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四庫提要 > 禮類 | 上頁 下頁 |
深衣考 |
|
《深衣考》,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黃宗羲撰。宗羲有《易學象數論》,已著錄。 是書前列己說,後附《深衣》經文,並列朱子、吳澄、朱右、黃潤玉、王廷相五家圖說,而各辟其謬。其說大抵排斥前人,務生新義。如謂衣二幅,各二尺二寸。屈之為前後四幅,自掖而下殺之,各留一尺二寸。加衽二幅,內衽連於前右之衣,外衽連於前左之衣,亦各一尺二寸。其要縫與裳同七尺二寸。蓋衣每一幅屬裳狹頭二幅也。今以其說推之,前後四幅下屬裳八幅外,右衽及內左衽亦各下屬裳一幅,則裳之屬乎外右衽者勢必掩前右裳,裳之屬乎內左衽者勢必受掩於前左裳。故其圖止畫裳四幅。蓋其後四幅統於前圖,其內掩之四幅,則不能畫也。考深衣之裳十二幅,前後各六,自漢唐諸儒沿為定說。宗羲忽改創四幅之圖,殊為臆撰。其釋「衽,當旁也」,謂「衽,衣襟也。以其在左右,故曰當旁」。考鄭《注》:「衽,裳幅所交裂也。」郭璞《方言注》及《玉篇注》俱云:「衽,裳際也。」雲「裳際」,則為裳旁明矣,故《釋名》曰:「衽,襜也,在旁襜襜然也。」蓋裳十二幅,前名襟,後名裾,惟在旁者始名衽。今宗羲誤襲孔《疏》以裳十二幅皆名衽,不明《經》文「當旁」二字之義,遂別以衣左右衽當之。是不特不知衽之為裳旁,而並不以衽為裳幅。二字全迕,益踵孔《疏》而加誤矣。其釋「續衽」也,謂「裳與衣相屬,衣通袂長八尺。裳下齊一丈四尺。衣裳相屬處乃七尺二寸。則上下俱闊而中狹,象小要之形,故名續衽」,其說尤為穿鑿。 其釋「袂圓以應規」也,謂:「衣長二尺二寸,袂屬之亦如其長。掖下裁入一尺,留其一尺二寸,可以運肘,以漸還之至於袂末,仍得二尺二寸。《玉藻》言袪尺二寸,乃袂口之不縫者,非謂袂止一尺二寸。」今考《說文》:「袪,袂也。」《禮·玉藻》鄭《注》謂:「袪,袂口也。」蓋袂末統名曰袪。今謂袂口半不縫者乃名袪,則袂口之半縫者豈遂不得名袪乎?且袂口半縫之制,《經》無明文,又不知宗羲何所據也。宗羲經學淹貫,著述多有可傳。而此書則變亂舊詁,多所乖謬。以其名頗重,恐或貽誤後來,故摘其誤而存錄之,庶讀者知所決擇焉。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