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戰爭論 | 上頁 下頁
一七五


  第二十九章 戰區防禦(續)

  ——逐次抵抗——

  我們在第三篇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中已經指出,在戰略上應該同時使用現有的一切力量,逐次抵抗同事物的性質是矛盾的。

  對於一切活動的戰鬥力量來說,這一點就不需要作進一步說明了。但是,如果把戰區和戰區內的要塞、地形障礙,甚至戰區的面積也都看作是戰鬥力量,即把它們看作是固定的戰鬥力量,那麼,這種戰鬥力量只能逐次加以利用,或者,我們可以一開始就退得很遠,把其中可以發揮作用的那些部分完全放在我們的前面。如果這樣做,戰區就能發揮它在削弱敵人軍隊方面的一切作用。敵人就不得不封鎖我們的要塞,不得不派遣守備部隊和設立防哨保障他佔領的地區,不得不進行長途行軍,以及從很遠的地方運來一切必需晶等等。不管進攻者是在決戰前還是在決戰後前進,所有這些活動對他都有影響,只是在前一種情況下影響更大一些而已。由此可見,如果防禦者一開始就推遲決戰,他就可以使全部固定的戰鬥力量同時發揮作用。

  從另一方面來看,防禦者推遲決戰嚴格地說並不會使進攻者勝利的影響擴大,這是很明顯的。關於勝利的影響,我們將在研究進攻時再作進一步的考察,在這裡只是指出,勝利的影響可以延續到進攻者的優勢( 雙方精神力量和物質力量對比的產物) 消失時為止。這種優勢總是要消失的,這一方面是因為佔領戰區要消耗兵力,另一方面是因為在戰鬥中必然會有傷亡。不論這些戰鬥是在開始階段發生的還是在結束階段發生的,也不論這些戰鬥是在戰區的前部進行的還是在戰區的後部進行的,兵力遭到的削弱是不會有很大不同的。例如,我們認為,1812年拿破崙在維爾那對俄軍的勝利,同在博羅迪諾取得的勝利比較起來,其影響的大小是沒有差別的( 假設這兩次勝利的大小是相同的話) 。即使是在莫斯科取得的勝利,其影響範圍也不會更大,因為莫斯科在一切場合都是勝利影響的終點。當然,進攻者由於其他原因而在邊境附近進行的決定性會戰可能會帶來較大的勝利成果,勝利的影響範圍因此可能較大,這也是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懷疑的。綜上所述,勝利影響範圍的問題並不能影響防禦者推遲決戰。

  我們在《抵抗的方式》一章裡談到的那種推遲決戰,可以看作是最大限度的推遲決戰,我們稱它為向本國腹地的退卻,它是一種特殊的抵抗方式,利用這種方式的主要意圖是使進攻者自己消耗力量,而不是用會戰這把劍消滅他。但是,只有這種意圖占主導地位時,推遲決戰才能看作是一種特殊的抵抗方式。很明顯,如果不是這種意圖占主導地位,人們就可以把推遲決戰設想有許多階段,並且使這些階段同所有防禦手段聯繫起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把戰區在削弱敵軍方面所起的作用看作是一種特殊的抵抗方式,而只看作是固定的戰鬥力量根據各種情況和條件的需要同其他手段的混合使用。

  如果防禦者認為決戰時不需要利用這些固定的戰鬥力量,或者認為利用它們時將在其他方面帶來很大的犧牲,那麼他就可以把這些力量留待以後使用。在這種場合,這些力量對防禦者來說仿佛是在其他場合不可能得到的新的增援力量,憑藉這種力量,防禦者活動的戰鬥力量就可以在一次決戰後再進行第二次決戰,也許還能進行第三次決戰,也就是說,能夠逐次地使用力量。

  如果防禦者在邊境附近進行的會戰失敗了,但不是完全潰敗,那麼人們很容易想到,他還有能力在最近的要塞後面進行第二次會戰。如果他遇到的敵人並不怎麼堅決,那麼他只要利用大的地形障礙就足以阻止敵人的前進。

  由此可見,戰略在利用戰區時,也象利用其他手段一樣,要合理地使用力量。使用的力量越少越好,但是必須使用足夠的力量。當然,在這裡也同作生意一樣,主要問題不在於單純的精打細算,而在於別的方面。

  為了避免產生很大的誤解,我們必須指出,這裡研究的,不是人們在會戰失敗後可能採取或企圖採取何種抵抗措施的問題,而是防禦者可以從第二次抵抗中預期得到多少成果,可以在自己的計劃中對它作多麼高的估價的問題。

  在這裡,防禦者必須注意的幾乎只有一點,那就是他的敵人,即敵人的特點和敵人所處的情況。一個軟弱無能、缺乏自信、榮譽心不強或者受到種種條件束縛的敵人一旦獲勝,就會滿足於一般的利益,當防禦者毅然向他挑起新的決戰時,就會畏縮不前。在這種情況下,防禦者可以利用戰區的各種抵抗手段進行新的決戰( 雖然這種決戰本身很弱),在這裡一定會不斷出現扭轉局勢的新的希望。

  不過,誰都會感覺到,我們在這裡已經接觸到不求決戰的戰局了,這種戰局在很大程度上屬￿逐次使用力量的領域,我們將在下一章詳細論述它。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