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四庫提要 > 小學類 | 上頁 下頁 |
古文四聲韻 |
|
《古文四聲韻》,五卷(刑部郎中汪啟淑家刊本) 宋夏竦撰。竦字子喬,江州德安人。景德三年舉賢良方正。官至武甯軍節度使。諡文莊。事蹟具《宋史》本傳。 據吾衍《學古編》,稱夏竦《古文四聲韻》五卷,前有《序》並全銜者好,別有僧翻本不可用。又據全祖望《鮚崎亭集》,有是書《跋》,稱借鈔於範氏天一閣,為紹興乙丑浮屠寶達重刊。蓋即吾衍所謂僧翻本也。此本從汲古閣影寫宋刻翻雕,有慶曆四年竦《自序》。卷首題「開府儀同三司、行吏部尚書、知亳州軍州事夏竦集」。是吾衍所謂前有《序》及全銜者矣。其書以四聲分隸古篆。全祖望《跋》,稱所引遺書八十八家,以校郭氏《汗簡》,未嘗多一種,實即取《汗簡》而分韻錄之,絕無增減異同,雖不作可也。其說固是。 然《汗簡》以偏旁分部,而偏旁又全用古文,不從隸體,猝不易尋。此書以韻分字,而以隸領篆,較易於檢閱。此如既有《說文》,而徐鍇複作《篆韻譜》,相輔而行,固未可廢其一也。惟其書由雜綴而成,多不究六書之根柢。如「寴」,即古「親」字也。「親」字下既雲古《尚書》作「■」,又別出一「{穴親}」字,訛從宀為從穴。雲即古雲字也。「雲」字既雲《說文》作「■」,「雲」字下又雲王存乂《切韻》作「■」。即古瞿字也,「」字下引《汗簡》作「■」,「瞿」字下又引崔希裕《纂古》作「■」以及朝黽、聞■、協葉之類,不可殫數。「龕」字引古《尚書》是《西伯戡黎》之「戡」,古字通也。乃不並於「戡」字,而自為一條。是由不知古文,誤以一字為二也。「澄」即「澂」字之別體。「澄」字下引《雲台碑》作「■」,「澂」字下引《王庶子碑》作「■」。「彩」即采字之別體。采字下引《雲台碑》作「■」,「彩」字下引《義雲章》作「■」。以及桐𣑸、崇崈、窺闚、謩謨、仙仙、員圓、熙■、奉捧、准准、帽冒、竟競之類,不可殫數。是又由不辨俗書,誤以一字為二也。《覃韻》之函,乃函蓋字。《鹹韻》之函,乃函穀字。而並引《南嶽碑》作■。《仙韻》之鮮,乃腥鮮字,於古當從三魚。《獮韻》之鮮,乃鮮少字,於古當從是從少。乃並雲古《老子》作「■」,顏黃門說作「■」,古《尚書》作「■」。說文訓「┅」為大,訓「荒」為荒蕪,本為兩字。而以古《尚書》之「荒」字、《籀韻》之「┅」字,並列「荒」字下。是不辨音義,以二字合為一也。「■■■亖」字並出《說文》。乃惟雲「■」字出《說文》。「■■」字則雲出《貝邱長碑》」、古《老子》。「亖」字則雲出《天臺經幢》。「■」字出《石鼓文》,乃雲出王存乂《切韻》。「鎦」字出《說文》,「庿」字出《儀禮》,「法」字、「■」字、「飌」字、「篡」字出《周禮》,乃並雲出崔希裕《纂古》。「氵不」字出《荀子》、《公羊傳》。乃雲出古文。是不求出典,隨所見而捃摭也。「簣」字《說文》本作「臾」,乃雲出《唐韻》。「夢」字《說文》本作「■」,乃雲出《汗簡》,「燒」字《說文》本作「燒」,乃雲出崔希裕《纂古》。以及兮、回、冰、井、醜、志之類,全與《說文》相同者,亦不可殫數。是並不辨小篆也。至於「室」字雲《季劄墓銘》作「■」,《季劄墓銘》無「室」字。「怕」字雲古《孝經》作「■」,古《孝經》無怕字。益杜撰矣。他如「■■、■銕、■諐之類,相連並立,猶雲一篆文,一改篆為隸也。至「保」字下云:「崔希裕《纂古》作保」。「雁」字下云:「《籀韻》作雁」。則全作隸書,點畫不異,更不解其何故?讀是書者亦未可全據為典要也。所列韻目,據《自序》云:本唐《切韻》、《仙韻》下增一《宣韻》,與徐鍇《韻譜》同。《覃》、《談》二韻列於《麻》後、《陽》前,《蒸》、《登》二韻列於《添》後、《鹹》前,與顏元孫《干祿字書》同。蓋唐制如是。至《齊韻》之後、《佳韻》之前增一《栘韻》,與二書又不同。殆《唐韻》亦非一本歟?是則不可考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