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四庫提要 > 編年類 | 上頁 下頁 |
通鑒續編 |
|
《通鑒續編》,二十四卷(左副都禦史黃登賢家藏本) 舊本題元陳桱撰。桱,字子經,奉化人,流寓長洲,後入明為翰林編修,以附楊憲,遷待制,見《明史》憲本傳。題元人者誤也。 桱祖著,宋時以秘書少監知台州,嘗作書名《歷代紀統》。其父泌,為校官,又續有撰述,世傳史學。桱以司馬氏《通鑒》、朱子《綱目》並終於五代。其周威烈王以上雖有金履祥《前編》,而亦斷自陶唐。因著此書,首述盤古至高辛氏,以補金氏所未備,為第一卷。次摭契丹在唐及五代時事以志其得國之故,為第二卷。其二十二卷皆宋事,始自太祖,終於二王,以繼《通鑒》之後。故以《續編》為名。然大書分注,全仿《綱目》之例,當名之曰《續綱目》。仍襲《通鑒》之名,非其實也。 沈周《客座新聞》,載桱著此書時,書宋太祖雲「匡允自立而還」。未輟筆,忽迅雷擊其案。桱端坐不懾,曰「霆雖擊吾手,終不為之改易也」云云。此雖小說附會之談,亦足見桱以褒貶自任,乃造作此說。今觀其義例,於宋自太平興國四年平北漢後,始為大書系統。鄭瑗《井觀瑣言》,稱其本《晦翁語錄》,持論已偏。至於金承麟稱末帝,為之紀年。西遼自德宗以下諸主年號,亦詳為分注。雖各本史文,然承麟立僅一日,未成為君,西遼並無事蹟可紀,而必縷列其間。亦不免循名失實。蓋委曲以存昰、昺二王,使承宋統。故輾轉相牽,生是義例,非千古公評。《明史·何喬新傳》,載喬新年十一時,侍父京邸,修撰周旋過之。喬新方讀《通鑒續編》,旋問書法何如。對曰:「呂文煥降元不書叛,張世傑溺海不書死節,曹彬、包拯之卒不書其官,而紀羲、軒多采怪妄,似未有當」云云。亦未始不中其失也。 他如取宋太祖燭影斧聲之訛,載文天祥黃冠故鄉之語,皆漫無考正,輕信傳述。 陳耀文《學林就正》又謂,桱誤以范仲淹《赴桐廬郡至淮遇風詩》為唐介作,又改詩中「強楚」為「狂楚」、「盡室」為「今日」、「蛟黿」為「魚龍」,則引據未免疏舛。黃溥《簡籍遺聞》又謂,桱紀其先戶部尚書顯、吏部尚書伸、工部尚書德綱諸事,為《宋史》所不載。成化間,續《綱目》者亦皆削去,疑其或出於妄托。則挾私濫載,尤不協至公。 然自《通鑒綱目》以後,繼而作者,實始於桱。其後王宗沐、薛應旂等,雖遞有增修,而才識卒亦無以相勝。姑存以備參考,亦未為不可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