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戰爭風雲 | 上頁 下頁 |
五五 |
|
第十三章 從德國人的觀點看,對波蘭的入侵是快活地進行的。軍用地圖上的箭頭和小針,從四面八方,一天一天地向華沙和拜倫·亨利逼近。 在全波蘭的土地上,一隊隊頭戴鋼盔、滿身塵土的德國兵,幾英里幾英里地連續不斷,步行著,或者乘汽車,或者騎馬。坦克和自動火炮跟他們一起軋軋地行駛,或者裝在火車上在附近隆隆地過去。這一切都緩慢地、沉悶地前進,總的說來是太平無事的。這一大群人的戶外冒險,儘管不能明 確地說是一場野餐旅行——一路上有一萬個德國兵被殺死——但也遠不是完全不使人心曠神怡的。每天向前走了一天之後,這一大群人就在野地裡或路邊吃飯,在星空下宿營,或者在大雨中搭帳篷;他們怨恨生活不舒服,然而享受著平平常常的好東西:劇烈的運動、新鮮的空氣、好吃好喝、賭博胡鬧、友誼以及甜蜜的睡眠。 當然,波蘭人不斷對他們射擊。這是在意料中的。德國人回擊,按照地圖上的座標進行有計劃的炮轟。於是霍維茲大炮發出令人滿意的吼聲,炮口閃著火光,炮身向後倒坐。每一個人都很快地動作,滿身大汗地幹著;軍官喊著命令,鼓動士氣。有幾個人被殺或者受傷,但是大部分沒有。樹木在燃燒,村屋被炸毀。過了一會兒之後,射擊停止了,侵略軍又沉重地向前進。 前線,就是一道移動著的政治界限;德國人正在把他們的民族意志強加于波蘭人。就象在氣象中的鋒線一樣,劇烈的颮線處在天氣變化的邊緣。一陣破壞一切的狂風猛掃綠油油的平地,後面留下一溜亂七八糟的東西。即使這樣,即使在這個戰鬥的區域,戰線上還是太平的時間多。戰鬥一小時之後,便有許多小時的宿營、機械修理以及穿過綠色田野和燒毀了的村莊的行軍。然而等到這條波浪形的戰線變成圓圈,向著華沙城收緊的時候,情況就不是這樣了。目標縮小了,火力也就更加猛烈,更加頻繁,更加集中。 這些侵略者,是德國兵的新的一代,他們從來沒有面對過敵人的子彈,儘管他們有些高級軍官曾經參加過上一次大戰。在每一個入侵開始的地方,只不過是幾百個戰戰兢兢的年輕德國人,沖過邊境,等著被人射擊。但是在他們背後,是成群的、更多的武裝青年,按照精確的佈置在德國的大路上向波蘭挺進,而知道這一點是能鼓舞人心的。在黎明的灰暗光線中把波蘭邊境的防柵推倒,打敗那幾個守兵,踩上他們在軍用望遠鏡裡觀察過的外國道路,這一切都是使人興奮的。但是一旦波蘭邊防軍開了火,他們就猶疑不決,驚慌失措,回頭逃跑,在困惑中進退不得。德國人還是運氣較好,因為波蘭人甚至更加驚慌,更加狼狽,再加上措手不及,就更無法採取行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在這種亂七八糟、渾渾噩噩的狀況下開始的。不過在德國人方面,就個人來說不管多麼害怕,至少還是按照計劃行動的。他們在關鍵地點有更多的大炮,更多的彈藥,而且頭腦清楚,知道在什麼時候向什麼地方開火。事實上,他們是進行了偷襲。 如果兩個男人站著友好地聊天,其中一個突然拳打另一個的肚子,腳踢他的小腹,其結果是即使另一個醒悟過來進行自衛,他也會遭到慘敗,因為第一個人進行了偷襲。沒有一本關於戰爭藝術的書不鼓吹它的好處。它看起來可能有點不正派,但是這和戰爭藝術毫無關係。從德國人的公開威脅和戰爭準備看,也許波蘭人不應該受到偷襲,但是他們受到了。他們的政治領袖也許希望德國人的威脅不過是嚇唬人。他們的將軍也許以為他們自己的軍隊已經作好準備。一大堆錯誤的猜測會和一場戰爭的開始同時產生。 德國人征服波蘭的計劃,叫作「白色方案」,提供了後來 發生的全部情節。他們有很多這樣的方案,例如「綠色方案」,是對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他們一直沒有用);「黃色方案」,是對法國的進攻。以色彩作代號的擊潰別的國家的全面計劃,遠在跟他們發生任何爭吵之前就制訂好了,這是德國人的現代戰爭新發明。所有的先進國家,都模仿起這個原理來了。例如美國,在一九三九年就有一個「橙色計劃」,是對日本作戰的,甚至還有一個「紅色計劃」,是對英國作戰的;而美國最後參戰,是按照「長虹五號計劃」。 歷史家們在爭論——而且還要繼續爭論——德國總參謀部的來歷,它開創了人類事務中行為的新方針。有人說,德國的天才們創造了這個總參謀部,是對拿破崙強加於他們的恥辱的反應;另一些人則斷言,一個平坦的國家,周圍與許多敵國接壤,在這個工業時代,只能發展這種計謀以求生存。無論如何,無疑是德國人首先掌握了工業戰爭,而且教會了其他國家:全面戰爭——事先把鐵路、工廠、現代化的通信聯絡以及全國的全體居民,集中到一個中央控制的體系之下,以摧毀鄰國,如果出現這種必要或衝動的話。 這個德國體系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受到很好的考驗;在地理方面,他們向前沖了很遠,然後再撤退。在許多條戰線上和強大的軍隊作戰四年之後,他們要求停戰,那時候他們在每一處地方都深入敵境很遠。只是他們規模巨大的一九一八年進攻失敗了,他們的資源也越來越少。從此以後,儘管他們投降了,而且經歷了所有這些政治變動,他們還繼續在制訂這些「方案」。二十一年以後,白色方案兌現了,很快地嚇壞了一個有四千萬人口、有一支一百五十萬或者更多的軍隊的國家,叫它乖乖地聽命於德國人。這個,按照拿破崙的說法,就是戰爭的一切——威嚇敵人,叫它服從你的意志。 德國人在入侵波蘭的時候犯了錯誤,他們有時候在炮火之下散開了亂跑,他們不服從命令,他們對著頑強的陣地拒絕前進,他們謊報戰果,他們奪大遭遇的火力以藉口退卻。他們不過是普通的年輕人。但是他們之中還是有很好的領導者和頑強的傢伙,而且德國人是一個服從的、意志堅決的民族。波蘭人也幹了所有這些錯事,而且火力的優勢、偷襲、人數的優勢以及白色方案,都在德國人這邊,因此這場侵略進行得很順利。 不久,新的坦克中隊,就是後來變得那麼有名的德國裝甲部隊,開始在戰線前面很遠冒險插入敵方縱深。這是古典的軍事錯誤。敵人在一個冒險離開戰線太遠的中隊後面包圍過來,把它圍困,然後把它消滅。這恰恰就是幾年之後俄國人對付有名的裝甲部隊的方法,從此以後,它的名聲就消失了。可是現在它們還是令人吃驚的。它們初次出場,在良好的天氣下在平坦的原野上,對付一個受驚的、組織不好的、較小較弱的敵人,就大為逞能。它們緩慢地前進,每小時只走五英里或十英里;它們不象通俗書籍和雜誌裡的地圖上畫的那種飛快的紅色箭頭,而象一長串移動著的巨大的鐵甲蟲。可是它們在波蘭兵士和老百姓眼裡看起來很可怕,而且的確是足以致人死命的。這些綠色機器爬上大路,爬出森林,壓壞成熟的穀物,打出巨大的炮彈。在九月明淨的天空裡,一種飛得很慢的叫作「斯杜加」的笨拙小飛機,不停地俯衝,向兵士們,或者兒童,或者牲口,或者婦女,或者不管路上逢到的什麼,進行掃射,增加了流血和恐怖的喧鬧。坦克和斯杜加殺死了許多波蘭人,嚇唬了他們大量的人群放棄這場看來毫無用處的戰鬥。 這就是所謂閃擊戰。它到了華沙城下停止了。這個事實在當時並沒有十分強調。德國人不得不用老式的、馬拉的、拿破崙式的炮轟來打擊這個城市,因為這些裝甲機械化部隊的機器瘸著腿進了修理工廠,汽油用完了,許多坦克打壞了。它們已經完成任務。波蘭軍隊已經被切碎,嚇成了齏粉。盟國和美國的報紙對閃擊戰作著可怕的描述,「這是戰爭的新方式」。 可是德國裝甲部隊是九月九日到達華沙的。十日,德國最高統帥就在他的戰鬥日記裡寫下:戰爭已經結束。到十七日,華沙依然屹立著。德國空軍所有能調動的飛機,都在這個城市上空不遇抵抗地飛過,扔下炸彈,然後急忙飛回德國去再裝。無數的馬匹從普魯士和波美拉尼亞拉來更多更多的榴彈炮,圍住城市,把炮彈打進去。可是華沙廣播電臺仍然在播送波蘭舞曲。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