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寬容 | 上頁 下頁
希臘人(7)


  這個世界觀轉變的原因並不難尋找。蘇格拉底紮根於民眾之中,而柏拉圖卻懼怕生活。他為了逃避醜陋的世界,躲到了自己臆想的王國中。他當然知道自己的夢想——根本不可能實現。各自為政的城邦並存的時代,不論是想像中的還是實際存在的,都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集權統治的時代已經開始,整個希臘半島日後很快歸併為廣闊的馬其頓帝國,從馬裡查河一直延伸到印度河畔。

  但是,這個古老的希臘半島上難以駕馭的各個民主城邦尚未落人征服者的巨掌的時候,卻出現了一位傲立于群雄之上的最偉大的思想家,他使整個世界都懷念那一代已經絕滅的希臘民族。

  我指的當然是亞裡士多德,一個來自斯塔吉拉的神童。他在那個時代已經通曉了許多尚不為人知的事情,為人們的知識寶庫增添了豐富的寶藏。他的書成為智慧的溫泉,在他以後,整個五十代歐洲人和亞洲人都無需經受絞盡腦汁的寒窗之苦,便可以從中獲取盡人滿意的豐盛的精神食糧。

  亞裡士多德十八歲那年就離開了馬其頓的家鄉,來到雅典聆聽柏拉圖的講課。他畢業後,在許多地方授課,直到公元前三三六年回到雅典,在阿波羅神廟附近的一座花園裡開辦了自己的學堂。這就是亞裡士多德哲學授課學園,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學生。

  奇怪的是,雅典人並不願意在自己的城堡裡多建一些學園,那時,城邦開始喪失其傳統的商業重地的作用。精力旺盛的市民都搬遷到亞歷山大港、馬賽和其它南方和西方的城市。剩下沒有出走的都是些不名一文或懶惰成性的人。他們是老一輩自由民中最墨守陳規的一派人的殘餘。這一派人既為苦難深重的共和國增了輝,又導致了它的毀滅。他們對柏拉圖學園裡發生的一切沒有什麼好感。在柏拉圖去世的十多年以後,他的最著名的門生竟然重返故土,繼續講授那些仍然不為人們接受的關於世界起源和神明威力有限的教義。對此,老守舊派的人煞有介事地搖起頭來,低聲咒駡他把城邦變成了思考自由和不拘信仰的場所。

  如果這些守舊派一意孤行,就會把這位門生趕出國境。但是他們明智地克制了自己。這是因為,這位身體健壯、兩眼近視的紳士以飽覽群書和衣著講究而聞名,是當時政治生活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可不是一兩個流氓打手就能隨意趕出城邦的無名小輩。他是馬其頓宮廷醫生的兒子,和皇子們一起受過教育。他剛一結束學業,就擔任了皇儲的家庭教師,整整八年的時間,他每天都和年輕的亞歷山大形影不離。這樣,他贏得了亙古以來最強大的統治者的友誼和幫助,在亞歷山大去印度前線期間,掌管希臘各省的攝政王對他倍加關懷,生怕有人傷害了這位帝國主宰的摯友。

  然而,亞歷山大去世的消息一傳到希臘,亞裡士多德的生命便陷入了險境。他想起了蘇格拉底的遭遇,不願意再重蹈他的厄運。他象柏拉圖那樣,謹慎地避免把哲學和現實政治混為一談。但是,他對政府的民主形式的厭惡和對平民掌權的不信任是眾所周知的。他看到雅典人爆發出沖天怒火,把馬其頓的守衛部隊趕跑了,便度過埃維亞海峽,來到卡爾希斯。在馬其頓人再次征服了雅典、懲治了叛亂的前幾個月,他離開了人世。

  多少個春秋過去了,現在要追根究底地找出亞裡士多德被指控不忠誠的確實背景,真是談何容易,不過按照一般情況,在一個業餘演說家充斥的國度裡,他的活動必然與政治盤根錯節地糾纏在一起,他不得眾望,與其說是因為散佈了會使雅典遭受宙斯嚴厲懲罰的駭人聽間的新異端邪說,到不如說是由於他對偏見很深的少數幾個地方實力派採取了蔑視態度。

  不過,這個背景材料是無關緊要的。

  各自為政的小城邦共和國已經未日臨頭了。

  過後不久,羅馬人繼承了亞歷山大在歐洲的業績,希臘人從此變成了他們眾多省份中的一個。

  爭執鬥口到此結束,因為羅馬人在許多事情上甚至比黃金時代的希臘人還要寬容。他們容許臣民自由思考,但是不允許人們對政治上的某些隨機應變的原則提出質問,因為羅馬政權之所以從史前時期就能保持繁榮安定,全部仰仗這些原則。

  和西塞羅同一代的人所具有的思想同帕裡克利的追隨者所推崇的理想之間存在著微妙的差別。希臘思想體系的老一代領袖人物把其寬容精神基於某些明確的結論上,這些結論是他們經過數世紀認真實踐和苦思冥想總結出來的。而羅馬人卻認為,他們用不著從事這方面的探討。他們對理論問題漠不關心,還把這種態度引為自豪,他們對實用的東西感興趣,注重行動,看不起高談闊論。

  如果異國人願意在下午坐在老橡樹下,討論統治的理論或者月亮對海潮的影響,羅馬人是歡迎的。

  但是,如果異國人的知識可以付諸實踐,那便會受到羅馬人的重視。至於談經論理,連同唱歌、跳舞、烹調、雕塑和科學一類玩藝兒,最好還是留給希臘人或其他外國佬,大慈大悲的丘庇特創造了他們,正是為了讓他們去擺弄這些正統的羅馬人不屑一顧的東西。

  羅馬人則要全力以赴地掌管好日益擴大的領土,訓練足夠的外籍步兵和騎兵,以保衛邊沿省份,巡查溝通西班牙和保加利亞的交通要道。他們通常要花費很大精力來維持數以千計的不同部落和民族之間的和平。

  但是,榮譽桂冠畢竟還是要送給無愧於這個稱號的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