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源氏物語 | 上頁 下頁
第十九回 薄雲(3)


  大堰邸原是個寂寞的居處。但源氏公子時時來此泊宿,有時也就在這裡吃些點心或便飯。他來此時,對外往往藉口赴佛堂或桂院,並不明言專誠來訪。他對明石姬雖非過度迷戀,但也沒有輕蔑之色,絕不把她當作一般人看待,足見對她的寵愛是與眾不同的。明石姬也深知公子對她異常寵愛,所以她對公子並不作僭越的要求,但也不過分自卑,凡事不違背公子的欲願,真可謂不亢不卑,恰到好處。明石姬早就聽人說:源氏公子在身分高貴的女人家裡,從來不如此開誠相待,總是趾高氣揚的。因此她想:「我徜遷居東院,住在太接近公子的地方,倒反而與她們同化,難免受人種種侮辱。現在住在這裡,雖然他來的次數不多,但總是特地為我而來,在我更有面子。」明石道人送女兒入京時雖然言語決絕,但畢竟也很掛念,不知公於對她們待遇如何,常常派使者來探問。聽到了消息,有時憂傷歎息;但感到光榮、歡欣鼓舞之時亦複不少。

  正在此時,太政大臣逝世了,這老大臣是天下之柱石,一旦殂落,皇上亦不勝悲歎。昔年暫時隱退,籠閉邸內,尚且引起朝中騷擾;何況今日與世長遺,悲傷之人自然甚多。源氏內大臣亦非常惋惜。以前一切政務均可依賴太政大臣主裁,內大臣甚是安閒。今後勢必獨任其艱,因此更增愁歎。冷泉帝年僅十四,然而穩重老成,似乎遠在這年齡之上,躬親政務,聖明善斷,源氏內大臣頗可放心。然而太政大臣逝世之後,除了他自己以外,別無可托之後援人。誰能代他負此重任,而讓他成遂出家修行之夙願呢?想到這裡,便覺太政大臣之早逝甚可痛心。因此大辦追薦佛事,比太政大臣的子孫們辦得更加隆重。又殷勤吊慰,多方照拂。

  這一年世間疫癘流行。禁中屢次發生異兆,上下人心不安。天空也多怪變:日月星辰,常見異光,雲霞運行,亦示凶兆。世間驚人之事甚多。各地天文、卜易專家紛紛上書申報,其中記載著種種教人吃驚的怪事。惟有源氏內大臣心中特別煩惱,認為此乃自身罪惡深重所致。

  出家的藤壺母后於今年春初患病,到了三月裡,病勢十分沉重。冷泉帝行幸三條院,向母后問病。桐壺帝駕崩之時,冷泉帝還只五歲,尚未深解世事。如今母后病重,帝心異常憂慮,愁容滿面。藤壺母后亦甚悲傷,對他言道:「我預知今年大限難逃。但也並不覺得特別痛苦,倘明言自知死期,深恐外人笑我故意裝腔,所以並不額外多做功德。我早想入宮,從容地對你談談當年舊事。然而少有精神舒暢的日子,以致因循蹉跎,迄未如願,實甚遺憾。」說時聲音十分微弱。她今年三十七歲,然而還是青春盛年的模樣,冷泉帝覺得非常可惜,心中更加悲傷了。便答道:「今年是母后應當萬事謹慎小心的厄年①,孩兒聽說母后近數月來玉體違和,甚是擔心。然而並未特別多作法事,實甚後悔。」他心中異常痛苦,只得在此危急之際,大規模舉行法事,以祈禱母后複健。源氏內大臣以前也只當作她所患的是尋常小病,不甚介意。現在也深為擔憂了。冷泉帝因身分關係,未便勾留,不久告辭返宮,心中無限悲傷。

  ①古時迷信:女子十九、三十三、三十七歲為「厄年」,必遭災難。


  藤壺母后非常痛苦,說話也很困難,只是心中尋思:「此身因有宿世深緣,故在這世間享盡尊榮富貴,人莫能及。然而我心中無限痛苦,亦複世無其匹!冷泉帝做夢也不曾想到此種秘密,實在對他不起。唯有此恨,使我死不瞑目。海枯石爛,永無消解之一日了!」源氏內大臣為朝廷著想,太政大臣新喪,藤壺母后垂危,連遭不幸,實甚可悲。而想起了自己與藤壺母后的秘密私情,又覺無限傷心。於是盡心竭力,大辦佛事,祈禱母后早日恢復健康。他對藤壺母后的戀情,年來久已斷絕。想起了今生永無再續鸞膠之一日,心中非常悲痛。便走近病床前的帷屏旁邊,向知情的侍女探詢母后病狀。母后身邊的侍女,都是親信之人,察知源氏內大臣衷情,便將母后近狀詳細奉告。又道:「近幾月來,即使身體不適,禮佛誦經之事亦不間斷。積勞既久,身體更形衰弱。近日橘子汁也絕不進口,看來已無希望了。」眾侍女無不掩面而泣。藤壺母后命侍女傳言道:「你恪守父皇遺命;為今上效忠,不遺餘力。年來受惠甚多,我常思俟有良機,向你表達感謝之憂。靜候至今,豈料病勢沉重至此,遺憾在心,夫複何言!」源氏內大臣在帷屏外微聞聲息,傷心之極,不能作答,只是吞聲痛哭。自念心情何以如此脆弱,應該顧忌他人注目,振作起來。但又想起藤壺母后從前的美貌,世間一般人見了也不勝憐惜。豈料如今即將香消玉殞,無法挽留,真乃抱恨終天之事!終於收淚答道:「駑鈍之材,誠不足道。惟受命以來,竭力效忠,不敢怠慢。月前太政大臣遽爾逝世,此後身荷政務重任,益增惶恐。豈料母后今又患病,更覺心亂如麻。深恐此身亦不能久居人世也。」在這期間,藤壺母后就象油幹火絕一般悄悄地斷氣了。源氏內大臣的悲傷不可言喻。

  藤壺母后在一切貴人之中,心腸最為慈悲,對世人普遍愛護。從來豪門貴族,總不免倚仗勢力,欺壓平民,藤壺母后則絕無此種行為。四方有所貢獻,凡勞師動眾之事,一概謝絕。在佛法功德方面,她也十分撙節:從來富貴之人,經人勸請,往往窮極豪華地大做功德,即在聖明天子時代,亦不乏其例。惟有藤壺母后絕不作此等奢侈之事,她只用上代傳下來的財寶,以及應得的年俸爵祿,在不妨礙其他用項的限度內,儘量普遍地齋僧供佛。因此無知無識的山僧,也都悼惜她的逝世。葬儀的消息,轟動全國,聞者無不悲傷。凡殿上官員,一律身穿黑色喪服,使得這鶯花三月暗淡無光。

  源氏公子看了二條院庭中的櫻花,回想起當年花宴的情狀,自言自語地吟唱古歌中「今歲應開墨色花」之句①。深恐惹人議論,只得籠閉在佛堂中,天天背人偷泣。夕陽如火,山間樹梢畢露。而橫亙在嶺上的薄雲,映成灰色。際此百無聊賴之時,這灰色的薄雲分外惹人哀思。源氏公子吟道:

  「嶺上薄雲含夕照,

  也同喪服色深黝。」②

  無人間知,獨吟也是枉然。

  七七佛事次第圓滿之後,暫無舉動。宮中閒靜,皇上頓感寂寞無聊。且說有一個僧都,藤壺母后的母后③在世時就入宮供職,一直當祈禱師。藤壺母后也很尊敬他,當他親信人。皇上亦重視他,常常教他舉辦隆重的法事。這確是一個道行高深的聖僧,世間少有。他今年約七十歲,近年來籠閉山中,勤修佛法,為自己晚年積福。此次專為藤壺母后祈病,來到京都,被召入宮,常侍皇上左右。源氏內大臣也勸他:「今後你就同昔日一樣,常住宮中,為皇上供職。」僧都答道:「貧僧年老,本已不堪夜課。惟大臣有命,豈敢違反。況長年身蒙厚恩,理應報答。」便留住宮中了。

  ①古歌:「山櫻若是多情種,今歲應開墨色花。」見《古今和歌集》。

  ②本回題名「薄雲」據此詩。因此藤壺又名「薄雲皇后」。

  ③此乃桐壺帝前代的皇后。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