後是不應該橫加責備的,因為,卡爾·馮·洛林公爵在當時很可能只滿足於佔領希維德尼察,在可能受到普魯士國王進攻的情況下,他也很可能停止前進。因此,對於貝費恩公爵來說最好的辦法應該是不進行真正的會戰,當奧軍開始進攻時就把軍隊撤到布勒斯勞後面,這樣,既可以得到等待的利益,又不會遭到很大的危險。 在這裡,我們給防禦者把軍隊配置在要塞前面的做法找到了一個重要而有力的理由,並且說明了它的正確性。儘管如此,我們仍需要提出一個次要的但更為直接的理由,不過,僅僅這個理由是不夠有力的,因此它不能起決定性的作用。這個理由就是軍隊常常要利用最近的要塞作為儲備品的倉庫。這種作法既方便又有許多好處,因而一般說統帥都不願意從較遠的要塞運來必需品,或把必需品放置在沒有防禦工事的地方。既然要塞成了軍隊的倉庫,那麼,在某些情況下把軍隊配置在要塞前面就是完全必要的,在大多數情況下也是很自然的。但是,我們清楚地看到,容易被一些沒有遠見的人過分重視的這個直接的理由並不足以解釋已經出現的所有情況,而且也不是可以起決定性作用的重要理由。 不通過會戰就奪取一個或幾個要塞,是不求大規模決戰的所有進攻者的很自然的目的,而防禦者的主要任務則在於阻止敵人實現這一目的。所以我們看到,在有許多要塞的戰區內,幾乎一切運動都是圍繞這些要塞進行的,進攻者運用種種計謀力圖出敵不意地接近某一要塞,防禦者則力圖通過有準備的運動很快地攔阻敵人接近要塞。從路易十四起到薩克森元帥止,幾乎在所有的尼德蘭戰局①中都貫穿著這種特點。 關於掩護要塞的問題就談這麼多。 擴大軍隊配置正面以掩護國土,這種手段,只有在存在著大的地形障礙的條件下才是可以設想的。採用這一手段而設立的大大小小的防哨,只有依靠堅固的陣地才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通常,陣地上天然障礙物已經足夠的情況是很少的,所以必須用人工築城加以補充。不過,應該認識到,用這種方法在某一點上所進行的抵抗只能看作是一種相對的抵抗( 參閱《戰鬥的意義》那一章) ,而不能看作是絕對的抵抗。當然,這樣的防哨也有可能不被敵人擊破,而且在個別情況下能夠取得絕對的結果,但是許多防哨中任何一個單獨的防哨同整體比較起來都是軟弱無力的,它可能受到敵人優勢兵力的攻擊,因此,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單獨的防哨所進行的抵抗上是沒有根據的。防禦者用這種方法擴大軍隊的配置正面,只能相對地延長抵抗的時間,不能獲得真正的勝利。但是,就這種防禦的總的目的和總的任務來說,單獨的防哨能起到這種作用也就足夠了。—在不怕發生大規模決戰和不怕敵人為了戰勝整體而不停地前進的戰局中,防禦者利用防哨進行戰鬥不會有什麼危險,即使最後防哨並不能守住也是如此。在這種場合,進攻者除了奪得這個防哨以及一些戰利品外,很少能得到其他利益。 這個勝利對整個防禦不會有進一步的影響,也不致動搖防禦者的基礎,致使許多牆壁跟著倒塌下來。對防禦者來說,在最壞的情況下,即整個防禦體系因某一個防哨的丟失而遭到破壞的情況下,他仍然有時間集中自己的軍隊,用全部兵力向進攻者表示要決戰,而根據我們的前提,進攻者是不求決戰的。因此通常在防禦者集中了兵力以後,進攻者也就不再繼續前進了,雙方的行動也就結束了。防禦者的全部損失是一些國土、人員和火炮,而這些也是進攻者所滿足的成果。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