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名利場 | 上頁 下頁
譯本序(2)


  薩克雷在報章雜誌投稿很多,用了不少筆名。他出過幾部書,都獲得好評①。但是他直到一八四七年《名利場》在《笨拙雜誌》(Punch)發表,大家才公認他是個偉大的小說天才,把他稱為十九世紀的菲爾丁②。他的作品從此有了穩定的市場,生活漸趨富裕。他覺得妻女生活還無保障,一部連一部的寫

  --------
  ①如《巴黎遊記》(Paris Sketch Book)《愛爾蘭遊記》(Irish Sketch Book)《巴利·林登的遭遇》(The Luck of Barry Lyndon),《勢利人臉譜》(The Book of Snobs)等。
  ②《書信集》第二冊三一二頁。


  作,又到英國各地和美國去演講。一八五九年他做了《康希爾雜誌》(Co-rnhill Magazine)的主編,這是他文名最高的時候。他早衰多病,一八六三年死在倫敦。他的小說除《名利場》以外,最有名的是《亨利·艾斯芒德的歷史》(Henry EsKmond)和《紐可謨一家》(The Newcomes);散文最有名的是《勢利人臉譜》(The Book of Snobs)和《轉彎抹角的隨筆》(The Roundabout Papers)。他的批評集有《英國幽默作家》(The English Humourists),詩集有《歌謠集》(Ballads)。他在詩歌方面也算得一個小名家,作品輕快活潑,富於風趣,而帶些惆悵的情調。他的畫也別具風格,《名利場》的插畫就是他自己的手筆,可惜刻版時走了神氣①。

  --------
  ①《書信集》第二冊三四五頁。

  那時候英國社會上對小說的看法很像中國舊日的看法,以為小說是供人消遣的「閒書」①。薩克雷因為自己幹的是娛樂公眾的行業,常自比於逗人喜笑的小丑②。有一次他看見一個下戲以後的小丑又煩膩又憂悶的樣子,深有同感,因此每每把自己跟他相比③。他也辛辛苦苦地逗讀者喜笑,來謀自己的衣食;他看到社會上種種醜惡,也感到厭膩和憂悶。薩克雷正像他形容的小丑:「那個滑稽假面具所罩蓋的,即使不是一副愁苦之相,也總是一張嚴肅的臉」④。因為他雖然自比小丑,卻覺得自己在逗人笑樂之外另有責任:「在咧著大嘴嬉笑的時候,還得揭露真實。總不要忘記:玩笑雖好,真實更好,仁愛尤其好」⑤。他把自己這類幽默作家稱為「諷刺的道德家」,說他們擁有廣大的讀者,不僅娛樂讀者,還教誨讀者;他們應該把真實、公正和仁愛牢記在心,作為自己職業的目標;他以前准會嗤笑自己儼然以導師自居,現在覺得這行職業和教士的職業一樣嚴肅,希望自己能真實而又慈愛⑥。他在《名利場》裡也說,不論作者穿的是小丑的服裝或是教士的服裝,他一定盡他所知來描摹真實⑦。他又在其他作品裡和書信日記裡一再申說這點意思⑧。我們因此可以看到薩克雷替自己規定的任務:

  描寫「真實」,宣揚「仁愛」。

  --------
  ①凱絲琳·鐵洛生(Kathleen Tillotson)著《十九世紀四十年代的小說》(N-ovels of the Eighteen-Forties)一九五四年牛津版一七——二○頁。
  ②《全集》第一冊九三頁。
  ③如《全集》第十五冊四一四——四一五頁,二五七——二五八頁;第四冊四三一頁;第十六冊一七三頁;第一冊二二六頁。
  ④《全集》第四冊四三一頁。
  ⑤《全集》第十五冊二四○頁。
  ⑥《書信集》第二冊二八二頁。
  ⑦《全集》第一冊九三頁。
  ⑧薩克雷給朋友的信上說:「你稱讚我的人道主義,真能搔到癢處。我對這行逗笑的職業愈來愈感到嚴肅,漸漸把自己看成一種教士了。願上帝給我們謙遜的心,能揭示真實」(見《書信集》第二冊二八三頁)。他又說:「我以藝術家的身份,盡力寫出真實,避免虛假」(見《書信集》第二冊三一六頁)。他在一八六三年的日記上說:「希望盡我所知,寫出真實……促進人與人間的和愛」——戈登·瑞著《薩克雷傳》第二部《智慧的年代》(The Age of Wisdom),麥克格勞·希爾公司版三九七頁。又如《全集》第三冊序文六頁,七頁;正文四五七頁;第十三冊八四頁;第十五冊二七一頁。


  《名利場》揭露的真實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的醜惡。薩克雷說,描寫真實就「必定要暴露許多不愉快的事實」①。他每說到真實,總說是「不愉快的」,可是還得據實描寫。他覺得這個社會上多的是那種沒有信仰、沒有希望、沒有仁愛的人;他們或是騙子,或是傻瓜,可是他們很吃得開;他說,千萬別放過他們,小說家要逗人笑,就是為了譏刺他們、暴露他們②。所以這部小說把他們的醜惡毫不留情地一一揭發。這裡面有滿身銅臭的大老闆,投機發財而又破產的股票商,吸食殖民地膏血而長得肥肥胖胖的寄生蟲;他們或是驕橫自滿,或是貪縱懶惰,都趨炎附勢,利之所在就翻臉無情,忘恩負義。至於小貴族地主,他們為了家產,一門骨肉寇仇似的勾心鬥角、傾軋爭奪。敗落的世家子往往把富商家的絝袴子弟作為財源,從他們身上想花樣騙錢。小有資產的房東、店主等往往由侵蝕貴族或富商起家,而往往被他們剝削得傾家。資本主義社會是弱肉強食的世界,沒有道義,沒有情分,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名利場》就是這樣一個唯勢是趨、唯利是圖的搶奪欺騙的世界③。

  --------
  ①《全集》第一冊九三頁。
  ②《全集》第一冊九四頁。
  ③薩克雷在早一些的著作裡就寫到當時社會上貴族沒落、平民上升,「為了謀生,人海間各行各業掀起了你死我活的鬥爭」(見《全集》第十四冊二八三頁)。他覺得資本主義社會不僅是他在《勢利人臉譜》裡寫的那種勢力社會,還是一個人吃人的社會,有一種人是吃人的,有一種人是被吃的。薩克雷把後者稱為「鴿子」,前者稱為「烏鴉」——參看《烏鴉上尉和鴿子先生》(見《全集》第十四冊);或竟稱為「吃人的妖魔」。統治階級和資本家「剝削窮人,欺淩弱者」,他們都是吃人的妖魔:商業上的廣告就是妖魔誘惑人的手段(參看《全集》第十六冊一四五,一五二,二八○,二八一頁;又第八冊四八八頁);又說,在這個社會上,欺騙好比打獵(參看《全集》第十六冊三二六頁);又說,社會好出賭場(參看《全集》第八冊三六六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