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續水滸傳 | 上頁 下頁 |
六六 |
|
軍卒因見是軍官,趕忙通報,一時因聽著中軍鼓聲大作,有不少親衛軍排班迎迓。有楊進、孟康等也在營內,正然與志功兄妹商議破賊,只見有軍卒稟報,立時與文天柱、張毓宗等,大開營門,接至營外。劍韜下馬,眾人都並不相識,只有譚稹認識楊進,兩人在梁山泊內幾乎動武。劍韜也看著志功,有些面熟。亞雄是救過命的,認識劍韜,各言名姓,各道久仰。孟大娘子問劍韜:「你不認識救你的恩公麼?我們是蘭封住家,開過酒店。」 指亞雄道:「這是奴家小姑,快來謝罷。」 眾人因不知何故,目目相視,亞雄亦臉色一紅,來至帳內。劍韜都敘禮已罷,正將入座,楊進笑道:「那日你追得我苦,不想是這位義妹,他放了你。」 孟康與志功都道:「以前之事,再也休提。」 喝叫著軍卒們快備酒飯來,一面與志功夫婦將捉獲王英,並當日交戰的事說了一遍。眾人都稱讚劍韜並楊進,流金鐺果真是英雄了得。亞雄笑了道:「別的不提,殺人的要償命。那日我把他放了,他倒一刀殺了酒保,像這樣無情的,有多可恨。」 說到這裡,斜睨著劍韜笑,眾人也不禁大笑,都稱讚道:「英雄被迫,原出無奈,不殺也不能逃命。」 說著,擺齊酒飯,眾人都讓著劍韜並譚稹、馮有德坐了上席,譚稹笑道:「昔日于梁山相會,譚稹也不知楊兄俠肝義膽,因此於人前得罪,今日賠禮。」 說著便拜,楊進也拜下,說道:「小弟無知,如今已成了一家人,莫講前事。」 遂滿斟一大觥,述起梁山的舊事來,馮有德道:「俺今也不知定陶陷了沒有?諒那道士必有法術。」 文天柱道:「若這樣有道的真人,請來怎樣?」 孟康說道:「小弟也路上聞說,有這道士獻策。」 劍韜又問起近日交戰沒有?楊進歎道:「俺想這館陶臨清,指日可破,不爭有張迪、高托山和各寨來了兵,百里連營,不能深入,高唐有朱仝、雷橫,又請了朱武去,擺個陣式,人人都說那陣名叫九宮八卦十子連環陣,當中屬土,有中央戊己辰戌醜未旗,一座鎮纛上書是替天行道四個大字。小弟也派人破過,親自也入兩次,只是要沒人掩救時,已遭不測。兄長也省得,朱武這陣是和誰學的?這般了得。」 譚稹笑了道:「這陣有什麼難破?明日我帶了人馬先往觀陣,倘能踏破,小弟也進身有功。」 楊進大喜,當日於中軍帳裡鋪設衾褥,安放他三人睡下。眾人都各歸各營,安宿無話。 次日升帳,譚稹於帳前討令,馮有德道:「末將也願隨前往。」 文天柱道:「仁兄出馬,小弟也跟隨鞭鐙。」 楊進喜道:「有三位仁兄出馬,何愁那高唐不破。」 因傳令張毓宗,點撥人馬,親自賞軍,劍韜說道:「小弟也來了一回,意欲往館陶一戰,看是怎樣。」 楊進大喜,自領著三千人陣前接應,命張毓宗堅守營寨,亞雄因劍韜出馬,也要觀陣,遂同著孟康、志功連轡而行,距城五里後營紮住。前軍已迫至城下,劍韜罵道:「爾等有不怕死的出來應戰。」 那城上毛江等,因昨日楊將軍返回大寨,軍中無主,遂嚴令軍卒等防守城池,不出應敵。一面與張迪營裡去了急報。營中是大將裴老玉一人為帥,此人有五七百斤膂力,綽號一聲雷,手使是漢壽亭侯的青龍偃月刀,連柄有八十斤重。生的金面兩道濃眉,滿部的金黃亂鬃,只有說話嗓音震人,以此都稱為一聲雷。當時帳中聞知此信,即刻要點兵出馬,有副將甄愛乾、參謀吳有義進帳攔道:「將軍且住,我們是遠地而來,既不爭城,又不爭地。交戰有什麼益處?果其戰勝回營,也沒有好處。戰的敗了,有損威名。不如就推著有病,樂得受用,叫往那高王營裡送個信去,叫那鐵幡杆自去出馬。」 裴老玉道:「如此甚好。你們就嚴令守營,推說有病。」 二人就出去傳令,與報事將軍道:「你望高營中再送個信。」 將軍聞命,又來向高營報信。當時高托山的營裡鐵幡杆呂大韋將引著五千人馬,紮了連營,有少華山劉有道、清風寨的鳳凰張七、二龍山的秦太保、斑鳩店劉家五虎,俱因與梁山同盟,來此助戰。由館陶縣綿亙有五七百里水旱兩路,直至高唐俱都有各方軍隊,一字排列,以正中東昌府為三軍總司令的大寨,林冲以五虎上將軍為三軍都檢討,朱仝為檢討左將軍,李俊為檢討右將軍,雷橫以高唐節度使兼檢討副將軍,率領雄兵鎮守陣地。朱武為檢討右參謀行營軍師,各營都接連一氣,一齊聞信。及聞有探子報說,譚稹已部引人馬來打高唐,這正是安排下地網天羅,欲擒虎將,不料想張弓硬弩,反射豺狼。後事如何,下文分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