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水滸忠義志傳 | 上頁 下頁
第一百十二回 睦州城箭射鄧元覺 烏龍嶺神助宋公明


  海上禿囚號寶光,解將左道恣猖狂。
  從來邪法難歸正,到底浮基易滅亡。
  吳用良謀真妙算,花榮神箭世無雙。
  興亡多少英雄事,看到清溪實感傷。

  話說宋江正在危急之間,卻得李逵引項充、李袞,領一千步軍,從石寶後面殺來。背後魯智深、武松、秦明、李應、朱仝、燕順,殺散石寶、鄧元覺軍馬,救得宋江等回桐廬縣。宋江稱謝眾將。吳用曰:「惟恐兄長有失,特遣眾將接應。」

  宋江稱謝不已。

  且說烏龍嶺石寶商議曰:「即目宋江兵馬屯在桐廬縣,倘或越小路過嶺後,睦州危矣。國師親至清溪大內,面見天子,奏請添調兵馬守護這嶺隘,可保長久矣。」

  鄧元覺道:「元帥之言極當。小僧便往。」

  鄧元覺隨即上馬,先來到睦州,見了右丞相祖士遠,說:「宋江兵強將猛,勢不可當。軍馬席捲而來,誠恐有失。小僧特來奏請添兵遣將,保守關隘。」

  士遠即與元覺仝往清溪縣幫源洞,見了左丞相婁敏中。次日方臘升殿,元覺仝左丞相拜舞畢。元覺奏道:「臣與太子仝守杭州,被宋江用詭計以致失陷。今退保烏龍嶺,以圖恢復。臣乞請陛下,早選良將,複地退賊。」

  方臘道:「各處關隘皆分兵去守,今只有御林軍,寡人要護大內,安可遠離?」

  堅執不從。因此鄧元覺仝祖士遠自回睦州來,選了五千兵,並守將夏侯成,仝鄧元覺到烏龍嶺寨內,與石寶說知此事。石寶曰:「既是朝廷不撥御林軍馬來,我等且守住關隘不要出戰。」

  卻說宋江只在桐廬縣駐紮,忽報:「朝廷差童樞密,齎賞賜來到。」

  宋江迎接到縣,開讀聖旨,將賞賜分給眾將。童樞密問征進之事,宋江垂淚稟曰:「自從渡江以來,連折數將。今到烏龍嶺又折數將,不能打得關隘。正在憂惶之際,幸得恩相到此。」

  童樞密曰:「今天子知先鋒多立大功,特差下官引王稟、趙譚前來助戰。王稟齎賞往盧先鋒處。」

  隨喚趙譚相見,設宴管待。

  次日,童樞密欲進兵打烏龍嶺。吳用諫曰:「恩相未可輕動,倘得小路渡關那邊去,兩面夾攻,彼此不能相顧,此關唾手可得。」

  宋江道:「此計極妙。」

  隨即差馬麟、燕順去村中,尋一老者來見。宋江曰:「你可指引一條路,過烏龍嶺去,重賞你。」

  老者告曰:「小人祖居此間,累被方臘殘害。幸天兵到此,萬民有福,再見太平。老漢指引一條路,過烏龍嶺去,便是東管,過取睦州不遠。」

  宋江給賞老者,留在寨中。

  請童樞密守把桐廬縣,宋江、馬麟引兵一萬,帶領花榮、秦明、魯智深、武松、李逵、李袞、項充、凌振、潘迅、潘速、索賢,跟隨老者取小路進發。行至半嶺,已有五百賊兵攔路,卻被李逵等殺盡。四更已到東管,本處守把將伍應星聽得,走回睦州報知祖丞相。宋江令凌振放起連珠炮,烏龍嶺石寶聽得大驚,急使指揮白欽引軍探時,見宋江旗號遍天遍地,擺滿山林,急回嶺上報與石寶等官知道。石寶道:「朝廷不發救兵,只是堅守為上,不要去殺。」

  鄧元覺道:「元帥差矣!如今若不調兵救應睦州,也自由可。倘若內苑有失,我等亦不能保。你不去時,我自去救應睦州。」

  石寶苦勸不住。元覺點了五千人馬,綽了禪杖,帶領夏侯成下嶺去了。

  且說宋江引兵到東管,且不去打睦州,先來取烏龍嶺。卻遇鄧元覺當先出馬搦戰。花榮向宋江耳邊曰:「如此如此。」

  宋江令秦明先出馬,與鄧元覺交戰數合,秦明便走。鄧元覺撇下秦明,徑來趕宋江。花榮攀弓一箭,正中面門而死。南兵大敗,夏侯成走入睦州。宋兵直殺到睦州。且說祖丞相見夏侯成報說:「宋江過東管,已殺鄧元覺。」

  祖士遠便差人同夏侯成去清溪大內,請婁丞相入朝啟奏:「今宋江兵已從小路徑到東管,攻睦州甚急。乞發救應。」

  方臘大驚,差靈應天師包道乙、太尉鄭彪,點一萬五千御林軍,星夜來救睦州。這包道乙原是金華山中人,幼年出家,學方道之法,跟了方臘謀叛。那鄭彪原是蘭溪縣都頭出身,禮拜包道乙為師,但遇廝殺之處,必有雲氣相隨,因此人呼為鄭魔君。夏侯成亦是婺州山中人,原是獵戶出身,慣使鋼叉,自來隨著祖丞相管領睦州。當日三個正在商議起兵,只見欽天監浦文英來見天師曰:「文英夜觀乾象,南方將星皆是無光,宋江等將星還有一半明朗,此行只恐不利。何不回奏主上,商量投降,且解一國之危。」

  天師聽了大怒,拔出混元劍,把浦文英揮為兩段。急動文書,申奏朝廷去訖。有詩為證:

  文英占玩極精詳,進諫之言亦善良。
  妖道不知天命在,怒將雄劍斬身亡。

  當下鄭彪為先鋒,包天師、夏侯成合兵來救睦州。忽探馬報來:「清溪救軍到了。」

  宋江即令王矮虎、一丈青、潘迅、潘速四個出馬。正迎著鄭彪出馬,與王矮虎交戰九合,鄭彪便念動神咒。只見頭上一朵黑氣,現出一個金甲天神,手提降魔寶杵,王矮虎吃了一驚,被鄭魔君一槍刺死。一丈青望見丈夫落馬,急舞雙刀來救,被魔君一塊銅磚打落下馬而死。可憐能戰佳人,到此一場春夢。有詩為證:

  花朵容顏妙更新,捐軀報國竟亡身。
  老夫借得春秋筆,女輩忠良傳此人。

  又

  戈戟森嚴十里周,單槍獨馬雪夫仇。
  噫嗟食祿忘君者,展卷聞風豈不羞。

  潘迅、潘速兩個併力去戰,被南兵周圍射來。先射倒潘迅,潘速回馬便走,被鄭彪趕上一槍搠死。宋兵大敗,回見宋江,訴說王矮虎等四將都被鄭魔君傷死。宋江聽得又折了四將,心中大怒,急點李逵殺去,鄭彪便走,忽然烏雲罩合,黑氣滿天,宋江兵馬不分東西南北,白晝如夜。宋江軍馬前無去路。但見:

  陰雲四合,黑霧漫天。
  下一陣風雨滂沱,起數聲怒雷猛烈。
  山川震動,高低渾似天崩;
  溪澗顛狂,左右卻如地陷。
  悲悲鬼哭,滾滾神號。
  定睛不見半分形,滿耳惟聞千樹響。

  宋江軍兵當被鄭彪妖法,黑暗了天地,迷蹤失路。到一個去處,黑漫漫不見一物。本部軍兵,自亂起來。宋江仰天歎曰:「莫非吾當死此地!」

  哭至未牌,雲起氣清,黑霧消散。看見當頭的都是金甲大漢,宋江與眾將皆伏地受死。須臾,風雨過處,卻見一秀才來挽宋江,口稱:「請起。」

  宋江抬頭,大驚,起身敘禮,便問秀士高姓貴名。那秀才答曰:「小生姓邵名俊,住居於此。今特來報知義士。方十三氣數將盡,只在旬日可破。小生多曾與義士出力,今雖受困,救兵已到,義士知否?」

  宋江再問時,那秀才把手一推,宋江忽然驚覺,乃是一夢。醒來看時,大漢都是松樹。宋江叫兵將起來尋路出去。此時天朗氣清,只聽外面魯智深、武松等一路殺來,正與鄭彪交手。那包天師見武松使兩口戒刀,直取鄭彪,包道乙掣出兩口劍來,從空飛下,正砍中武松左臂,血暈倒了。卻得魯智深救回,左臂已砍斷了。武松一發自把戒刀割斷。宋江送去寨中將息。智深卻殺入後陣,遇著夏侯成交戰,夏侯成敵不過,便望山林中奔走。魯智深不舍,趕入深山裡去。

  且說鄭魔君又引兵趕來,宋軍陣內李逵、項充、李袞一齊衝殺入去。鄭彪迎敵不過,渡溪而走。三個趕過溪岸邊,搶出三千兵來,截斷宋江軍馬。項充急鑽下岸來,被南兵亂箭射死。李袞跌倒溪邊,被眾將剁做肉泥。李逵趕入深山,被南兵圍住,卻得花榮、秦明引軍殺散,救得李逵,回來見宋江,訴說折了項充、李袞,不見了魯智深。宋江見說,痛哭不止。忽報:「軍師吳用和關勝等提一萬軍兵,從水路來。」

  宋江迎見吳用等,訴說折了將佐,又說夢中之事,吳用曰:「此處必有廟宇,想是靈神來護佑兄長。」

  宋江信其言,就與吳用入山拜訪。行入山林,未及一箭之地,松樹林中早見烏龍神廟一所。入廟看見殿上龍君聖像,正和夢中見者無異。宋江再拜懇謝道:「多蒙龍君神聖救護之恩,未能報謝,乞靈神助威。若平復了方臘,敬當申奏朝廷,重建廟宇,加封聖號。」

  宋江、吳用拜罷下階,看那石碑時,唐時一進士,姓邵名俊,應舉不第,墜江而死。天帝憐其忠直,賜作龍神。本處人民,祈風得風,祈雨得雨,以此建立廟宇,四時享祭。宋江看了,隨將豬羊祭祀,已畢。至今,嚴州北門外有烏龍大王廟,地名萬松林,古跡尚在。有詩為證:

  萬松林裡烏龍王,夢顯陰功助宋江。
  為報將軍莫惆悵,方家不日便投降。

  宋江回寨中。是夜夢見邵龍君相訪曰:「昨日非小生救護,已被包道乙擒捉矣。適間蒙祭祀之禮,特來致謝。就來報知,睦州來日可破。方十三旬日可擒。」

  宋江慘然覺來,又是一夢。急請軍師圓夢。吳用曰:「既是龍君如此顯靈,來日便可進兵。」

  宋江便差燕順、馬靈、索賢、黨世隆守住烏龍嶺大路。卻調關勝、花榮、秦明、朱仝來取睦州。卻令凌振施放火炮,直打入城去。震得城中軍馬大亂。丞相祖士遠令鄭魔君引著譚高、吳應星領精兵一萬出城,與宋江對敵。那包天師與祖丞相在敵樓上,看鄭魔君與關勝大戰。鄭魔君敵不住,正待要輸,這包道乙看了,便作妖法,口念神咒,吹口氣去,鄭魔君頭上現出金甲神人,手持寶杵,望空打來。

  宋江見了,便令樊瑞作法,口念回風破暗密呪,只見關勝頭上,也現出一尊神將,騎著烏龍,手執鐵錘,戰退鄭魔君頭上一尊神人。下面關勝把鄭魔砍死。包道乙見了,急待起身時,被凌振放起火炮,打中頭腦而死。南兵大敗,宋兵乘勢殺入睦州。朱仝殺死譚高,李應殺死伍應星。眾將生擒祖丞相、沈參政、桓僉書。宋江等入城,先把火燒了方臘行宮。所有金帛,就賞眾三軍。出榜安民,未了探馬飛報:「烏龍嶺宋將燕順、索賢等,都被石寶所殺。馬麟被白欽一標槍標下去。石寶趕上,複了一刀,把馬麟砍為兩段。即目引軍殺來。」

  宋江聽說,大怒,急令關勝、秦明、花榮、朱仝殺奔烏龍嶺來。四員正將迎敵石寶、白欽,就要取烏龍嶺關隘。不是這四員員將來烏龍嶺廝殺,有分教:清溪縣削平哨聚賊兵;幫源洞中活捉草頭天子。

  畢竟宋江等怎地迎敵?且聽下回分解。

  此一回折將六員:王英、扈三娘、項充、李袞、馬麟、燕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