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源氏物語 | 上頁 下頁
第十八回 松風(2)


  此時適逢秋天,人心正多哀怨。出發那天早晨,秋風蕭瑟,蟲聲煩亂,明石姬向海那邊望去,只見明石道人比照例的後夜誦經時刻起得還早,於暗夜起身,啜著鼻子誦經拜佛。此乃喜慶之事,不該有不吉利的言行,然而誰也忍不住流下淚來。小女公子長得異常可愛,外公把她看作夜明珠一般,常常抱著不肯放手。小外孫女也就喜愛他,纏著他。他想起自己是異于常人的出家之身,應該有所顧忌,不可過分親昵這小女公子。然而片刻不見,便覺過不下去,難於忍受。便吟詩道:

  「遙祝前程多幸福,

  臨歧老淚苦難禁。

  哎呀,這話太不祥了!」連忙把眼淚揩乾淨。他的尼姑夫人接著吟道:

  「當年聯袂辭京闕,

  今日獨行路途迷。」

  吟罷禁不住哭泣起來,這也是難怪的。她回想過去多年來夫婦之誼,覺得今朝一旦拋舍,憑仗了這不甚可靠的因緣而重新回到曾經厭棄的京都,實在不是妥善之計。明石姬也吟詩道。

  「此去何時重拜見,

  無常世事渺難知。

  據女兒之意,父親最好陪送我們進京。」她懇切勸駕。但明石道人說:「有種種原因,不便離去。」然而他想起了女眷一路上不便之處,又非常擔心。

  他說:「我以前辭去京都而退居到達鄉間,都是為了你。實指望在此當國守,可以早晚隨心所欲地教養你。豈知就任之後,由於時運不濟,身逢種種患難。若再返京都,只是一個潦倒的老國守,無法改善蓬門陋室的貧苦生涯,在公私兩方,都贏得了一個笨伯的惡名;而辱及先人令名,尤可痛心。我辭去京都之時,人都預料我將出家。我自己也覺得世間名利恭敬都已不惜放棄。但目睹你年事漸長,知識漸開,又覺得我豈可將此美錦藏在暗中。為子女而悲痛的父母之心,永無晴朗之時。於是求神拜佛,但願自身雖然命窮,切勿連累子女,聽其淪落在山鄉之中。長抱此志,以待將來。果然事出意外,與源氏公子結了良緣,真乃可喜之事。但因身分相去太遠,念及汝身前程,又不免東顧西慮,徒增悲歎。後來生了這小寶貝,方信姻緣前定,宿根不淺。教她在這海邊過日子,太委屈了。我想這孩子的命運一定與眾不同。我今後不能見她雖覺可悲,但我身既已決心與世長遺,也就顧不得許多了。我這小外孫女身上有榮華富貴之福相。她偶爾生在這鄉間,暫時惑亂我這村夫的心目,也是前世因緣吧,我好比天上神仙偶爾墮入三途惡道①,暫時生受一番痛苦,今天便要與你們永別了。將來你們聽到我的死耗,也不須為我追薦。古語雲:『大限不可逃』②,切勿為此傷心!」他說得語氣很堅決。後來又說:「我在化為灰煙以前,在晝夜六時的祈禱中,還要附帶為我這小寶貝祝福,我這一點塵心尚未斷絕呢。」說到小外孫女,他又要哭了。

  倘走陸路,則車輛太多,十分招搖。倘分為水陸兩路,則又太麻煩。由於京中來使也非常注意避免人目,於是決定全部乘船,悄悄地前進。

  辰時出發,一行船舶向古人所詠歎的「浦上朝霧」③中漸漸遠去。明石道人目送行舟,心中異常悲傷,久久不能自解,終至茫然若失。船裡的尼姑夫人離開了這長年住慣的鄉居而重返京都,也有無量感慨,淚流滿面,對女兒吟道:

  「欲登彼岸心如矢,

  船到中流又折回。」④

  明石姬答詩雲:

  「浦濱幾度春秋更,

  忽上浮槎入帝京。」

  這一天正值順風。舍舟登陸,乘車到達京都,不曾延誤時日。為欲避免外人議論,一路上謹慎小心。

  ①據佛教中說:天人果報盡時,暫墮三惡道,即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經此苦惱,再生天界。

  ②古歌:「大限不可逃,人人欲永生。子女慕父母,為親祝千春。」見《伊勢物語》。

  ③古歌:「天色漸向曉,浦上多朝霧。行舟向島陰,不知往何處。」見《古今和歌魚》。

  ④彼岸是佛教用語,指陰司,即所謂西方極樂世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