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富蘭克林自傳 | 上頁 下頁
二三


  在宗教方面,我從小就接受了長老會教派教育。但是對長老會的某些教義,諸如上帝永恆的旨意、上帝的選民、上帝的判決等等,我感到莫名其妙,其他的一些教義也令人懷疑。後來,我就不再參加這個教派星期天的公共集會,因為這可是我學習的大好時機。但是我卻從來沒有放棄過宗教原則。譬如,我從來沒有對上帝的存在產生過懷疑;上帝創造了世界,按照他的旨意統治世界,上帝最喜悅的信奉就是對人行善;人有不朽的靈魂;罪惡必將受到懲罰,善行必將得到回報,這種回報不在此地此時,就是在來世。這些我都認為是宗教信仰的精華所在,因為在我國的各教派裡都可以找到這些要素。所以我信仰一切教派,雖然尊重的程度有所不同,因為我發現它們或多或少地不可能鼓勵、促進或確定道德觀念,而主要只能使我們分裂,使我們相互充滿敵意。正因為我有這樣的想法,因此我對所有的有關宗教的討論都不願參與,這是為了避免我的良好形象蒙上陰影,因為在別人的眼中我的信仰非常虔誠。我們這個地區的居民越來越多,不斷需要增加新的教堂。而這樣的教堂一般是通過自願捐獻的方式修建,不管是什麼教派需要我做一份微薄的貢獻,我總是願助一臂之力。

  雖然我一般不去參加公共禮拜,可我不僅認為公共禮拜很有必要,而且只要開展得好就有很大的用處。我每年按期繳納會費,為費城唯一一個長老會牧師及他主持的集會提供資助。這位牧師以前是我的朋友,時常來我這裡探訪,勸我到他的教堂去做禮拜儀式。有時候我也被他拖去參加禮拜,曾有一次連續去了五個星期天。雖然我難得有星期天的空閒來學習,但是他如果真是一個令我信服的優秀牧師,我就會堅持前去聽講道。可是他講道的主題不是教派之間相互攻擊爭論,就是闡述長老會獨特的教條,這些對我來講全是十分枯燥無味,毫無啟發教育的作用。因為我這樣看:他連一條道德原則都沒有向人們傳授,更不用說在生活中去實行了。他的目的只是為了讓我們成為一個長老會的教友,而不是品格高尚的市民。

  後來有一次,他把腓立比書第四章中的一節經文拿來佈道:「弟兄們,凡真實的、正直的、公正的、純潔的、可愛的或美譽的東西,不管其有德行還是有信譽,你們都要加以思念。」我想,用這樣一個題目做佈道,應該講到一些道德問題了吧。可是,他卻按照使徒傳中的含義把這次佈道局限在這樣五點:

  一、虔守安息日;
  二、勤讀《聖經》;
  三、按時做禮拜;
  四、參加聖典;
  五、尊敬教牧師。

  這些可能都是善行,但並不是我想到的那種東西,這些本來應該從那段經文裡引申出來。我再也不企望從他們的聚會中得到什麼了,並且感到極為厭惡,以後再也不去聽他講道了。在幾年以前(一七二八年),為了自己使用,我編了一段短小的祈禱書,叫作「宗教信條和行為準則」。於是,我又重新使用這本祈禱書,不再到教堂去做禮拜了。我這一舉動可能會受到責難,但我在此不想加以辯解,因為我當前的目的是敘述事實,而不是請求人們的諒解。

  ***

  與此同時,一個大膽而艱巨的計劃在我頭腦中形成了,我要讓道德達到完美的境界。我希望能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卻不犯任何一點過錯。我將征服自己所有的邪惡,不論是來自天性、習慣的缺點,或者是交友不善可能把我導入的誤區。因為我瞭解,或是自以為知道何者為對、何者為錯,那麼為什麼我要受傳統戒律的支配,不允許我做這件事而非要我做那件事情呢。但不久以後,我發現這個計劃難以兌現,因為有許多我沒有想像到的困難。當我小心謹慎防備著某一缺點時,卻出乎意料地冒出來了另外一個錯誤。習慣的惰性總會乘人不備,而人們的習性往往強于理智。我由此得出結論:我們需要在理念上確立信念,在道德上要做到盡可能完美,但是這並不能夠完全防止過錯的發生;壞的習慣必須打破,好的習慣必須加以培養,我們才能希望我們的舉止能夠堅定不移始終如一地正確。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擬定了下列方法。

  我在閱讀過程中發現,所謂美好品德有各種各樣,而且同一的名目出自不同的作者,其所蘊涵的意思也不盡相同,分類亦有所差異。譬如節制,有人把它的意義限制在飲食方面,但另有人卻把內涵延伸到包括調節其他的娛樂、情欲、癖好等肉體或精神的欲望,甚至把它推廣到貪婪和野心方面。為清晰明確起見,我的方法是多設立名目,少包括一點含義,而不要少設立名目,多包含意思。我把自己當時認為是必需的所有美德,列為以下十三個名目,在每個名目之下都附上一些簡明的解釋,以充分表達我為該詞所規定的含義的範圍。這些美德的名目及其含義如下:

  一·節制:食不可過飽,飲不得過量。
  二·緘默:避免無聊閒扯,言談必須對人有益。
  三·秩序:生活物品要放置有序,工作時間要合理安排。
  四·決心:要做之事就下決心去做,決心做的事一定要完成。
  五·節儉:不得浪費,任何花費都要有益,不論是于人於己。

  六·勤勉:珍惜每一刻時間,去除一切不必要之舉,勤做有益之事。
  七·真誠:不損害他人,不使用欺騙手段。考慮事情要公正合理,說話要依據真實情況。
  八·正義:不得損人利己,履行應盡的義務。
  九·中庸:避免任何極端傾向,儘量克制報復心理。
  十·清潔:身體、衣著和居所要力求清潔。

  十一·平靜:戒除不必要的煩惱。也就是指那些瑣事、常見的和不可避免的不順利的事情。
  十二·貞節:少行房事,絕不使身體虛弱、生活貧乏,除非為了健康或後代的需要。不可損壞自己或他人的聲譽或者安寧。
  十三·謙遜:以耶穌和蘇格拉底為榜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