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名利場 | 上頁 下頁
譯本序(1)


  薩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是英國十九世紀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名利場》(Vanity Fair)是他的成名作品。車爾尼雪夫斯基稱讚他觀察細微,對人生和人類的心靈瞭解深刻,富有幽默,刻畫人物非常精確,敘述故事非常動人。他認為當代歐洲作家裡薩克雷是第一流的大天才①。《名利場》描寫的是什麼呢?馬克思論英國的狄更斯、薩克雷等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時說:「他們用逼真而動人的文筆,揭露出政治和社會上的真相;一切政治家、政論家、道德家所揭露的加在一起,還不如他們揭露的多。他們描寫了中等階級的每個階層:從鄙視一切商業的十足紳士氣派的大股東、直到小本經紀的店掌櫃以及律師手下的小書記」②。《名利場》這部小說正是一個恰當的例子。英國在十九世紀前期成了強大的工業國,擴大了殖民地,加速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當時講究的是放任主義和自由競賽③,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社會分裂成貧富懸殊的兩個階層。新興資產階級靠金錢的勢力,漸漸挨近貴族的邊緣;無產階級越來越窮,困苦不堪。薩克雷說,看到窮人的生活,會對慈悲的上天發生懷疑④。他對他們有深切的同情⑤,而且覺得描寫礦工和工廠勞工的生活可以喚起普遍的注意,這是個偉大的、還沒有開墾的領域,可是他認為一定要在這個環境裡生長的人才描寫得好。他希望工人隊伍裡出個把像狄更斯那樣的天才,把他們的工作、娛樂、感情、興趣,以及個人和集體的生活細細描寫⑥。他自己限於出身和環境,沒有做這番嘗試⑦。《名利場》裡附帶寫到大貴族,但是重心只在富商大賈、小貴族地主以及中小商人——馬克思所謂「中等階級的每個階層」。這是薩克雷所熟悉的階級。

  --------
  ①《俄羅斯作家論文學著作》(PyccCDe EDcaFeED o EDFepaFypGoH FpyIJ)第二冊三三五——三三六頁。
  ②見馬克思恩格斯《論文藝》(UBber Kunst und Literatur),一九五三年柏林版二五四——二五五頁。
  ③莫登(A.L.Morton)《人民的英國史》(A People』s History of England)勞倫斯·惠沙特(Lawrence & Wishart)版三八○頁。
  ④見《薩克雷全集》(The Works of 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紐約柯列(Collier)公司版(以下簡稱《全集》)第二十二冊一○八——一○九頁;又第二十一冊二四五——二四六頁。
  ⑤薩克雷說,富人瞧不起窮人是罪惡——見戈登·瑞(Gordon N.Ray)編《薩克雷書信集》(以下簡稱《書信集》)哈佛大學版第二冊三六四頁;他認為無產階級的智慧一點也不輸于他們的統治者,而且他們占人口的大多數,為什麼讓那樣有錢的腐朽的統治者壓在頭上(《全集》第十五冊四二五——四二八頁)。
  ⑥見戈登·瑞編《薩克雷在〈晨報〉發表的文章匯輯》(Thackeray』s Contributions to the Morning Chronicle)一九五五年版七七——七八頁。
  ⑦薩克雷看到富人和窮人之間隔著一道鴻溝,彼此不相來往,有錢的人對窮人生活竟是一無所知(見《全集》第十五冊三九一——三九三頁;第二十二冊一○八頁)。他說只有狄更斯描寫過在人口裡占大多數的窮人的生活(《全集》第二十二冊一○三頁)。


  薩克雷於一八一一年在印度出生,他父親是東印度公司的收稅員。他是個獨生子,四歲時父親去世,遺產有一萬七千鎊。他六歲回英國上學,按部就班,進了幾個為世家子弟開設的學校。這一套教育不大配他脾胃。在中學他對功課不感興趣,只愛讀課外書籍;劍橋大學著重算學,他卻愛涉獵算學家所瞧不起的文學和學院裡所瞧不起的現代文學。他沒拿學位就到德國遊學,回國後在倫敦學法律。可是他對法律又非常厭惡,掛名學法律,其實只是遊蕩,把倫敦的各種生活倒摸得很熟。他覺得自己一事無成,再三責備自己懶散奢侈;他說回顧過去,沒有一天不是虛度的①。

  一八三三年冬,薩克雷存款的銀行倒閉,他的財產幾乎一掃而光,只剩了每年一百鎊的收入②。這是對他的當頭一棒,使他從懶散中振奮起來,也替他解除了社會地位所給予的拘束。像他出身於那種家庭,受過那種教育的人在當時社會上該走一定的道路,否則有失身份體面。他的職業不外律師、法官、醫生、教士、軍官;至於文人和藝術家,那是上流社會所瞧不起的③。薩克雷這時已經不學法律,正不知該走哪一條路。他破產後失掉了剝削生活的保障,可是從此跳出了腐蝕他的有錢有閑的生活,也打脫了局限他才具的紳士架子。所以他當時給母親的信上說:「我應該感謝上天使我貧窮,因為我有錢時遠不會像現在這般快樂」④。他幾年後又勸母親勿為他擔憂,勞碌辛苦對他有好處,一個人吃了現成飯,會變得心神懶散、頭腦糊塗的⑤。他從小喜歡繪畫,決計到巴黎去學畫。可是他不善畫正經的油畫,只擅長誇張滑稽的素描⑥,這種畫沒有多少銷路,一年以後,他覺得學畫沒有希望,就半途而廢。他做了《立憲報》(Constitution-al)的通信記者。一八三六年他和一個愛爾蘭陸軍上校的孤女依莎貝拉·蕭結婚。她性情和順,很像這部小說裡的愛米麗亞。《立憲報》不久停刊,薩克雷回國靠寫稿謀生。他處境雖然貧困,家庭生活卻很愉快,不幸結婚後第四年依莎貝拉產後精神失常,醫療無效,從此瘋瘋癲癲到死。這是薩克雷生平的傷心事。

  --------
  ①《書信集》第一冊一五二頁。
  ②同上書,五○八頁;又戈登·瑞著《薩克雷傳》第一部《憂患的鍛煉》(The Uses of Adversity)麥克格勞·希爾(McGraw-Hill)公司版一六二頁。
  ③《憂患的鍛煉》一六三——一六四頁;又如《全集》第二十冊四八頁;第十四冊四三五頁。
  ④《書信集》第一冊二七一頁。
  ⑤同上書,三九一頁。
  ⑥《憂患的鍛煉》一七二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