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戰爭論 | 上頁 下頁
一六三


  第二十五章 向本國腹地退卻

  我們把主動向本國腹地的退卻看作是一種特殊的間接的抵抗方式,採用這種抵抗方式時與其說是用我們的劍消滅敵人,還不如說是讓敵人通過自己的勞累拖垮。因此,在向本國腹地退卻的情況下,防禦者或者根本不準備進行主力會戰,或者把主力會戰推遲到敵軍的兵力已經大大削弱以後才進行。

  凡是前進中的進攻軍隊,其兵力都會由於這種前進而遭到削弱。這一點我們將在第七篇中更詳細地研究,但在這裡我們必須先談談這一論斷。我們所以能夠先談這個論斷,是因為戰史上每一次前進路程很長的戰局都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

  如果防禦者沒有戰敗,而是帶著未受挫折的仍有銳氣的軍隊在進攻者前面主動地退卻,並且通過不斷的、適當的抵抗使進攻者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鮮血,以致進攻者的前進成為一種不斷的、艱苦的推進而不是單純的追擊,那麼進攻者在前進中所遭到的削弱就會增大。

  從另一方面看,如果防禦者是在一次會戰失敗後退卻的,那麼他遭受的損失要比主動退卻時大得多。即使我們假定他能夠對追擊者進行逐步的抵抗,也至少要受到主動退卻時同樣大的損失,何況同時還要加上在會戰中遭到的損失。而且,這種假定同實際情況是多麼不相符合!即使世界上最好的軍隊,在會戰失敗後被迫向本國腹地退卻時,也會遭到非常大的損失。如果敵人象我們現在談到的那些情況中所假定的那樣,佔有顯著的優勢,並且象在現代歷次戰爭中幾乎經常出現的那樣,進行猛烈的追擊,那麼防禦者的退卻就極有可能變為真正的潰逃,其結果通常是軍隊遭到徹底的毀滅。

  所謂適當中、逐步的抵抗,就是退卻者的這種抵抗每次只能進行到戰鬥的均勢尚采完全失去時為止,要及時放棄所保衛的地方,以保證自己不致在戰鬥中失敗。這樣的抵抗可以使進攻者兵力的損失至少和防禦者相同。防禦者在退卻中雖然往往不可避免地會有些人被俘,但進攻者由於必須經常在不利的地形條件下進行戰鬥,會有較多的人死於火力之下;防禦者在退卻中固然要完全損失自己的重傷員,但進攻者同樣也要暫時丟下他的重傷員( 他們通常需要在醫院裡住幾個月)。

  因此,敵對雙方在這種不斷的接觸中所受到的損失大體上是相同的。

  追擊戰敗的軍隊時,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在這種場合,退卻者由於在會戰中兵力受到了損失,隊形被打亂了,勇氣受到了挫折,對退卻產生了憂慮,因而很難進行上述那樣的抵抗,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根本不可能進行抵抗。至於追擊者,他在前一種情況下十分謹慎,前進時甚至象盲人一樣小心翼翼地探索著周圍的一切,而在後一種情況下,則以勝利者的堅定步伐、幸運者的大膽和勇士的自信勇往直前,而且,他越是不顧一切地勇往直前,就越可以加速事物向既定的方向發展,因為這裡正是各種精神因素充分發揮作用的領域,在這裡精神因素的力量的不斷增長和擴大是不受物質的有限數字和尺度束縛的。

  從這裡可以看出,當軍隊在不同情況下到達可以看作進攻者前進路程終點的地方時,雙方的對比情況將多麼不同。

  上面所說的只是相互殺傷的結果。除此之外,進攻者還要加上在其他方面遭到的削弱(關於這一點,正如已經說過的那樣,請參閱第七篇) 。退卻者在大多數情況下卻能夠得到增援,這些增援的軍隊可能是通過外援得到的,也可能是經過自己不斷的努力重新建立的。

  最後,在給養方面,退卻者和前進者之間的差別也很大,前者往往綽綽有餘,而後者卻少得難以維持。

  退卻者可以在他將要到達的一切地方積存儲備物資,而追擊者的一切卻必須從後方運來。只要他在前進,即使交通線很短,這種運輸也是很困難的,因此,他從一開始就會感到物資缺乏。

  退卻者將優先利用當地所能提供的一切,而且大多把它們消耗殆盡,只留下一些一無所有的村莊和城市,一些踐踏過的被割掉莊稼的田野,以及汲幹了的水井和污穢的溪流。

  前進的軍隊往往從第一天起就要為取得最急需的物資而奔波。這時根本不可能指望得到敵人的儲備物資,即使有時得到某處的儲備物資,也純粹是偶然情況,或者是敵人重大的過失造成的。

  毫無疑問,在幅員遼闊和交戰雙方的兵力不太懸殊的情況下,防禦者採用這種退卻方法可以造成對自己有利的兵力對比,使自己比在邊境附近決戰時更有把握獲得勝利。這樣,不僅勝利的可能性會因兵力對比的變化而增大,而且勝利的成果也會因態勢的變化而增大。對進攻者來說,在邊境附近的一次會戰中遭到失敗同在敵國腹地的一次會戰中遭到失敗是多麼不同2 何況,進攻者到達進攻路程的終點時還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即使會戰中取得了勝利也不得不退卻,因為他在這時既沒有足夠的進攻力量來發展和利用勝利,又無法補充已損失的兵力。

  因此,是在進攻路程的起點同進攻者進行決戰,還是在進攻路程終點同他進行決戰,是有很大差別的。

  除了上述幾個優點以外,這種防禦方法還有兩個缺點:第一是國土隨著敵人的入侵而受到損失,第二是退卻在精神上給人們造成的不利影響。保持國土不受損失決不能作為整個防禦的目的,只有締結一個有利的和約才是目的。防禦者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盡可能有把握地締結這個和約,為此,必須不吝惜眼前的任何犧牲。但是,即使國土的損失沒有決定性意義,也不能不權衡得失,因為國土的損失總是涉及防禦者利益的問題。

  這種損失對軍隊不會有直接的影響,只是或多或少間接地產生影響,可是,退卻本身卻又能直接使軍隊增加力量。因此,要衡量這兩方面的利弊是困難的,因為這是兩個性質不同的問題,它們沒有相互接近的共同點。我們只能說:如果必須放棄的是一個富饒而人口稠密的地區和一些大的商業城市,那麼損失就大些。如果在那裡準備好的或做好一半準備的戰鬥手段也隨之喪失,那麼應該看作是最大的損失。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