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波謝洪尼耶遺風 | 上頁 下頁
三九


  九、後沼鎮

  母親在後沼鎮的舉止跟在紅果莊的表現迥然不同。她明顯地克制著自己。她不發號施令,不發脾氣,只是「好言相勸」,對誰也不使用輕蔑的小名(阿加莎儘管是從紅果皮帶過來的使女,但她叫阿加莎時總要加個「親愛的」),她完全忘了世界上還有舉手打人的事存在。可以認為:她感覺到自己現在是在別人家「當僕人」,甚至好象意識到她這個不久前還是個並不富足的貴族太太,有點啃不動這麼一大塊美味的肥肉,因而老是提心吊膽。

  後沼鎮是個擁有一千五百余名農奴的大鎮,下轄數個村莊,共有三千余名男農奴。這個市鎮分屬三個地主所有。其中,我母親和Э公爵佔有同樣大小的一份(各有農奴一千二百名),Г伯爵佔有的一份最小,約六百名農奴(可是後來母親買下了他這一份)。鎮上有十來條街道,各有專名;市鎮中心辟了一個商業廣場,四周開設著各種商店。不過這個市鎮特別引以自豪的卻是兩座宏偉的教堂,一座聳立在廣場上,裡面有一口五百普特重的大鐘;另一座建築在離開市鎮稍遠的墓地前。幾座石砌的住宅,夾雜在一排排大都腐朽發黑的普通木屋中間,自有一派出類拔萃的氣勢,也是使農民們不無自豪之感的建築物。這是掌握整個市鎮命脈的財主們的住宅。

  鎮上沒有學校,但大多數農民都會寫字,或者更準確地說,能似通非通地塗塗畫畫,因為這裡的農民從事飲食業的居多。他們會在油污的小紙片上記記「青魚一吊(條),茶一格(客):油(又)一格(客):白九(酒)一杯兩杯三杯酒」之類的帳目。本地人的文化程度不會比這更高了。

  從前,後沼鎮完全掌握在Г公爵一人手中,他去世後,他的三個兒子分了它。長子和次子各分了相等的一份,老三分得全部產業的一半,外加在邊遠省份裡的一份莊地。

  當時分配遺產的辦法非常特別,而且分得毫無眼光。不是按土地,甚至不是按村莊,而是按莊戶來分。先分富裕莊戶,再分中等莊戶,末了分貧苦莊戶,也不管這些莊戶彼此相隔有多麼遙遠。有時,比如說,三個毗鄰而居的莊戶,分別歸屬于三個領主,它們的景況各不相同,繳納的代役金也不一樣。三家的成員若要結成親眷,卻必須辦理一種特別手續,即一般屬￿不同封建領主的農奴們結親時必須辦理的那種手續。不錯,這種分配遺產的辦法大都流行於代役租制的領地上,因為在代役租制的領地上,這個或那個繳納代役金的單位如何安排,安排在何處,對於地主倒是無所謂的事;但是,這種混亂的局面有時也存在於實行勞役制的領地上,特別是在分到第七個和第十四個莊戶的時候。

  後沼鎮的分配情況也是如此。土地劃分得七零八碎,犬齒交錯,但對母親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她經常感到管理上受到的牽掣。到處都有鄰居的眼睛盯著她,迫使她不得不克制住自己。她雖然記性很好,但是她能認出的自己的農民——其中大多是富裕農民——卻很有限。因此,在最初一段時間裡,當我們沒事上街溜達的時候(需要熟悉熟悉新買的莊地),常常遇到成群的男孩跟在我們背後,不住地叫嚷:「劄特拉別茲雷:劄特拉別茲雷!」語氣間竟把這世襲貴族的姓氏變成為雙關的俏皮話①。母親當然知道這些男孩中也有「自己的」農民的孩子,卻束手無策。我們也不時遇到一些大人從我們身邊走過,卻不脫帽行禮。他們之中,也許有不少是我們「自己的」農民,但是怎樣認出他們呢?總之,地主的尊嚴處處受到損害,雖然我必須說,使母親感到不快的,與其說是這些有傷體面的事,不如說是那犬齒交錯、七零八碎的田地,因為它妨礙了她在管理上施展身手。

  ①「劄特拉別茲雷這個姓有「穿粗布衣服的人」的意思,故雲。

  商業廣場沒有分掉,營業收入由三位業主按比例分配。他們每年共同制定車輛、鋪面、飯店和酒館的納稅額;此外,也允許在街上和各自的莊園裡從事交易,但必須課以繁重的特別稅。在討論這些公事的會議上,五票表決權中,母親占兩票,另外兩位業主共占三票①。顯然,母親總是屬￿少數。

  ①這是依各人佔有的農奴數目來確定的。

  這使她非常氣憤。不知道為什麼緣故,她常常設想,商業廣場如果拿到她手裡來,它一定會變成一棵搖錢樹。她本想在自己的莊地上蓋一座商店,門面朝著廣場,但是這個打算也遭到了反擊。

  「你敢情是想用這個辦法,把買賣全攬到你的莊園裡去吧,」另外兩位地主的總管粗暴地對她說。為此,她向法院告了一狀,但官司打輸了,因為r公爵出面干涉,使她那點菲薄的賄賂無濟於事。

  這且不說,連她自己的農民有一段時間也不容許她憑個人的意願支配商業廣場的事務。在商業廣場的所有權全部落到她手裡以前,他們象另外兩位業主的農民一樣,每年派幾個代表,大家共同制訂全年的營業計劃。他們現在也堅持這個制度,因此,為了戰勝農民的這種放縱行為,行使自己的地主權利,母親非大下功夫不可。

  不管怎樣,母親一經弄清後沼鎮的情況,立即就地界問題提起訴訟,將這個案子委託我前面提到過的那位彼得·朵爾米東迪奇·莫吉裡采夫辦理。但是,唉!——我這裡順便說說——無論是母親,還是她的繼承人,都沒有見到這件公案的結局,直到農村改革①,把農民們聯合在一個鄉里,置於統一管理之下,並使他們有可能照自己的意願去安排彼此之間的關係之後,這種土地混亂的現象才告終結。

  ①即一八六一年廢除農奴制的改革。

  不過,在莊園裡,母親有一幢很大的宅子。另外兩家業主沒有莊園,而在她買進的那份產業上,宅園占了相當大一片地皮(十幾俄畝),裡面有一座房子,一大片灌木林,一個面臨廣場的巨大的庭園(她曾經計劃在它旁邊蓋一幢客店)。宅子年久失修,大而無當,無論母親怎樣設法修補,加固,一切努力都是白費。夏季還可以勉強居住,一到冬天宅子裡便冷得要命——有一年我們在後沼鎮過冬(見第七章),實在受不了,最後只好搬進賬房,全家人擠在兩個房間裡住了兩個月。庭院裡,灌木林荒蕪殘敗,既沒有林蔭小道,也沒有幽靜的曲徑。灌木林旁邊的白樺林甚至叫人討厭,因為白樺梢頭築滿了老鴉窠,鴉群從早到晚騰起一陣陣罕有的聒噪聲,把人的聲音完全淹沒了。庭園也是荒蕪破敗的。也許,從前這裡有過花壇,這可以從散留在各處的土堆子得到證實,但是在我的記憶裡,這裡只長野草,因為母親認為不必恢復舊觀。

  總之,這座莊園是被棄置的,處處都表明:業主們只到這兒來逗留一個短時間。沒有僕役,也沒有家奴;沒有家禽,也沒有牲畜。母親一來到這裡,便打開門廊,馬馬虎虎打掃一下房間;可是她剛坐上馬車準備回家的時候,門廊又當著她的面鎖了起來。有時候,特別是在冬天,母親甚至根本看都不看一眼宅子,便歇在賬房裡,因為她對於食宿一向是不講究的。

  後沼鎮以商業發達聞名,每逢禮拜二有集市。冬天趕集的人很多,夏天卻常常只來了幾輛大車。從前,商業點的建立非常奇特,直到如今我還說不清楚,比方,為什麼遠離交通要道而且位於谷地裡的後沼鎮竟成了商業重鎮。

  那一帶地方有七個這樣的商業點,一周七天,商人們每天一個點的趕集。他們大多做麻布和皮革買賣,但在店鋪裡也出售農民需要的各種用品。飲食業特別興旺,比如,後沼鎮一地,便有十多家飯館。

  上面說過,鎮上有好些財主——他們使鎮上的生活帶來了富裕、甚至闊綽的色彩。有幾位財主做幾萬盧布進出的買賣,有的甚至在莫斯科開了店鋪。但大多數農民是貧窮的,過著半饑半飽的日子,在破舊的勉強能住人的小屋裡棲身,完全被財主們踩在腳下。然而,即便是所謂一貧如洗的人,也硬撐著要圖個體面,他們愛惜男人的藍布大褂和女人的花緞坎肩,比眼珠還愛惜。逢年過節簡直很難從衣著上分辨出誰富誰窮。

  飯館業是鎮上居民所從事的主要行業。大多數年輕人幾乎在少年時期便離鄉背井,到城市裡,而且大多是到莫斯科去當飯館的堂倌。

  後來我常常碰見這樣的事:只要走進莫斯科一家飯館,准能聽到這樣的話:

  「尼卡諾爾·瓦西裡依奇!您來啦!請抬抬您的貴手①!」

  ①表示要向他行吻手禮。

  說這話的原來是個後沼鎮的農民,他還是在我小時候見過我,不知怎麼現在還認得出我。

  他們在夏季割草期間,或者聖誕節謝肉期間有人舉行婚禮時,回家來歐幾天。這時家裡只剩下老弱婦孺。飯館裡的忙亂生活把這些年輕人累得筋疲力竭,也把他們帶壞了。他們當中難得見到幾個漂亮、強壯的人;大多是些枯瘦、衰弱、乾癟的人。特別令人吃驚的是他們的牙齒壞得一塌糊塗(老人們說,「都是喝茶、吃糖、抽煙弄壞的!」),這往往成為送去服兵役的障礙。可是這個行業非常吃香,要改變也改變不了。要不然,只有當代役租農奴一途。

  各個村子裡也有類似情況,不過規模小些罷了。村裡的青年們畢竟比較單純、比較結實,而且不是人人都到外面去找出路。村裡的老人們甚至愛上了土地滁了自己的土地,他們還向鎮民租點土地,勤奮耕作。村裡的人也長得魁梧些,不象鎮上的人那樣瘦弱。但是鎮上的人看不起村裡的人;比如,村裡的人就不能染指商場的收入;村裡的農民幾乎永遠爬不上世襲領主的地位,甚至在教堂裡,每逢過節的時候,他們都被穿戴時髦的鎮民擠到後排站著。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