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世界名著 > 物種起源 | 上頁 下頁
第十一章 論生物在地質上的演替(3)


  恰恰相反,只是身體大,如歐文所闡明的,在某些情形裡,由於大量食物的需要,反會決定它更快地絕滅。在人類沒有棲住在印度或非洲以前,必有某種原因曾經抑制了現存象的繼續增加。極富才能的鑒定者福爾克納博士相信,抑制印度象增加的原因,主要是昆蟲不斷地折磨了、消弱了它們;布魯斯對於阿比西尼亞的非洲象,也作過同樣的結論。昆蟲和吸血蝙蝠的確決定了南美洲幾處地方的歸化了的大形四足獸類的生存。

  在更近的第三紀地質層裡,我們看到許多先稀少而後絕滅的情形;並且我們知道,通過人為的作用,一些動物之局部的或全部的絕滅過程,也是一樣的。我願意重複他說一下我在1845年發表的文章,那文章認為物種一般是先稀少,然後絕滅,這就好像病是死的前驅一樣。但是,如果對於物種的稀少並不感到奇怪,而當物種絕滅的時候卻大感驚異,這就好像對於病並不感到奇怪,而當病人死去的時候卻感到驚異,以致懷疑他是死於某種暴行一樣。

  自然選擇學說是建築在以下的信念上的:各個新變種,最終是各個新物種,由於比它的競爭者佔有某種優勢而被產生和保持下來;而且較為不利的類型的絕滅,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結果。在我們的家養生物中也有同樣的情形,如果一個新的稍微改進的變種被培育出來,它首先就要排擠掉在它附近的改進較少的變種;當它大被改進的時候,就會像我們的短角牛那樣地被運送到遠近各地,並在他處取其他品種的地位而代之。這樣,新類型的出現和舊類型的消失,不論是自然產生的或人工產生的,就被連結在一起了。

  在繁盛的群裡,一定時間內產生的新物種類型的數目,在某些時期大概要比已經絕滅的舊物種類型的數目為多;但是我們知道,物種並不是無限繼續增加的,至少在最近的地質時代內是如此,所以,如果注意一下晚近的時代,我們就可以相信,新類型的產生曾經引起差不多同樣數目的舊類型的絕滅。

  如同前面所解釋過的和用實例說明過的那樣!在各方面彼此最相像的類型之間,競爭也一般進行得最為劇烈。因此,一個改進了的和變異了的後代一般會招致親種的絕滅;而且,如果許多新類型是從任何一個物種發展起來的,那麼這個物種的最近親緣,即同屬的物種,最容易絕滅。因此,如我相信的,從一個物種傳下來的若干新物種,即新屬,終於會排擠掉伺科的一個舊屬。但也屢屢有這樣的情形,即某一群的一個新物種奪取了別群的一個物種的地位,因而招致它的絕滅。

  如果許多近似類型是從成功的侵入者發展起來的,勢必有許多類型要讓出侖們的地位;被消滅的通常是近似類型,因為它們一般由於共同地遺傳了某種劣性而受到損害。但是,讓位給其他變異了的和改進了的物種的那些物種,無論是屬￿同綱或異綱,總還有少數可以保存到一個長久時間,這是因為它們適於某些特別的生活方式,或者因為它們棲息在遠離的、孤立的地方,而逃避了劇烈的競爭。例如,三角蛤屬(Trigonia)是第二紀地質層裡的一個貝類的大屬,它的某些物種還殘存在澳洲的海裡,而且硬鱗魚類這個幾乎絕滅的大群中的少數成員,至今還棲息在我們的淡水裡。所以如同我們看到的,一個群的全部絕滅過程要比它的產生過程緩慢些。

  關於全科或全目的明顯突然絕滅,如古生代末的三葉蟲和第二紀末的菊石,我們必須記住前面已經說過的情形,即在連續的地質層之間大概間隔著廣闊的時間,面在這些間隔時間內,絕滅大概是很緩慢的。還有,如果一個新群的許多物種,由於突然的移入,或者由於異常迅速的發展,而佔據了一個地區,那麼,多數的舊物種就會以相應炔的速度而絕滅:這樣讓出自己地位的類型普通都是那些近似類型,因為它們共同具有同樣的劣性。

  因此,在我看來,單一物種以及物種全群的絕滅方式是與自然選擇學說十分一致的。我們對於物種的絕滅,不必驚異;如果一定要驚異的話,那麼還是對我們的自以為是——一時想像我們是理解了決定各個物種生存的許多複雜的偶然事情,表示驚異吧。各個物種都有過度增加的傾向,而且有我們很少覺察得出某種抑止作用常在活動,如果我們一刻忘記這一點,那麼整個自然組成就會弄得完全不可理解。不論何時,如果我們能夠確切說明為什麼這個物種的個體會比那個物種的個體為多;為什麼這個物種,而不是那個物種能在某一地方歸化;一直到了那時,才能對於我們為什麼不能說明任何一個特殊的物種或者物種群的絕滅,正當地表示驚異。

  全世界生物類型幾乎同時發生變化

  生物類型在全世界幾乎同時發生變化,任何古生物學的發見很少有比這個事實更加動人的了。例如,在極其不同氣候下的、雖然沒有一塊白堊礦物碎塊被發見的許多遼遠地方,如在北美洲,在赤道地帶的南美洲,在火地,在好望角,以及在印度半島,我們歐洲的白堊層都能被辨識出來。因為在這等遼遠的地方,某些岩層中的生物遺骸與白堊層中的生物遺骸呈現了明顯的類似性。所見到的並不見得是同一物種,因為在某些情形裡沒有一個物種是完全相同的,但它們屬￿同科、同屬和屬的亞屬,而且有時僅在極細微之點上,如表面上的斑條,具有相似的特性。

  還有,未曾在歐洲的白堊層中發現的、但在它的上部或下部地質層中出現的其他類型,同樣出現在這等世界上的遼遠地方,若干作者曾在俄羅斯、歐洲西部和北美洲的若干連續的古生代層中觀察到生物類型具有類似的平行現象;按照萊爾的意見,歐洲和北美洲的第三紀沉積物也是這樣的。縱使完全不顧「舊世界」和「新世界」所共有的少數化石物種,古生代和第三紀時期的歷代生物類型的一般平行現象仍然是顯著的,而且若干地質層的相互關係也能夠容易地被確定下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