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續水滸傳 | 上頁 下頁 |
五五 |
|
吳用假意道:「端的有理,這事我必然回去稟知大王,立派著人馬去剿滅此賊。」 說著,便先傳令,即著那軍政司裡點撥人馬,明日于三關以外聽候點調。 次日升帳,宋江於座上傳令道:「現有一夥賊,假冒林將軍大名,鬧了睢州。此事與本山名目和朝廷赦免恩詔都不好看。俺今要滅此草寇,哪位將軍替俺出馬。」 一語未了,右班有劉唐、杜遷先說願往。金蘭亦即忙起立,阻住說道:「這是俺林家私事,不敢相煩。奴家也在山無事,情願以本部人馬去捉此賊。只煩以糧草接濟,免致於一路之上擾及百姓。」 宋江笑著道:「嫂嫂放心。宋江是眾家兄弟推戴尊敬,弟兄之事即是公事。俺今就點派劉唐後隊接應,命呂方一人去,足以濟事。」 因立時傳令,以呂方為討逆將軍,劉唐為後隊接應使,點馬軍二千人分前後隊,糧草以張順、杜遷由水旱兩路上陸續接濟。又暗暗知會楊雄、石秀謀取曹州,薛永、李忠劫掠濮州。派杜興、朱貴去隨後安民。分派已定。 是日,為慶賀各山寨同盟大會,大吹大擂,大開筵宴。林冲亦無可奈何,眾人領命,即日下山。且說宋江這日與眾山寨主聚集一處,在忠義大堂上焚一爐香,宋江為首,對眾人發話道:「盟約已訂。我有片言,我等已結為兄弟,患難相助,必須對天盟誓,不犯疆土,不生異心,如有或違,必遭天報。」 眾人都齊聲道:「是。」 各各拈香已罷,一齊下跪。此日盟會,又非是上一回聚義可比,在盟之人,個個是一路英雄、山王、寨主。大家心裡都想要互相利用,各謀土地,各自逞雄。勢力孤時,權為人下,等著把毛羽一豐,勢力一厚,俱都有殘奪之心,混一天下的大志。而尤以陸地虎高托山最有謀略,倚仗有雄兵十萬,又有鐵幡竿呂大章、飛天鷂子徐廣順,俱都是能征慣戰,萬夫不當的大將。附近有各處小寨,都納些供奉與他,屬他節制,儼然與張仙、張迪差不多少。目下有一州七縣,縱橫七百里的土地。著名有北皋鎮承家營回龍鎮王化堡王官莊,不少的有名豪傑,一同聚義,現佔有廣平一府,自號廣平王,南至大名,西至武安磁州,與河北大王楊進相連對峙。東至館陶,與梁山所派臨清節度使及武城東昌等處犬牙相錯。為因要爭奪土地,與河北大王楊進夙有嫌怨。 高托山年紀已老,自幼也奔走江湖,出身強盜,哪裡把楊進小兒放在眼裡,只是又鬥他不過。這日要借著同盟乞求幫助。晚宴以後,在座上發言道:「俺有片言,企求著各寨幫助。如今楊進不知有什麼心意,只說與譚某不和,逃下山去。那高二虎更不肖提,只楊進這撮鳥委實是小小犢兒,不知有虎。今他一去,公然是反叛我等,於我等顏面上殊不好看。此時不與懲創,恐吃他笑。俺今要會合各寨,同伸敵愾,一同去討滅這廝,方雪吾恨。」 宋江接著道:「兄長說的是,這事是正合吾意。」 因令著衛士祗候,取來紙筆,有吳用、裴宣、朱武等一旁伺候,自張迪起,各寨要酌量出兵,往討楊進。當時寫道:「青州張大王發兵三千,梁山宋大王發兵三千,鹽山王大王發兵三千。」 寫至丁進,丁進搖首道:「這事我不能應命,因我內憂外患,糧草不足,一旦起兵,多有不利。這事也不是背盟,望求鑒諒。」 以次又寫了吳翊與女王活蝴蝶助糧五百石,劉位、趙霖、李彥先、薛慶也各助二百石,為因是道路遙遠,所以少助。宋江大喜道:「如此已足。所謂是眾擎易舉,幫助高兄長出一口氣。」 當日無話。 次日,那丁進早起,便欲告辭。宋江留著道:「賢弟休走。這裡再盤桓幾日,等著暑退了走也不遲。」 丁進哭道:「俺不怕熱。只因我看著貴寨屢次發兵,這裡去奪,那裡去搶。又軟禁著吳天錫等有意投降,聞說要征討方臘去,不知真假,究竟是什麼心意,俺厥害怕。因此要回去看看,果然要朝廷赦我時,俺也投降去了。」 說著不住冷笑,宋江大窘道:「惡這是什麼話?小弟本心,一言難盡。」 遂握了丁進手,來至密室。不言則已,一言出口,直鬧得慷慨男兒此後要請纓剿匪,英明俊傑內中要割席絕交。鬧得個覆楚複楚百姓遭殃,救燕伐燕舉國大亂。要知丁進聽了是如何動作,下文分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