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源氏物語 | 上頁 下頁
第三十四回 新菜(13)


  這詩倒可排遣哀愁。明石女禦昔年高明石浦來京都,當天早晨拜別外祖父明石道人時的情景,現在做夢也回想不起來,覺得十分遺憾。

  三月初十過後,明石女禦分娩,大小平安。在這以前,大家認為一大難關,紛紛愁歎。豈知臨盆並無多大痛苦,而且生下來的又是一位皇子,真是無限歡欣!源氏也安心了。女禦現在所居的房室,隱藏在正屋後面,和別人的房室很接近。產後各處紛紛前來祝賀,排場異常盛大,禮品十分隆重,在老尼姑看來這裡真是「神仙窟」啊!然而這地方畢竟太簡陋了,於是準備遷回紫夫人東南院中原來的屋子裡。紫夫人亦曾到西北院來看視。但見女禦身穿白衣,抱著嬰孩,儼然是個母親,那模樣真是可愛。紫夫人自己沒有生育經驗,別人生育她也難得看到。此次看到了,覺得非常希罕可愛。初生的嬰兒要好生照管,因此紫夫人一天到晚抱著。真的外婆明石夫人一切都讓紫夫人作主,自己專任湯沐之事。以前宣佈立皇太子的聖旨的宮女典侍,是司理湯沐之事的。她看見明石夫人自動來幫助她,覺得很對她不起。明石夫人出身的內情,典侍曾經約略聞知。明石夫人的人品如果略有缺陷,女禦不免喪失體面。然而明石夫人氣度十分高雅,因此典侍覺得她真是命運特別優異的人。此次祝賀之盛況,一如向例,不須贅述。

  產後六日,明石女禦從西北院遷回東南院。第七日之夜,冷泉帝也賜贈賀儀。朱雀院已經出家,不能親來探視,特派頭弁為代表,奉旨向藏人所取出種種珍寶,賜贈女禦。犒賞諸人的衣服,由秋好皇后調度,比朝廷所置辦的更為體面。其次諸親王、諸大臣,家家戶戶都為送禮而奔忙,大家力求盡善盡美。源氏一向崇尚簡約,但為此事破例,賀儀隆重無比,舉世盛稱。其潛心設計的優雅精緻之趣,應有記載傳之後世。但因筆者未曾一一親睹,故不詳述。

  不久之後,源氏抱著小皇子說:「右大將生了許多兒子,至今沒有讓我見過這些孫子,我常引為憾。且喜有了這個可愛的外孫。」他疼愛這小皇子,原是理之當然。小皇子象春筍一般日夜長大。乳母暫時不用不熟悉的新人,而從原有的侍女中選擇人品優越的人來充任。明石夫人為人聰明、高尚而大方,應該謙遜的地方,態度非常謙遜,從來不對人生氣或驕傲,因此無人不讚譽她。紫夫人以前偶爾和明石夫人會面,與她不甚相容,現在托小皇子之福,明石夫人受她重視,兩人就非常親見了。紫夫人生性喜愛小孩,親手替小皇子製造「天兒」,即放在枕邊可以驅邪避凶的人像,真可謂不失童心。她朝朝暮暮為撫養小皇子而忙碌。那位老邁的尼姑不能從容地看看這小外曾孫,心甚不滿。她只匆匆看見幾面,別後想念甚苦,幾乎為此喪命。

  明石浦上也得悉了女禦誕生小皇子之消息。看破紅塵的明石道人也非常歡喜,對眾弟子說:「如今我可安心地脫離塵世,住生極樂了!」就把住宅改成寺院,附近所有田地及一切器物都捐作寺產,準備入山去了。這播磨國地方有一個郡,其中有一座人跡罕通的深山。明石道人于多年前購置此山,預備將來籠閉其中,不再與世人相見。只因在世間略有牽累之事,故遷延至今不曾如願。如今聞知外孫女喜訊,便一切放心,準備移居深山,獻身神佛了。近年來明石道人並無特別事由,久不遣使入京。只有京中遣使來明石浦時,略複三言兩語,將近況告知老尼姑。但現在他要離去塵世了,故寫了一封長信送與明石夫人。信中言道:「近數年來,我與你等生在同一世間。雖然如此,我似覺此身已入另一世間了。故無特別事故,不與你等通問。且我看慣漢文經典,閱讀假名書信頗費時間,念佛也會因此而懈怠,實乃無益之事。為此從不寫信與你。今據人傳言:外孫女已入宮為太子妃,且已誕生一小皇子。聞之深為慶喜。此事自有原因,今日我可告你:我自身乃一拙陋之山野鄙夫,不復貪戀現世榮華。但過去多年以來,六根未淨,晝夜六時勤修之時,首先為你之事向佛祈願,而將自己往生極樂之事置之次位。你誕生之年,二月中某夜我做一夢,夢見我右手托著須彌山①,日月從山左右升起,光輝燦爛,遍照世間。而我自己隱身于山之陰,不受日月之光。後來我將山放入大海,使浮水上,自己乘一小船向西駛去了。夢中所見如此。

  ①按佛教的說法:須彌山位在四大洲中心,處大海中,高三百三十六萬里。


  夢醒之後,心中時時籌思:想不到我此微不足數之身,將來亦有發跡之望。然而何所憑藉,而能交此大運呢?正在此時,你母誕生了你。我檢閱世俗書籍,考查佛教經典,發現做夢可信之事例甚多。因此不管自家身世之微賤,盡心竭力地教養你。然而又念能力畢竟有限,此夢終難應驗,便辭去京都,返歸鄉里。自任播磨國守之後,決心在此終老,不再入京。但在蟄居此浦多年之間,亦因對你的前程抱有極大之期望,故曾私下對佛許下許多祈願。現在夙願順利達成,你已如意稱心。將來外孫女做了國母,大願圓滿之時,你必須赴住吉大寺以及其他諸寺還願。我對此夢毫不懷疑。今此一願既已迅速成就,則我將來往生遙隔十萬億國土之極樂世界時,亦必身登九品中之上品上生①無疑。現在我只要靜待佛菩薩來迎接我。在這期間,我將在『水草多清趣』②的深山中勤修佛法,直到圓寂之時。正是。

  已見曙光天近曉,

  敢將舊夢證今情。」

  ①按佛教的說法:往生極樂世界,分上中下三品,每品又分上生、中生、下生。故共有九品。上品上生為最高級。

  ②古歌:「遠方水草多清趣,擾攘都城不可居。」見《古今著聞集》,是玄賓僧都入山修道時所作。


  信上寫明月日,又附加數行:「你等不須知道我命終之月日。古來慣例,居喪必著麻衣,此亦大可不必。你只須將自己看作神佛化身,而為我這老法師多做功德可矣。既享現世之樂,勿忘後世之事!但能成遂往生極樂之願,將來必有再見之期。你須記住:將來離此娑婆世界,到達彼岸淨土,即可重新聚首。」又把在住吉大寺所陳願文裝在一口沉香木大箱子裡,加封隨函送來。

  致老尼姑的信中並無特別事情,但說:「我定於是月十四日離此草庵,遁入深山,將以此無用之身施捨熊狼。但仍望你長生住世,以待夙願之成遂。你我當在極樂淨土再相會面也。」老尼姑看了此信,便向送信來的僧人探問情由。僧人答道:「師父寫此信後三日,即移居人跡不到的深山中。貧僧等一齊走送,但行至山麓,即被遣返。隨行者只一僧人及二童子。師父昔年棄家學道,我等以為已極悲哀之情,豈知更有此悲哀之事!師父年來修行之暇,常倚床彈琴,或奏琵琶。此次臨行,取此二樂器在佛前彈奏,向佛告辭。並將樂器施入佛堂。其他種種器什,多數捐獻寺院。其餘物件分贈平素親近之弟子六十余人,借留遺念。尚有剩者,今已運來京都,以供尊處使用。師父舍我等而去,深入山中,隱身雲霞之間。此地空留陳跡,悲歎之人甚多。」此僧人童年隨明石道人由京都下明石浦,今已成為老法師。此次明石道人入山,此僧人不勝悲傷。即使是釋迦牟尼佛諸弟子中之聖者,並且確信佛涅槃後常住靈鷲山,但當「薪盡火滅」①之時,亦不免深為哀悼。何況老尼姑聞此消息,當然悲傷無限。

  ①《法華經》雲:靈鷲山在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東北,釋迦牟尼涅槃(即死)後常住此山。又雲;「釋尊入滅,如薪盡火滅。」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