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水滸忠義志傳 | 上頁 下頁 |
第一百十一回 盧俊義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戰烏龍嶺 |
|
七里灘頭鼓角聲,烏龍嶺下戰塵生。 白旄黃鉞橫山路,虎旅狼兵遍歙城。 天助宋公扶社稷,故教邵俊顯聲名。 將軍指日成功後,定使閭闔賀太平。 話說張橫聽得沒了兄弟張順,暈悶半晌,卻救得蘇醒。宋江教且扶入去調治,再問眾將功勞。李俊、石秀生擒吳值。三個女將生擒張道元。林冲蛇矛截死冷恭。解珍、解寶生擒崔彧。只走了石寶、鄧元覺、王勣、晁中、溫克讓五人。宋江賞勞三軍,出榜安民。把吳值等解赴張招討,斬首施行。保舉袁評事作富陽縣令不題。忽左右報道:「阮小七入城來了。」 宋江便喚入問時,阮小七曰:「小弟和張橫、侯健、段景住帶了水手,至海鹽等處,入錢塘江來。不想風水不順,打破了船,眾人都落水。侯健、段景住不識水性,淹死於海中。小弟赴水到半嶓山,望見城中火起,想必是哥哥在杭城相殺。以此上岸來,不知曾到否?」 宋江說于張橫之事,令他到兩個哥哥相見了,依前管領船隻,伺候征進睦州。宋江想起張順如此顯聖,去湧金門外,建立廟宇,題名金華太保。後來宋江回京奏知此事,特奉聖旨,封金華將軍,廟食杭州。有詩為證: 生前悍勇無人敵,死後英魂助壯圖。 香火綿延森廟宇,至今血食在西湖。 再說宋江因思渡江以來,損折許多將佐,卻去淨慈寺修設水陸道場七晝夜,超度眾將。已畢,將方天定宮中一應禁物,盡皆毀壞。金銀寶貝分賞軍佐,設席慶賀。當與軍師從常計議,調兵收復睦州。忽報:「都督劉光世並天使來到杭州。」 宋江引眾出北關,迎接入城。就行香開讀聖旨:「先鋒使宋江等,收剿方臘,累建大功。敕賜皇封禦酒三十五瓶,錦衣三十五領,賞賜主將。其餘照名支給。」 原來朝廷只知公孫勝、喬道清不曾渡江,卻不知折了許多人馬。宋江見了三十五套錦衣禦酒,驀然淚下。天使問時,宋江把折了眾將說知,天使曰:「朝廷怎知其故,下官回京必當奏聞。」 宋江即設宴管待天使。其餘將佐依次而坐。宋江將禦酒禦衣,去張順廟裡享祭。錦衣就穿泥神身上。其餘只望空享祭,焚化錦衣。天使回京。 不覺光陰迅速,早過了十數日。張招討差人齎文書來,催趲先鋒進兵。宋江與盧俊義商議:「此去睦州,沿江直抵賊巢。此去歙州,卻從昱嶺關小路而去。今從此處,待分兵征剿,不知賢弟兵取何處?」 盧俊義曰:「聽從哥哥嚴令,安敢選擇。」 宋江曰:「且看天命。」 寫成兩處鬮子,焚香祈天,各鬮一處。宋江拈得睦州,盧俊義拈得歙州。宋江曰:「方臘賊巢,正在清溪縣幫源洞中。賢弟取了歙州,可屯住軍馬,會約仝攻清溪賊洞。」 盧俊義便請宋公明分調將佐軍校。 宋江帶領將估:軍師吳用、關勝、花榮、秦明、李應、戴宗、朱仝、李逵、魯智深、武松,解珍、解寶、呂方、郭盛、樊瑞、馬麟、燕順、宋清、項充、李袞、王英、一丈青、凌振、杜興、蔡福、蔡慶、裴宣、蔣敬、鬱保四、唐斌、潘迅、潘速、索賢、黨世隆、凌元傅。水軍所領李俊、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童威、童猛、孟康。 副先鋒盧俊義領正偏將佐取歙州並昱嶺關,卻是軍師朱武、林冲、呼延灼、史進、楊雄、石秀、單廷珪、魏定國、孫立、黃信、歐鵬、杜遷、陳達、楊春、李忠、薛永、鄒潤、李立、李雲、鄒淵、湯隆、石勇、時遷、丁得孫、孫新、顧大嫂、張青、孫二娘、馬靈、邊文進、張瑾、郁正、邢玉、段志仁、倪光甫、陸招、孫岳。 當下盧先鋒引隨行軍兵三萬人馬,辭了劉都督而去。宋江等整頓船隻,水陸並進。此時杭州城內瘟疫盛行,已病倒六員將:張橫、穆弘、孔明、朱貴、楊林、白勝。就撥穆春、朱富看視。其餘眾將,盡隨宋江征進。 再說柴進同燕青到睦州界上,把關隘將攔住。柴進告曰:「某乃中原一秀士,能知天文地理,識得六甲風雲,遙望江南有天子氣數而來,何故閉塞賢路?」 那關將聽得,便問姓名。柴進曰:「某乃姓柯名引。」 守關將就留住柴進,差人徑來睦州,報知右丞相祖士遠,參政沈壽,僉書桓逸,元帥譚高四個,便差人接取柴進,至睦州相見。各敘寒溫,柴進一段話,聳動那四個坦然不疑。祖士遠大喜,便叫僉書桓逸,引柴進、燕青到清溪洞中,來見丞相,婁敏中大喜,就入內啟奏:「中原有一賢士,姓柯名引,善識天文地理,能辨六甲風雲,貫通天地氣色,三教九流,諸子百家,無不通達。因望天子氣象而來,見在朝門外伺候。」 方臘道:「既有賢士到來,便令白衣朝見,閣門大使傳宣。」 即宣入,柴進拜見已畢。方臘看見柴進一表非俗,便問曰:「天子氣色在於何處?」 柴進奏曰:「臣柯引賤居天子之鄉,父母雙亡,隻身學業。傳先賢之秘訣,授祖師之玄文。近日夜觀天象,見帝星正照東吳,因此而來。今得瞻陛下聖容,正應此氣!」 方臘曰:「近被宋江侵奪城池,將近吾地,如之奈何?」 柴進奏曰:「今雖被宋江侵了數處,不久複歸於聖上。陛下非止江南之境,他日中原社稷,亦屬於陛下也。」 方臘大喜。封為都尉。次後把金芝公主,招贅柴進為駙馬。燕青改名雲壁,人都稱為雲大尉。柴進自此得入宮殿。但有軍情重事,便宣柴進計議。柴進時常奏說:「夜觀天象,卻有二十八宿星象,正來輔助陛下,宋江夥內亦有十數員來降,是與陛下開疆展土之臣也。」 方臘聽了大喜。有詩為證: 柴進英雄世少雙,神謀用計使歸降。 高官厚祿妻公主,一念緣來為宋江。 不說柴進做駙馬,卻說宋江人馬離杭州,望富陽縣進發。時有鄧元覺,並石寶、王勣、晁中、溫克讓引了殘兵馬守住富陽縣關隘。卻使人來睦州求救。右丞相祖士遠,差兩員指揮白欽,副指揮景德,引一萬軍馬來到富陽縣,和寶光國師等合兵一處,占住在山嶺。宋江等軍馬已到七里灣。石寶見了,披掛出馬。宋江令呂方出馬迎敵,與石寶鬥五十合,呂方力怯。郭盛便來夾攻。那石寶力戰二將。朱仝縱馬提刀,又去夾攻。石寶戰不過三將,拖刀便走。宋江軍馬直殺過富陽山嶺。石寶軍馬走到桐廬縣界內。 宋江連夜進兵,過白峰嶺下寨。當夜差將去桐廬縣劫寨,撥解珍、解寶、燕順、王英、一丈青取東路;李逵、項充、李袞、樊瑞、馬靈取西路;卻教李俊、三阮、二童、孟康取水路進兵。解珍、解寶等引著軍馬,殺到桐廬縣時,已是三更。鄧元覺和石寶聽得一聲炮響,眾人上馬不及,跟著石寶逃命。三路軍馬直殺將來。溫克讓早被王英、一丈青捉住。宋江軍馬直到桐廬縣屯住。王矮虎、一丈青獻溫克讓請功。宋江令解赴張招討軍前斬首。 次日,宋江調兵,水陸並進,直到烏龍嶺下屯紮。此時寶光國師引著眾將,把住關隘。宋江差李逵、項充、李袞引五百牌手哨到嶺下,上面擂木炮石打將下來,不能前進。宋江又差阮小二、孟康、二童掉一半戰船上灘,來到烏龍嶺邊,卻是方臘的水寨也。屯著五百隻小船。為頭四個水軍總兵,號為浙江四龍,領一萬水軍。那四龍是:玉爪龍成貴,錦鱗龍翟源,沖波龍喬正,戲珠龍謝福。這四人在水寨裡,已備下五十只連火排。上堆草把,內藏引火之物。 卻說阮小二和孟康、二童把船直順搖上灘去。那四個總管駕四隻快船,順水下來。阮小二看見,喝令放箭,那四隻快船便回。阮小二乘勢趕上灘去,那四個總管都跳上岸走了。阮小二見水寨船多,不敢上去。只見烏龍嶺上,金鼓齊鳴,將火排一發點著,向灘上直沖將下來。背後大船,都執長槍撓鉤,卻隨火排下來。童威、童猛見勢大難近,棄了船隻,扒過山邊,尋路回寨。阮小二和孟康迎敵,火排連燒將來。阮小二急下水時,被一撓鉤搭住。阮小二自知難脫,便拔出腰刀,自刎而亡。孟康被火炮打中頭腦而死。四個水軍總管,殺將下來。李俊和阮小五、阮小七,見前船失利,回船便走,至桐廬岸來。 卻說宋江又見折了阮小二、孟康,在帳中煩惱,寢食俱廢。吳用與眾將苦勸。次日,宋江計議渡嶺,解珍、解寶便曰:「我兄弟扮作獵夫,扒上山去,放起火來,賊兵必然棄了關去。」 吳用曰:「此計雖好,只恐這山險峻,難以上去。」 解珍曰:「蒙哥哥恩愛,今日為朝廷,便粉骨碎身,複何恨焉?」 宋江道:「賢弟休說這凶話!早早成了大功。」 解珍、解寶穿了虎皮襖,提了鋼叉,徑到烏龍嶺來。到嶺下,已是三更。兩個一步步扒上嶺來。是夜月光微明,望見嶺上燈光閃。兩個伏在嶺邊聽時,更鼓已打四更。解珍曰:「今夜又短,我和你上去罷。」 兩個又扒接上去。直到岩僻之處,撞得藤亂響。嶺上人看見了,便伸搭鉤下來,搭在解珍頭髻,解珍心慌了,便把刀砍斷撓鉤,從空裡墜下來。解寶見解珍跌下去,急退時,嶺上亂箭射來,將解寶射死在嶺下。天明,嶺上差人下來,將解珍、解寶屍首就風化了。有詩為證: 千尺嶺崖峻渺茫,古藤高樹亂蒼蒼。 夜深欲作幽探計,兩將誰知頃刻亡。 探子得知報與宋先鋒。宋江聽知又折瞭解珍、解寶,哭得暈悶。便喚關勝、花榮領兵取打烏龍嶺關隘,與四個弟兄報仇。吳用諫道:「仁兄不可性急,若取此關,必須用智。」 宋江怒曰:「深恨那賊把我兄弟風化在嶺上!今夜必要提兵去奪骸骨回來埋葬。」 吳用又諫曰:「誠恐賊兵有計。」 宋江不聽,即領關勝、花榮、呂方、郭盛連夜來到烏龍嶺。時已是二更,宋江見兩個屍首在樹上,寫一行大字道:「宋江早晚也號令在此。」 宋江大怒,即令人上樹去取屍首。忽聽得四下伏兵齊起,前有石寶,後有鄧元覺截住去路。石寶大叫:「宋江下馬受降!」 關勝大怒,輪刀戰住石寶。四個水軍總管,會仝王勣、晁中從嶺上殺下來,花榮急出,當住王勣,交戰數合,花榮便走。王勣、晁中趕去,被花榮急放連珠箭二枝,射中二將落馬。四個水軍總管見射死王勣、晁中,不敢向前。斜裡又撞著指揮白欽、景德,呂方便迎住白欽,郭盛便迎住景德。宋江心慌。畢竟怎地脫身?且聽下回分解。 此回折將六員:侯健、孟康、解珍、解寶、段景住、阮小二。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