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源氏物語 | 上頁 下頁 |
第十回 楊桐(8) |
|
這正是催人哀思的時節,這位尚侍想必是情不自禁,故爾不顧一切,偷偷地寫這首詩派人送來,此心深可憐愛。源氏大將便教這送信使者稍稍等待,命侍女打開安放中國紙的櫥來,選取一張特等貢紙,又仔細挑選精緻的筆墨,鄭重其事地寫回信,神情甚是豔雅。左右侍女見此模樣,互相牽衣使眼,悄悄地問:「到底是寫給哪一位的?」源氏大將寫道:「即使疊上蕪函,終是無補於事。為此深自懲戒,已覺心灰意懶。正擬獨任共愁,豈意忽接來書。 莫將惜別傷離淚, 看作尋常秋雨霖! 但得兩心相通,即使凝望長空,亦可忘憂遣懷。」信中詳訴衷情,不可盡記。 諸如此例,來信訴怨的女子,不計其數。源氏大將只報以纏綿悱惻的複音,並不十分動心。 且說藤壺皇后發心在桐壺院周年忌辰之後舉辦一次法會,請高僧講演《法華經》八卷,目下正操心作種種準備。國忌是十一月初一,是日天上降下一片大雪。源氏大將賦詩寄藤壺皇后: 「訣別於今周歲月, 何時再見眼中人?」 今日是萬民舉哀之日,藤壺皇后立刻答他一首詩: 「苟延殘命多愁苦, 今日癡心慕往年。」 寫得並不特別用心,但源氏大將看了覺得異常高雅優美,想是心理作用之故。她的書體並不特異,也不時髦,然而自有與眾不同的優點。源氏大將今天屏除了一切戀情,只是跟著融雪的水滴一同流淚,專心誦經禮佛。 十一月十日過後,藤壺皇后的《法華經》八卷開講。這法會異常莊嚴。分四日講演,每日所用經卷,裝潢精美無比:玉軸、綾裱都很講究,連包經卷的竹席上的裝飾,其精緻也世無其類。原來這藤壺皇后即使對日常細小物事,亦必裝飾得異常精美。像今天的大事,當然更加鄭重其事了。佛像上的裝飾以及香花桌上的桌布等,令人誤認為西方極樂世界。第一天是追薦先帝①,第二天是為母后祈冥福,第三天是追薦桐壺院。 這一天所講的是《法華經》第五卷,最為重要。公卿大夫等顧不得右大臣嫌忌,大家一齊參與聽講。這一天的講師,也選請道行特別卓越的高僧。開講之初,誦唱「采薪及果蔬,汲水供佛勤。我因此功德,知解《法華經》。」②雖然同是這幾句,今天卻誦得特別莊嚴。諸親王等奉獻各種供養物。其中源氏大將的供養物用意特別精深,迥非別人可比。作者屢次用同類的贊詞來褒美源氏大將,實因每次拜見此人,總覺比前次越發優越,故不得不如此耳。 最後一天,是藤壺皇后自己發願。她在佛前發誓,決心出家為尼。四座聞言,無不震驚。其兄兵部卿親王及源氏大將亦皆動心,認為事出意外。兵部卿親王半途起身進入簾內、苦勸收回成命。皇后向他聲明決心之堅強,終於無法挽回。發願既畢,宣召比壑山住持為誓願人授戒,皇后的伯父橫川僧都③走來,為皇后落髮。此時滿殿人心激動,一齊放聲大哭。 ①此先帝是藤壺之父,是桐壺院前一代天皇。 ②此古歌乃大僧正行基所作,見《拾遺集》。③橫川是比壑山三塔之一。 即使是毫不足道的衰老之人,面臨削髮出家之際,也不免方寸動亂,悲從中來。何況藤壺皇后青春鼎盛,預先並無一言,突然遁世,兵部卿親王安得不放聲大哭!其他參與法會的人,看見周圍氣象悲切而莊嚴,也無不淚滿襟袖而歸去。桐壺院的許多皇子,回想藤壺皇后昔日榮華,大家感慨悲歎,都來慰問。只有源氏大將,散會後依舊枯坐席上,一言不發,心中茫然若失。但深恐旁人怪他為何如此悲傷,便於兵部卿親王退出後前來慰問。此時眾人漸次散去,四周寂靜。眾侍女拭著眼淚,群集在各處。月明如晝,雪光映目,庭前景色淒清。源氏大將對此夜色,沉思往事,不堪悲慟。強自鎮靜,命侍女傳言問道:「何故如此突然下了決心?」皇后照例遣王命婦答道:「我早有此志,並非今日始下決心。所以不早說者,深恐人言騷擾,使我心亂耳。」此時簾內侍女雲集,行動起居、衣衫窸窣之聲,歷歷可聞。驚恐悲歎之聲,亦時時洩露簾外。源氏大將想道:不可早說,確是有理。便覺無限悲傷。 門外北風甚烈,雪花亂飛,簾內蘭麝氤氳,佛前名香繚繞,加之源氏大將身上衣香撲鼻,此夜景有如極樂淨土。皇太子的使者也來到了。藤壺皇后回想前日臨別時太子之言及其依依不捨之狀,雖決心堅強,亦悲傷難堪,一時不能作答。源氏大將代為補充言詞,答謝來使。此時殿內不論何人,盡皆垂頭喪氣。因此源氏大將不能暢所欲言,但吟詩道: 「清光似月君堪羨, 世累羈身我獨悲。① 我作此想,實屬懦怯堪憐,對君之毅然決然,慚愧之至,羡慕之極!」此時眾侍女圍集藤壺皇后身旁,源氏大將心中千言萬語,不能發洩,但覺異常煩悶,藤壺皇后答道。 「一例紅塵都看破, 何時全斷世間緣。 尚留一點濁念,奈何!」這答詞的一部分,想是侍女擅改的吧。源氏大將胸中無限悲傷,痛心之餘,匆匆退出。 ①「世累羈身」,暗指有皇太子之牽累,不能隨君一同出家。後面藤壺答詩「何時全斷世間緣」,亦暗示一切都已看破,惟對皇太子不能斷念。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