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追憶似水年華 | 上頁 下頁
三九〇


  第三章

  我睏得站不住了。我乘電梯直達我住的那層樓,電梯不是由電梯司機駕駛,而由斜眼服務員掌握,他攀談起來,告訴我說,他的姐姐一直同那位極富有的先生一起過,有一回,她想回自己的娘家來,過膩了一本正經的生活,她的先生就來找斜眼服務員的母親,母親另有幾個孩子,更有些福氣,母親二話沒說,當即把不知好歹的女兒送回她的朋友家。「您曉得吧,先生,我姐姐是一位貴夫人。她會彈弄鋼琴,講西班牙話。您可能不相信,給您開電梯的普通夥計的姐姐有這般能耐,她對自己一點兒也不扣門;夫人有她自己的貼身女傭,我才不會大驚小怪呢,有朝一日她會有自己的車子。她很美麗,要是您見到她,她可有點盛氣淩人,娘的!這是可以理解的嘛。她很有心眼。她在離開公館之前,不在大衣櫥或五斗櫥裡給女傭留點小玩藝兒讓她擦拭擦拭,是決不會輕易出門的。甚至有時候,在一輛馬車裡,她也幹這種事,付過了車費,仍躲在一個角落裡,看著車夫急著擦車生氣當笑話。我父親把他過去認識的這位印度王子當作是我的小弟弟,當時也是樂得東倒西歪的。當然,這是另一種派頭。但氣派是呱呱叫的。要是沒有外出旅行過,這也是夢裡的事。至今只有我留在這一塊天地裡。但人們不可能知道。運氣就在我家裡轉悠;誰曉得我會不會有朝一日當上共和國總統?可我讓您絮絮叨叨個沒完(我未曾說過一句話,而且聽著他的喋喋不休都開始昏昏欲睡了)。晚安,先生。噢!謝謝,先生。要是所有的人都有您這樣的好心腸,世上就不再會有不幸的人了。但是,正如我姐姐所說,因為我現在富了,我就可以有東西給他們一點氣惱憎惡了,就這麼回事。請原諒我說話不恭,夜安,先生。」

  也許,每天晚上,睡夢中我們可以歷盡我們認為只不過是子虛烏有的苦難,因為這些苦難是在我們自以為無意識的睡夢中依稀感覺到的。

  的確,這些個晚上,我從拉斯普利埃回來得晚了,十分的睏倦。但是,冷天一到,我就不能很快入睡,因為爐火照著,就象有人點著了一盞燈。只是,這不過是一陣火焰——也象一盞燈,也象暮靄降臨時分的夕照——耀眼的光芒很快奄奄欲息了;於是我步入夢鄉,夢鄉猶如我們擁有的第二套間,我們撂下了我們自己的居室,進入第二居室去睡覺,它有自己的門鈴,我們有時候被一陣鈴聲驟然吵醒,我們的耳朵聽得清清楚楚,可是,卻沒有任何人拉門鈴。它有自己的僕人,有客人們特地找上門來叫我們出門去,當我們準備起床,就要搬回另一套居室,即昨晚睡前的套間時,無奈發現房間空無他人,沒有任何人進來過。住在室內的種族,猶如最原始的人種,原來是陰陽二性子。一會兒,一個男人在屋裡出現,卻形如女流。屋裡的東西有一種天生的本領,可以變成人,變成友人和敵人。對睡眠者來說,在睡夢中度過的時光,與清醒之人忙碌生活的時光是截然不同的。忽而,似水光陰流得要快得多,睡一刻鐘似乎過了一晝夜;而有時卻細水長流要漫長的多,以為才打個輕盹,實際上已經睡了一整天。是的,登上睡眠之車,人們越走越遠,越陷越深,連記憶都跟不上自己了,失去了記憶,思想只好走回頭路。

  睡眠之車,活象太陽之車,在任何干擾都無法阻擋的氣氛中跬步前進,以至於需要有一塊天外隕石(被哪位陌路神仙從藍天外?)向我們擊射過來,才會打中正常安隱的睡眠(否則,它絕無任何理由止步,而是步步深入循序漸進,持續千年萬年不肯蘇醒。),使它來個急轉彎,回轉到現實中來,十萬火急,迅速穿越一個個與生活毗鄰的地區——在那裡,睡眠者頓時聽到生活的嘈雜聲,雖然不倫不類,仍然隱隱約約,但卻依稀可辨——冷不妨在清醒之地著陸。於是乎,人們從沉睡中蘇醒過來,沐浴在曙光裡,不知自己為何人,反正誰也不是,脫胎換骨,煥然一新,準備迎接一切,腦子裡把過去倒得一乾二淨,所謂過去就是在此之前的生活。恐怕,比這還要更為美妙,當強行發生蘇醒著陸的時候,我們睡夢中的思想被一件遺忘的斗篷所掩蓋,在睡眠停止之前還來不及漸漸回味過來。我們(但我們甚至不說是「我們」)經歷了這場似乎已經穿越過的黑色風暴之後,我們成了一尊尊沒有思維的臥像:一個可能沒有內容的「我們」。此時此地的生靈或事物到底受到怎樣沉重的打擊,竟會弄得暈頭轉向,全然無知,何以必須等到疾步跑來的記憶還原其意識或個性的時刻為止?何況,為有這兩類清醒狀態,就得破除習性法則,不能昏睡,更不能深睡。因為凡習慣網羅的東西,它都加以監視;必須擺脫它的監視,只有覺得自己不是在睡覺的時刻才睡眠,一句話,成眠不受先見之明的保護,也不必由思考來陪伴,哪怕是悄悄的陪伴。

  我剛才描寫的這兩種清醒狀態,我在拉斯普利埃頗有感受,每當頭天晚上我在那裡用晚餐,第二天醒來時每每就處於這兩種清醒狀態之中,至少一切仿佛就是象這樣過來的,我可以作證,我這個怪人,正期待著死神前來解救,只見百葉窗關得嚴嚴實實,自己對世界一無所知,象一隻貓頭鷹木然不動,也象貓頭鷹一樣只在黑夜中才看得到一點明亮。一切都似乎象這樣發生,但很可能只有一層亂麻堵阻睡眠者聽清回憶的內部對話和睡眠的連篇廢話。因為(這誠然可以在第一系統裡,在更廣闊、更神秘、更漫無邊際的範圍之內自圓其說),因為正當覺醒發生之時,睡眠者聽到一種內部的聲音對他說:「今晚您來赴這席晚宴嗎,親愛的朋友?那該多麼愉快!」心想:「是的,那有多麼愉快,我去!」繼而,頭腦愈來愈清醒,他猛然想起:「我外祖母沒幾星期活頭了,大夫說得很肯定。」他連忙打鈴,不由哭了,因為一想到,就要跟過去不一樣了,進來答話的不是他的外祖母,他那死亡將至的老外祖母,而是一個無所謂的隨身僕人。何況,睡眠將他帶出回憶和思想居留的世界,有十萬八千里之遙,穿越太空,孤苦伶仃,舉目無親,甚至無自己的身影可以相吊,他置身於時間和自己的活動空間之外了。隨身僕人已經進屋,可他不敢問他時刻,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是否睡過,不知道自己睡了多少小時(他尋思是不是有好幾天了,因為蘇醒過來渾身慵懶,頭腦清醒,心情眷戀,似乎十萬八千里的漫長旅行時間過得並不長)。

  誠然,人們可以硬說只有一種時間,道理極其簡單,只要看看掛鐘便一目了然,您以為過了一晝夜實際上只過了一刻鐘。但是,當您看清了時刻,您已經完全是一個清醒的人,沉浸在清醒人的時間海洋裡,脫離了另一種時間,也許脫離的不僅僅是另外一種時間,而是另外一種生活。睡夢中享有的種種歡娛,人們是不會把它們記在現實存在裡享受到的歡娛帳上的。別的姑且不論,只說最通常的感官享樂吧,我們大家誰在醒來時沒有某種茫然若失的不適感?睡夢中,已經領略到一種歡樂,這種歡樂,若不想使自己精疲力竭,是不能在當天沒完沒了地一再品嘗的。這好比損失了財產。人們在另外一種生活中有了歡樂,但這另外的生活並不是屬￿我們的生活。夢中的痛苦與歡樂(一般來說,覺醒時迅速怒放),倘若我們將其記入預算中去的話,那也不在我們日常生活預算的帳本裡。

  我說過有兩種時間,也許歸根結蒂只有一種,不是因為覺醒之人的時間對睡眠者有價值,而可能是因為另一種生活,即人睡時的生活——在沉睡那部分時間裡——不從屬￿時間的範疇。每次,在拉斯普利埃晚宴之後的第二天,我睡得香極了,我就想像到另外一種生活的意境。原來是這麼回事。我一覺醒來,發現一連打了十次鈴,卻不見隨身僕人進屋來,我開始絕望了。但打第十一次鈴時,僕人進來了。實際上這只是第一次響鈴。前十下只不過是睡夢中虛構的腹稿而已,因為睡夢一直延續到我想打鈴的那一刹那。只是我那凍僵的雙手沒有動就是了。然而,那幾天清晨(而正是由此我才說睡眠可能不懂得時間的法則),我努力使自己清醒過來,而其中最主要的,是極力要把我剛才經歷的不確定的睡夢黑團趕進時間的範圍之內。這可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睡夢並不知道我們到底睡了兩小時還是兩天,不能向我們提供任何方位標。倘若我們在外頭找不到方位標,因而也就回不到時間中去,於是我們又睡過去五分鐘,可我們似乎覺得已經過了三個小時。

  我早就說過——經驗之談——最有效的催眠劑是困倦。在酣然入夢兩小時之後,在與眾巨人輪番搏鬥之後,在與朋友結下生死之交之後,一覺睡去是很難蘇醒過來的,比吃許多片巴比妥要強得多。經過由此及彼的推理,我不勝驚訝,從挪威哲學家口裡得知,而挪威哲學家又是從「他卓越的同事」——對不起,應當是「他的同仁」——布特魯先生那裡聽來的,我得知柏格森先生對服用安眠藥會使記憶力明顯衰退有他的看法。如果相信挪威哲學家的話,柏格森先生也許曾對布特魯先生說過這樣的話:「當然,偶爾服用少量安眠藥對我們日常生活強有力的記憶力是沒有什麼影響的,因為這種記憶力在我們腦海裡根深蒂固。但是,還有另外一些記憶力,更高級,也更不穩定。我的一位同事上古代歷史課,他對我說過,如果頭天晚上吃一片藥用以安眠,到課堂上就很難記起他需要引用的希臘語錄。而給他開藥的大夫卻向他保證藥片對記憶力沒有影響。」「這也許是因為您沒有必要背誦『希臘』語錄的緣故,」歷史學家回答他說,自負嘲弄之情無不溢於言表。

  我不知道柏格森先生和布特魯先生之間的這段談話是否準確無錯。挪威哲學家雖然精深,明察,專心致志,但也完全可能理解錯了。個人而言,我自己的經驗給了我相反的結果。

  麻醉藥後的第二天出現的健忘的時刻,與平時酣睡的夜晚充滿遺忘的時候,雖只有部分相似,但卻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然而,不論是吃藥後還是睡著後我所失記的東西,並不是攪得我心煩意亂的波德萊爾的哪句詩,比如「象一把揚琴」之類;我忘掉的也不是被人稱道的哲學家的某些觀點,而是我身邊平平常常事物的現實本身——倘若我睡著了——因我對身邊的現實事物竟一無所知,人家以為我是白癡;倘若我醒了,並從人為的睡眠狀態中走了出來,我遺忘的不是波菲利①或普羅提諾②體系,對這類哲乍,我完全可以同昔日一樣進行討論;而我忘掉的卻是對某次邀請的答謝,對那次宴會只留下一片純粹的空白。崇高的理念則堅守其位;安眠藥使之失靈的東西,不過是區區小事中的行動影響能力,這種能力,只表現在,倘若要及時恢復、掌握日常生活中的某件事情的回憶,就非得付諸行動不可。儘管可以對腦子壞了以後的苟延殘喘問題作這樣那樣的種種議論,可我發現,每次腦力的哀竭都導致部分的死亡。我們擁有我們的全部記憶,要不便是擁有回想這種種記憶的能力,偉大的挪威哲學家根據柏格森先生的言論這樣說,可我未曾試想模仿哲學家的言辭,以免延誤時間。要不便是回想這種種記憶的能力。但是,什麼算作回想不起來的記憶?要不,乾脆扯遠一點。我們回想不起來我們這三十年的往事;但我們卻完全泡在這種種記憶之中;為什麼到三十年就煞步不前,為什麼不把以前的生活延伸到出生以前的歲月?自從我記不起我身後一大部分往事,自從這些往事成了我看不見的東西,自從我無能為力呼喚這一樁樁往事,誰敢對我說,在這一片我一無所知的黑洞裡,我人生之外就難道沒有可追根溯源的往事?既然我腦中和我周圍能有那麼多我回想不起來的往事,那麼這種遺忘(至少是事實上的遺忘,因為我無能力看到任何東西)就有可能涉及我在另外一個人身上,甚至在另外一個星球上經歷過的生活。同樣一種遺忘會把一切抹煞得一乾二淨。那麼,挪威哲學家信誓旦旦肯定的靈魂不死的現實究竟意味著什麼呢?死後我這個靈沒有能力回憶出生後我這個人,就象我現在這個人回想不起我出生前的事一樣。

  --------
  ①波菲利(233或234—約305),古羅馬時期生於希臘的唯心主義哲學家,新柏拉圖主義者,普羅提諾的門徒。
  ②普羅提諾(約204—約270),古羅馬時期希臘唯心主義哲學家。新柏拉圖主義最重要的代表。主要著作有波菲利編纂的《九章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