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四庫提要 > 編年類 | 上頁 下頁 |
通鑒前編 |
|
《通鑒前編》,十八卷;《舉要》,三卷(編修邵晉涵家藏本) 宋金履祥撰。履祥有《尚書表注》,已著錄。 案柳貫作《履祥行狀》曰:「司馬文正作《資治通鑒》,系年著代。秘書丞劉恕作《外紀》,以記前事。顧其志不本於經,而信百家之說,不足傳信。乃用邵氏《皇極經世書》、胡氏《皇王大紀》之例,損益折衷,一以《尚書》為主。下及《詩》、《禮》、《春秋》,旁采舊史、諸子,表年系事,複加訓釋。斷自唐堯,以下接於《資治通鑒》,勒為一書。既成,以授門人許謙曰:二帝、三王之盛,其媺言懿行,後王所當法。戰國申、韓之術,其苛法亂政,亦後王所當戒。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以後,司馬公既已論次。而春秋以前無編年之書,是編固不可少之著也」云云。蓋履祥撰述之意,在於引經據典,以矯劉恕《外紀》之好奇。惟履祥師事王柏,柏勇於改經,履祥亦好持新說。如釋」桑土既蠶」,引後所謂桑間為證;釋「封十有二山濬川」,謂營州當雲其山碣石,其川遼水;以《篤公劉》、《七月》二篇為豳公當時之詩,非周公所追述;又以《七月》為豳詩,《篤公劉》即為豳雅;皆不免於臆斷。以《春秋》書尹氏卒為即與隱公同歸於魯之鄭大夫尹氏,尤為附會。至於引《周書》記異,於周昭王二十二年書釋氏生。則其徵引群籍,去取失當,亦未必遽在恕書上也。然援據頗博,其審定群說,亦多與經訓相發明。在講學諸家中,猶可謂究心史籍,不為游談者矣。履祥自撰《後序》,謂既編《年表》,例須表題,故別為《舉要》三卷。凡所引經傳子史之文,皆作大書。惟《訓釋》及《案語》則以小字夾註,附綴於後。蓋避朱子《綱目》之體,而稍變《通鑒》之式。後來浙江重刻之本,列《舉要》為綱,以經傳子史之文為目,而《訓釋》仍錯出其間,已非其舊。 又《通鑒綱目》刊本,或以此書為冠,題曰《通鑒綱目前編》,亦後來所改名。今仍從原本,與《綱目》別著於錄,以存其真焉。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