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續水滸傳 | 上頁 下頁
一一五


  楊進笑著道:「夫人新來,本帥亦不敢啟動。」

  才命毓宗已速去作接應,如不勝時,再行商議。劍韜也不知何事,低問軍卒是哪裡打了仗,軍卒回道:「是北邊高二虎占了武城,如今又四出攻打,故而要遣將抵備。」

  說到這裡,楊進見了劍韜,亟忙傳令,叫領著五千人奪回武城縣,不得違誤。劍韜得令,將士等即刻起行,錦娘又道:「元帥要不傳將令,奴家也必要出馬。只因劍韜眼裡也不曾有我,今番前去,一則要擒了那將,好作為進見之功。二則也免得劍韜下眼看待,如其不勝。」

  說到這裡,眼圈已覺著一辣,滴下淚來,居正道:「既是這樣,夫人就辛苦一遭。」

  遂曉喻三軍裡連夜點將,明日黎明起程前往。

  如今也不講錦娘怎樣行軍,單講劍韜,部引著五千人與先鋒張毓宗會合一處,張毓宗道:「我們宜分兵幾路,陸續前進。糧草亦押在後面,不宜同進。」

  劍韜笑著道:「這卻不必,敵人要端的了得,固宜謹慎,似那樊七有甚的大本領?大軍直進,一鼓成擒。」

  毓宗笑著道:「吾弟年輕,作事可不宜托大。」

  劍韜不悅道:「既這樣,兄長要願意如此,就請傳令。」

  毓宗因位在以下,哪敢多嘴,只得亦隨了大軍,於離城五里外一齊紮寨。

  且說樊七,乃濟州一路上有名大盜,今在此處,一聞有劍韜人馬,離城已近,不由的大笑道:「這樣行軍,真屬新奇。糧草也走在前面,五七千人一總來的。」

  遂曉喻嘍卒等分兵二路,一路在南,一路自北,就乘其紮寨時不得歇息,一聲號炮,那劍韜營裡諸人方欲造飯,忽聞有一聲炮響,殺聲四震,驚得都人不及甲,馬不及鞍。毓宗已知事不好,掇槍上馬,就吆喝軍卒等保護糧車。劍韜也慌了手腳,才披了甲,外面已喊聲大震,不顧戴盔,就掇了蘸銀槍,飛身上馬。一面傳令,叫將士兵卒等奮力抵禦,只許向前,不許退後,有不遵將令者,叫跟隨護衛等舉刀便砍。一聲令下,只見有無數軍卒爺娘叫苦,欲向前跑,敵人是海水一般,蜂擁殺來,欲向後退,有劍韜督逼著。正然叫喊,不知由哪裡一刀,斜肩砍下,一時死者不知其數。最苦有不能死者,倒在地上,神呼鬼叫,又遇有人馬踐踏,一時營內又起了火,又聞有數聲畫角,有大將樊七等勇猛殺來。一面放火,將少年氣盛、不肯服人裘將軍十余匹馬圍在垓心。一時以寡眾不敵,翻身落馬。樊七大喊,已早有將卒等過來縛著,劍韜罵道:「俺不幸中了計。」

  樊七大笑,叫部下軍卒等收拾旗仗,又招呼眾人道:「爾等也不用亂跑,爾等主帥業已遭擒,有願意投降的,都繳了械。」

  這一聲嚷,眾人因奔走一日夜,又饑又渴,都伏地繳了械。只有毓宗引著有四五百人,且戰且走,退出有十里以外。遇一村落,正謀休息,只見有燈籠火把,約計有五百余騎繞路奔來。毓宗大驚,有前探軍卒等歸來報道:「幸喜還不是別人,乃現奉大營令,特來接應的裘夫人。」

  毓宗大喜,就叫著軍卒等攔馬稟告,一面加鞭,欲引著將卒等合歸一處。工夫不大,只見有傳令將官前來攔道:「奉夫人令,叫張毓宗將軍埋伏村北,若聞有號炮響時,一齊掩殺。」

  毓宗叫著苦道:「啊呀將軍,我等已跑了一日夜,未曾吃飯,還哪能再打仗?」

  遂央告那人道:「末將要見見夫人,訴訴苦衷。煩勞通稟。」

  一言未了,只見那若多馬隊滅了燈光,聽著又去了鑾鈴。那傳令官道:「不用多說,夫人已早則去了。」

  說著便叫毓宗率領軍卒等,行過村北,又低低告說道:「夫人已往取城池,不須走漏,我等宜屏聲靜氣,埋伏在此,等敵人到了時,露俺功勞。」

  毓宗也只得傳令,因想軍卒一日都未曾吃飯,劍韜營裡還不知怎的逃脫,郊野又黑,又無燈火,軍卒又咭咭喳喳暗中埋怨,傳令官道:「爾等若再行喧嚷,都正了法。」

  說著有幾個不守軍規,是毓宗部下的,毓宗求懇,那時已求告不及,全行斬首。其餘軍士,嚇得已不敢則聲,毓宗無奈,只倚棵大樹下箕居而坐。

  時約四鼓,聞縣城裡人喊馬嘶,有探馬報說道:「現在樊七已收擄官軍等二千餘眾,滿載旌旗、器械和糧車、帳篷等回城去了。」

  一時又探馬報道,說裘將軍現已被擒。毓宗大驚道:「啊呀不好。」

  亟又遣軍卒往探,工夫不大,只見自東北方起一片火光,隨著又殺聲震地。原是樊七當時因不知劉錦娘占了城池,得勝以後,歡喜之至。這時已飽吃了一頓飯,押著劍韜,及所有投降將士二千余眾,得勝而回。行至寫橋,只見有隊伍迎出,先把了下馬盞,再行幾步,只見有幾個騎馬的偏將生得都魁梧雄偉,手持兵刃,見了也並不下馬。樊七一看,並不認識,亟叱問道:「爾等是哪營副將?這等無禮。」

  幾人也並不答話。說時是遲,那時是快,本都是錦娘所派,來此幹事。一言未畢,已早有一個人迎面,一槍一個,又照頸一刀,死落馬下。眾人大叫,就揮著軍士等一路亂殺,見了囚車,見是縛的劍韜,急忙解救。哪知都釘打堅固,解斷不開。無可如何,就叫著軍士等送進城去。一面引人,知道有樊七之弟,叫樊八、樊九的,尚未就獲。亟叫軍卒往前追趕,有新降將士等一見有救兵在此,亟就車中搶了刀仗,隨著也追殺喊嚷,追出二里。只見那樊九引人,落荒逃去,樊八也部引大眾向西竄走。行無數里,忽聞有一聲號炮,有毓宗傳令官等橫住去路,大殺一陣,將樊八、樊九等俱行抓獲。至東方亮時,眾人都來至武城,進帳報功。有張志功于城南一路上,亦收服降卒、降將並奪獲刀仗旗幟等不計其數。錦娘分派一一錄功,又叫把劍韜帶來,眾人一見,還釘在囚車裡,未曾開放。錦娘笑道:「俺若是放了你,吃人恥笑。再說你折了人馬,例應有罪,且解至大營裡元帥發落。」

  說著傳令,就派著張志功押解回營,眾人都不敢多言。張毓宗諫道:「夫人要看俺薄面,釋放了他。若他有罪,末將亦分當分任。」

  錦娘道:「不是那話,你因有埋伏功勞,尚能抵罪。若裘劍韜,這五六千人和馬性命,都在他身上,豈可不慎。」

  說著傳令,就派著張毓宗鎮守武城,一面申詳派人與張志功等報告,大營休兵三日,擬就著這時候趨兵北下,欲會會高二虎怎個人物。楊進聞信,叫先將劉錦娘請回館舍,並安慰道:「劍韜無知,叫新來弟夫人如此吃苦。如今林冲已齎了文書來,約了朱仝,日內舉事。夫人亦勿念舊惡,與兄弟裘劍韜同心協力,將來封贈,必在我上。眼今宜編配人馬,是如何佈置法,宋江南去,吾們亦不必再管,由曹縣、單縣起,有楊志、燕青等占住,南面、西面、濮州,有關勝、董平等,自有安置。東平魯智深,目今也結聯孔亮和九紋龍史進,自然也鎮攝無事。至收降後,如何封贈,聞如今樞密院和高太尉計較著,叫林冲兄為濟州兵馬使,以次劍韜和關勝、朱仝等皆授大位,約在今夏要隨從童太尉往平方臘。這樣一辦,你道那宋江,不死就氣也氣個八九分。」

  劉錦娘道:「唯有一件,我們若放了宋江,終久是禍。倘他要會合天壽,再反淮南,不也是不寬心嗎?」

  居正笑道:「夫人勿憂,你道這喬老者作甚而來?他在壽張有一酒店,他徒弟沒羽箭張清,已早則依了他。又有海州現今亦有些義士要拿宋江,那張太守更極為力。再說有一個張仙與他作對,如今核算宋江已失了眾心,天意該絕。不信且看人在當時是威威赫赫的,一旦失事,比老鼠不能及。」

  說著便請著喬老者重新設席,與劍韜等再行賀喜。一面又張羅亞雄與錦娘見了面,定著吉期,三人成禮。時人有羡慕裘劍韜一床三美的福氣,作了詩文,都來慶賀。只有一件,劍韜以豔福太深,英年短命,一篇後話,今且不提。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